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zhàn)時期美國海外圖書輸出的主旨探析
本文選題:文化冷戰(zhàn) + 美國海外圖書 ; 參考:《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01期
【摘要】:冷戰(zhàn)期間,美國在全球范圍內輸出了大量的圖書以塑造"美國形象":一方面,通過宣傳共產主義世界的"紅色殖民主義"和"邪惡"本質,以反襯自我形象的"光輝"、"正義"和"民主";另一方面,集中刻畫了以"人民資本主義"新范式、"原子和平"形象、"不斷進步"的種族關系、"共同的兒童理想國"和"平凡"的美國女性為表征的"美國形象",力圖強化全球受眾對美國身份與利益的心理認同,最終贏得冷戰(zhàn)的勝利。
[Abstract]:During the Cold War , the United States exported a large number of books worldwide to shape the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 on the one hand , through propaganda of the " red colonial " and " evil " nature of the communist world ,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 shining " , " justice " and " democracy " of the self - image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 American image " characterized by the new paradigm of " people capitalism " , " atomic peace " image , " progressive progress " , " common children ' s ideal country " and " ordinary " American women , tried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identity of the global audience to the identity and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 and finally won the victory of the cold war .
【作者單位】: 長沙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G239.712;K15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常貝貝;;冷戰(zhàn)初期美國的海外圖書館項目與心理宣傳戰(zhàn)[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媛;;重視并加強圖書館機構在后冷戰(zhàn)時期心理宣傳戰(zhàn)中的作用[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2 梁志;;近十余年中國冷戰(zhàn)史研究新氣象[J];世界歷史;2012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繁星;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印度支那的隱蔽行動:1953-1960[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于群;;“特洛伊計劃”——美國冷戰(zhàn)心理宣傳戰(zhàn)略探微[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瑩;;冷戰(zhàn)時期美國對印度政策的演變[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09期
2 王江;;冷戰(zhàn)時期美國對加納的政策(1957-1966年)[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閆文虎;;對冷戰(zhàn)時期西方非政府組織在蘇聯(lián)東歐地區(qū)活動的歷史考察——從非政府組織角度兼論蘇聯(lián)解體與東歐劇變的原因[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1年03期
4 魏研;;“杜魯門主義”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9期
5 馮志偉;;論艾森豪威爾政府對南非種族政策[J];人民論壇;2011年24期
6 申小翠;;好的宣傳就是做得不像宣傳——西方國家的文化冷戰(zhàn)策略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王艷芬;;論冷戰(zhàn)初期美國對尼泊爾的援助計劃——“羅斯計劃”[J];安徽史學;2007年04期
8 謝麗;;冷戰(zhàn)時期朝韓統(tǒng)一政策的比較研究[J];才智;2010年31期
9 高志平;;冷戰(zhàn)時期不結盟運動對發(fā)展中國家工業(yè)化的立場述論[J];社科縱橫;2010年12期
10 邱斌;;蘇美冷戰(zhàn)期間的國際軍控制度建設[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祥玉;;略論杜魯門主義[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2 戴德錚;;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邏輯與現(xiàn)實啟迪——兼對《共產主義實錄》一書芻議[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英;;冷戰(zhàn)起源時期的蘇聯(lián)之朝鮮政策研究——俄羅斯及中亞朝鮮學研究分析[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4 汪小平;;美國對臺政策制定與美在臺情報活動(1945~1949)[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楊彪;;戰(zhàn)后初期美國政府與軍方在對華政策上的爭論及其影響[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6 徐有威;王林軍;;比拿破侖和威廉第二更危險的獨裁者——從《東方雜志》和《國聞周報》看墨索里尼在中國的形象[A];中國近代(第十七輯)[C];2007年
7 覍獾,
本文編號:17907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9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