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20世紀初英國的“協(xié)約政策”
本文選題:外交革命 切入點:協(xié)約政策 出處:《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集中分析了英國外交大臣蘭斯多恩和格雷的"協(xié)約政策"。20世紀初,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及英國世界地位受到的挑戰(zhàn),兩位外交大臣繼續(xù)堅持19世紀晚期索爾茲伯里的"有限合作政策",在調(diào)整與傳統(tǒng)競爭對手法國與俄國關系的同時,設法改善與德國的關系。試圖通過堅持"歐洲均勢"政策,維護英國利益和大國地位。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eaty policy of British Foreign Secretary Lance Dorne and Gray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facing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to Britain's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e two foreign ministers continued to adhere to Salisbury's "limited cooperation policy" of late 19th century, trying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Germany while adjusting re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rivals France and Russia. They tried to improve their relations with Germany by sticking to the "European balance of power" policy.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Britain and its status as a great power.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英帝國防御研究”(項目號11BSS024)成果之一
【分類號】:D756.1;K5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軍秀;簡析1887—1892年索爾茲伯里的海峽政策[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2 曹婉莉;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福利制度的過渡性特點[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3 朱明權(quán);1898-1901年英德同盟談判經(jīng)過述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4 曾志;;英國與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3年05期
5 藺志強;劉文立;;英國政府的“一個吵鬧而多嘴的朋友”——《泰晤士報》對列強侵華活動的報道及其影響(1897-1899年)[J];學術(shù)研究;2007年02期
6 朱大偉;;試析1900年代英國的戰(zhàn)略困境及其應對[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劉金源;;《反結(jié)社法》與英國工業(yè)化時期的勞資關系[J];世界歷史;2009年04期
8 徐嫻;;從阿加迪爾危機看一戰(zhàn)前格雷的對法外交[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S1期
9 劉志偉;;不列顛的基石《大憲章》[J];21世紀;2008年08期
10 趙軍秀;試論1885—1887年英土關于埃及問題的兩次談判[J];世界歷史;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明星;;英日同盟與日韓合并[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2 廖小健;;英國殖民政策與馬來亞馬華種族政黨聯(lián)盟的建立[A];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2005年
3 樸天申;;八至九世紀東亞交易航線考察[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4 拜根興;;《三國遺事》所見羅唐關系關聯(lián)內(nèi)容的新考察[A];唐史論叢(第九輯)[C];2006年
5 龔方震;;古代阿拉伯人記中國[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三輯)[C];1987年
6 奠里斯·羅班;郝珉;;近代歐洲的“中國神話”[A];時代與思潮(5)——文化傳統(tǒng)辨證[C];1991年
7 蘇戎安;;十月革命:東方大國崛起的序幕[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許平;;自由與平等的博弈——解讀20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三次調(diào)整與現(xiàn)代文明的演進[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9 石云濤;;蠶種故事與中西初識——三至六世紀西方文獻中的“賽里斯”[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10 許永吉;;論朝鮮民族宗教——青林教的反日活動[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海;英屬北美殖民地在戰(zhàn)火中燃燒[N];中國民族報;2007年
2 李新寬 張淑秋;英國近代創(chuàng)新社會的啟示[N];吉林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柴子文 采訪整理 袁偉時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反思日本的現(xiàn)代化過程[N];南方周末;2005年
4 宋念申;日本鎖國[N];東方早報;2008年
5 嚴泉;“國王陛下的反對黨”[N];南方周末;2007年
6 童小軍;英國早期的社會政策和社會工作[N];中國社會報;2008年
7 辛彥懷;歐洲中世紀大學對近代科學的影響[N];光明日報;2004年
8 金海;殖民地時期的美國[N];中國民族報;2007年
9 韓啟明;“戰(zhàn)爭造就了美國”?[N];經(jīng)濟觀察報;2006年
10 康志杰;宗教裁判所記錄中的鄉(xiāng)村文化[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仕英;肯尼迪政府對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的政策[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福順;20世紀初俄國土地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鄭雪飛;戰(zhàn)時中立國海上貿(mào)易權(quán)利之爭的歷史考察[D];南京大學;2002年
4 楊長云;公眾的聲音: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市民社會與公共空間[D];廈門大學;2009年
5 閆彩琴;17世紀中期至19世紀初越南華商研究(1640-1802)[D];廈門大學;2007年
6 許金秋;俄國國家機構(gòu)和官員制度(19世紀-20世紀初)[D];吉林大學;2008年
7 耿志;英美軍事戰(zhàn)略的歷史考察(1919-1945)[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趙俊亞;旅俄華人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葉艷華;俄羅斯早期政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10 王三義;工業(yè)文明的挑戰(zhàn)與中東近代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1809-1938)[D];西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艷紅;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海盜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唐景雄;英國中亞政策的演變(1856-1914)[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韓晶;英國和朝鮮戰(zhàn)爭[D];山西大學;2008年
4 牛懷志;索爾茲伯里外交政策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張璐;論歐共體預算中的英國問題[D];吉林大學;2007年
6 田野;麥克米倫時期的英美特殊關系[D];吉林大學;2007年
7 孟琦;二戰(zhàn)時期英國對美國的媒體外交[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8 韓豐連;“第三條道路”指引下的當代英國福利和教育改革[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9 喻林;多維視野下的英國對華政策[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馬麗敏;19世紀英國城市化與人口遷移[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375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3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