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朝中朝關系研究
本文選題:宗藩關系 + 中國; 參考:《寧夏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摘要】:受近代東亞國際形勢和外交秩序影響,光緒朝清廷開始對中朝傳統(tǒng)宗藩關系進行改造。時人為增強這一關系提出了諸多建議,清廷也開始用近代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手段去加以強化。此等努力雖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這一關系,但終難逃失敗命運。甲午戰(zhàn)爭,中國挫敗,不僅導致這一關系徹底終結,而且導致日本開始奴役中國和朝鮮。歷史顯示:中國富強發(fā)達不會給朝鮮帶來威脅,相反,中國軟弱卻不利于中國和朝鮮的安全與安定。
[Abstract]:Influen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diplomatic order in modern East Asia, Guang Xu began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suzerain-vass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Korea.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is relationship, the Qing government began to strengthen it by modern politic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means.These efforts strengthened the relationship to some extent, but failed in the end.China's defeat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not only brought the relationship to an end, but also led Japan to enslave China and North Korea.History shows that China's prosperity and prosperity do not pose a threat to North Korea. On the contrary, China's weaknes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China and North Korea.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近代中國研究所;
【分類號】:K252;K3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高秉希;晚清中朝定期航線的開設背景及其影響[J];史學月刊;2005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顯成;李鴻章督直期間的抗災救災實踐及其教訓[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賀金林;清末僧教育會與寺院興學的興起[J];安徽史學;2005年06期
3 芮銳;光緒年間黃河鄭工略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孫自儉;晚清鐵路政策的官辦與商辦之爭[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5 景東升,蘇全有;袁世凱與俄國遠東外交[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臧運祜;20世紀前半期的中日美三角關系述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7 鄭軍;西風東漸與晚清城市社會生活方式的西俗化——以近代中國人的衣食住行變化為個案研究[J];北方論叢;2003年05期
8 袁丁;《大清國籍條例》:中國第一部國籍法的產生[J];八桂僑刊;1992年04期
9 趙興元;清政府對越境朝民的政策[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時期區(qū)鄉(xiāng)行政制度考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夏剛;;學政與清代學術[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二輯)——首屆“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6年
2 張朋園;;議會思想之進入中國[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關捷;;甲午中日戰(zhàn)爭至甲辰日俄戰(zhàn)爭期間東北亞局勢[A];“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4 李育民;;清政府應對條約關系的羈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顧衛(wèi)星;明清學校英語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2 屈永華;國民意識的覺醒與傳統(tǒng)法律的近代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劉華;國籍立法:華僑國籍問題與中國國家利益[D];暨南大學;2003年
4 楊國明;晚清小說與近代商業(yè)社會[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堯基;論中國股市思想發(fā)展的幾次突破及意義[D];復旦大學;2003年
6 李顯冬;從《大清律例》到《民國民法典》的轉型[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7 呂鐵貞;晚清涉外經濟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8 苗鳴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9 鮑明;滿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10 葉利軍;民國北京政府時期選舉制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艷波;三國干涉還遼與清政府的回應[D];吉林大學;2004年
2 邵峰;論著1644—1875年間廣東紳士階層的社會公益活動[D];暨南大學;2000年
3 劉雪屏;清末電信業(yè)的歷史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4 羅婧;世界交往新潮與中國主動走向世界機遇的錯失:1760—1840[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王士義;留美幼童與留日學生歸國就業(yè)比較研究——以長江三角洲為中心[D];蘇州大學;2001年
6 文定旭;立足傳統(tǒng) 融匯中西——郭嵩燾洋務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王金連;晚清新式軍事教育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崔躍峰;西學東漸與中國高等教育中近代學科的設立[D];河南大學;2002年
9 袁為利;“放蔣出籠”與亞太新戰(zhàn)略[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郭書愚;清末四川存古學堂述略[D];四川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劍;;納哈出盤踞遼東時明朝與高麗的關系[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04期
2 龍永行;近代中越宗藩關系芻議[J];東南亞研究;1987年Z1期
3 陳雙燕;中越宗藩關系的歷史發(fā)展述論[J];南洋問題研究;2000年04期
4 夏瑩;;論中日近代化中的“異”[J];黑龍江史志;2010年01期
5 王元周;在中國的韓國獨立運動人士對中國革命的認識[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6 麥正鋒;;從藩屬國到殖民地—論越南對外關系轉型(1804—1885)[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2期
7 廖宗麟;;中法戰(zhàn)爭期間越南向中國求援的經過[J];東南亞縱橫;1987年03期
8 柳岳武,張慶鋒;朝鮮孝宗朝清國、朝鮮危機初探[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4期
9 李宗勛;陳放;;略論朝鮮與清朝貿易的形態(tài)和意義[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楊立冰;;曾紀澤與中法越南交涉[J];東南亞縱橫;198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禮恒;;論清朝對朝鮮政策的轉變及評價[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2 李巖;;試論朝鮮近代對華觀的嬗變[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3 王志偉;;明清時期朝鮮半島的地緣戰(zhàn)略地位分析[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雷頤;“中國”在哪兒?(下)[N];經濟觀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石少穎;仁祖時代朝鮮對后金(清)交涉史研究(1623-1649)[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紅;十九世紀中越宗藩關系的演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亮;沖突與交流:中越宗藩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楊朝欽;西山時期的中越關系[D];鄭州大學;2004年
4 董利江;宋黎戰(zhàn)爭與中越宗藩關系[D];鄭州大學;2005年
5 李富森;略論占城與宋朝的關系[D];鄭州大學;2005年
6 柏松;明清時期朝鮮王朝“華夷觀”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宋娜娜;朝鮮“壬午兵變”與清對朝政策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8 王營;日本吞并琉球與清代中琉宗藩關系的終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慧;論高麗與宋的朝貢貿易[D];延邊大學;2002年
10 張磊;“樸定陽事件”與中朝宗藩關系的變化[D];延邊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349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3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