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兩河流域神話的文化功能
[Abstract]:Myth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on in ancient two river basins. With the help of the mythological theory of functional school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mythology of ancient two river basins is not a simple artistic imagination, but a theological group intended to create and serve religion. In social life, it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cultural functions of propagating religious ideas, deifying Wang Quan and strengthening social etiquette and moral education.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陜西師范大學社科項目“中國古代文明研究”(08SZD08),項目負責人:張文安
【分類號】:K12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聊齋俚曲詈詞研究[J];蒲松齡研究;2009年01期
2 趙紅;;唐宋詩文中的“嫦娥”意象論析[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萬建中;;神話的現(xiàn)代理解與敘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戴明璽;“折柳”的歷史演變、文化意蘊和宗教情感[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劉婷;;產(chǎn)翁制:鬼神信仰的世俗化表現(xiàn)——從“鯀腹禹”神話說起[J];保山師專學報;2009年01期
6 許文郁;影視生成機制的受眾心理分析[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7 趙麗;;《離騷》的巫文化表征[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8 趙冬菊;;遠古巫文化的傳承對土家民俗文化的影響[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張淑萍;曹進;;昨日神話——羅蘭·巴特“今日神話”說的儒學格義[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王漢華;劉緒義;;巫:天使在人間——關于先秦諸子的發(fā)生學思考[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虞萬里;;商周稱謂與中國古代避諱起源[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2 李真玉;;試析南陽漢畫中的巫術[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真玉;;論漢畫中的升仙巫術[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堅贊才旦;岳小國;;論三巖藏族的壁葬及其社會控制[A];任乃強與康藏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9年
5 孫芳;;村落儀式中的求吉——以濟南市歷城區(qū)黃巢村為例[A];中華吉祥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學術研討會暨山東省民俗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雷國強;;畬族盤瓠傳說的原始文化內涵及其功能初探[A];畬族文化研究(上冊)[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金龍;從資源到資本[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吐爾地·卡尤木;維村社會的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包玉瓊;蒙古英雄史詩生命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4 麻三山;隱藏在記憶里的文化符號[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南加才讓;瑪爾巴譯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甘代軍;文化變遷的邏輯[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王言群;新編健身氣功的理論構建[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8 李宏;科學與美術的共生與背離[D];東北大學;2008年
9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俏麗;中國壯族與泰國泰族招魂習俗文化對比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2 王臻;彝族撒尼人經(jīng)濟生活變遷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3 曹培俊;《穆天子傳》中的神話及其特征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4 李艷芬;《搜神記》中的祈雨習俗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5 龔民;大理高興村宗教文化調查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6 郭建康;基督徒精神幸福及其與宗教性和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趙祖陽;論《左傳》文本中巫文化因子的文學意義[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8 張賽;《莊子》與神巫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陳曦;古代詩稗中嫦娥形象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徐非;《山海經(jīng)》神話分類及其文化意蘊探析[D];延邊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立軍;古代歐洲人對中醫(yī)藥的認識[J];史學集刊;2003年04期
2 劉健;臟卜與古代兩河流域的史料學[J];世界歷史;1999年02期
3 國洪更,吳宇虹;古代兩河流域和巴林的海上國際貿(mào)易——楔形文字文獻和考古發(fā)現(xiàn)中的狄勒蒙[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管楚度;不斷更替的伊拉克文明[J];絲綢之路;2003年05期
5 楊文;試論古代兩河流域的宗教與戰(zhàn)爭[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6期
6 黃民興;關于上古中東帝國的幾個問題[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7 吳宇虹;南方塞姆文明和北方印歐文明五千年的沖突與交融[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李艷娜;;古代希臘神話中的人文主義[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袁東;;古代兩河流域教師活動探微[J];中國教師;2010年21期
10 殷國明;狼與西方文明的起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藍琪;;絲綢之路開通前歐亞大陸中部的交通狀況[A];三條絲綢之路比較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龍;古代兩河流域國家的起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2 徐建新 劉健;人文社會科學前沿掃描[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3 云也退;經(jīng)由宗教的歐洲思想史[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4 國洪更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探尋古代西亞文明的淵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滕紅巖;巴勒斯坦居民的歷史變遷[N];光明日報;2005年
6 世易;世歷所研討古代民主與專制的起源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陳克勤;從23人到600萬美國猶太人350年[N];光明日報;2004年
8 國洪更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芬蘭的亞述學研究(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國洪更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芬蘭的亞述學研究(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國洪更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芬蘭的亞述學研究(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霍文勇;古巴比倫時期兩河流域地區(qū)奴隸買賣文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軍雷;論啟蒙時期法國的宗教思想[D];湘潭大學;2006年
2 孫艷茹;本杰明·富蘭克林宗教思想的實用主義精神[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3 李佳鑫;伊勒塔尼書信譯釋與分析[D];廈門大學;2008年
4 解曉毅;希臘歷史上的“東方化時代”初探[D];西南大學;2006年
5 梁飛飛;彼特拉克的宗教觀念[D];復旦大學;2009年
6 楊柳凌;烏爾第三王朝貢牲中心廚房官員烏爾尼旮爾的檔案重建[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雪麗;伯克保守主義思想探析[D];湘潭大學;2006年
8 姜國玲;亞述名年官表人名分析[D];廈門大學;2008年
9 韓翔;古代埃及自傳體銘文及其學術價值[D];內蒙古民族大學;2009年
10 高磊;《漢穆拉比法典》與古巴比倫的社會正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3672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6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