近代以來川南苗漢族際通婚研究:基于心理學的視角
本文關鍵詞:近代以來川南苗漢族際通婚研究:基于心理學的視角
【摘要】:近代以來,川南苗漢從不通婚到在反對中的通婚,再到不反對通婚,這一變遷折射出川南苗族和漢族民族心理的演變過程。漢族對苗族的偏見與歧視,苗族對漢族的不信任感和強烈的民族自尊,成為阻礙苗漢族際通婚的根本原因。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民族政策的宣傳和普及,民族優(yōu)惠政策的落實,苗族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民族平等的觀念深入苗漢群眾人心,苗族的民族自信心不斷增強,川南苗漢族際通婚逐漸擺脫了歷史的心理隔閡。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政治學院;
【基金】: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近代川南苗漢族際互動關系研究”(SC12XK044)
【分類號】:C95;B84-05
【正文快照】: 族際通婚被國內(nèi)外學者認為是衡量族際關系融洽度、融合度的重要變量,美國社會學家戈登提出了七個族際關系變量,族際通婚是其中之一[1]。辛普森和英格爾認為,不同群體間通婚的比率是衡量群體認同度、社會距離、整合度的一個敏感指標[2]。北京大學馬戎教授也持類似觀點[3]。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崔明德;;對中國民族關系的十點認識[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舫;;四川古藺苗族婚戀觀的變遷調(diào)查及原因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2 郎維偉,張樸,羅涼昭;試論西南民族地區(qū)實行土地改革的實踐[J];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3 龍仙艷;;苗族古歌研究百年回眸[J];貴州社會科學;2012年09期
4 隆金華;;建國初期鄧小平民族理論及其在西南的實踐[J];湖南農(nóng)機;2006年05期
5 周永健;;苗族巫師考論[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6 石甜;;口頭傳統(tǒng)在網(wǎng)絡社區(qū)中的傳播與認同——以三苗論壇的蚩尤傳說為例[J];文化遺產(chǎn);2011年02期
7 盧亞蘭;建國之初鄧小平有關民族干部工作的論述與實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8 張立輝,石迎春;試論鄧小平建國初期的民族教育思想[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08期
9 謝丹;;旅游開發(fā)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收成效應”——對四川興文石林開發(fā)前后苗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的調(diào)查[J];宜賓學院學報;2010年07期
10 周永健;;苗族巫師考論[J];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姍澤;生育文化的田野調(diào)查與教育內(nèi)涵分析[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芳;枧槽苗鄉(xiāng)[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3 朱映占;民國時期的西南民族[D];云南大學;2012年
4 向軾;“苗疆”邊緣地帶苗族族群性的維系與流變[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吳宏郡;明代四川地區(qū)巡檢司分布變遷考[D];西南大學;2011年
2 王亮;鄧小平的行政發(fā)展思想述論[D];東北大學;2009年
3 周舫;由四川苗族婚戀觀的變遷試論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傳承[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4 龔義龍;人口遷入與經(jīng)濟變遷[D];四川大學;2007年
5 楊鳴岐;苗族古歌的文獻價值淺析[D];中南民族大學;2009年
6 魯米香;老劉寨苗族家族文化研究[D];云南民族大學;2012年
7 李暢;芙蓉湖旅游區(qū)苗族風情區(qū)景觀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8 劉敏;《易經(jīng)》婚戀歌謠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9 馬蘭蘭;岜沙苗族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共生理念的教育價值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湯開建 ,馬明達;對五代宋初河西若干民族問題的探討[J];敦煌學輯刊;1983年00期
2 李晶;;論新時期黨的民族政策的新發(fā)展[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李義中;民族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J];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2年03期
4 楊銘;;試論唐代西北諸族的“吐蕃化”及其歷史影響[J];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圣敏;[N];中國民族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王輝;[N];中國民族報;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樂國安;王恩界;;矯正心理學家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與倫理沖突[J];南開大學法政學院學術論叢(下);2002年S2期
2 管清風;王佳;;對人格同一性問題不同標準的思考[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克;;制度視閾的詮釋向度[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馮靜;心理專家稱:人人都有死亡沖動[N];北京科技報;2006年
,本文編號:12484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4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