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知識分子與俄國革命運動(1825-1887)
本文選題:猶太知識分子 切入點:哈斯卡拉 出處:《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縱觀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猶太民族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自流散以來,猶太民族就不曾停止過夢想著重建新的家園。因為只要他們漂泊、散居并作為所在國一個基本上沒有土地的少數(shù)民族而生存之時,猶太人作為一個集體就不得不面對由于戰(zhàn)爭與革命而定期施加給他們主權國家的考驗。而俄國猶太人的來源與發(fā)展軌跡更為特殊,一方面沙俄帝國通過對外擴張無意中獲取了世界上最多的東歐猶太人口,另一方面,俄國獨特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造就了猶太人與近代俄國革命運動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尤其是19世紀以來俄國復雜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孕育了一批激進的猶太知識分子,他們對近代俄國早期革命運動的興起與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對這群“無根”的猶太人在俄國“尋根”與“扎根”的過程進行研究,無疑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本文以“猶太知識分子”為研究對象,以1825-1887為時間維度,主要探討猶太知識分子政治激進化的原因及其在近代俄國早期革命運動中的表現(xiàn),進而闡述他們對俄國革命運動與猶太政治的影響。本文分為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大部分。其中正文主要分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回顧俄國猶太人的來源及其社會地位變遷。關于俄國猶太人的來源問題,學術界存在哈扎爾來源說、西方來源說和折衷說三種觀點。筆者認同第三種觀點,即俄國猶太人的基因血統(tǒng)中既有哈扎爾因素也有西方因素,哈扎爾猶太人是早期俄國猶太人的主要來源,至中世紀晚期近代早期西方猶太人的因素逐漸加強并在數(shù)量上多于前者。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與演化,哈扎爾猶太人與斯拉夫人以及西方猶太人之間逐漸同化并互相融合,并最終構成了現(xiàn)代俄國猶太人的主要來源。從哈扎爾王國滅亡到1825年間,俄國猶太人的社會地位大致經(jīng)歷了相對自由時期、被驅逐出境時期以及被限制與同化時期三個時期的演變。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猶太知識分子與近代俄國早期革命運動的緣起。在該部分筆者認為一方面起源于柏林的哈斯卡拉運動將啟蒙思想傳播至落后的東歐猶太社區(qū)使之孕育了一大批世俗化的猶太知識分子,在馬斯基爾的帶領下這些猶太知識青年逐漸疏遠猶太傳統(tǒng)社區(qū)并實現(xiàn)了最大程度的俄羅斯化;另一方面政府的俄化政策(包含沙俄政府現(xiàn)代公共教育系統(tǒng)的建立和亞歷山大二世的自由主義大改革)不僅促進了猶太人的知識化,同時也無意間推動了大多數(shù)猶太知識青年政治激進化進程。此外,80年代反猶主義狂潮不僅終結了哈斯卡拉,也導致更多被同化的猶太知識分子投身俄國革命。同時,筆者還著重介紹了猶太知識分子在近代俄國貴族革命運動中的突出表現(xiàn)。第三和第四部分主要論述俄國猶太知識分子參與近代俄國革命民粹主義運動的過程與表現(xiàn)。在該部分筆者介紹了一些諸如納坦松、宗捷列維奇、丘特諾夫斯基以及阿克塞爾羅德等具有代表性的猶太知識分子,他們在革命民粹主義形成、發(fā)展與衰亡的過程中發(fā)揮了極為重要作用。一方面,他們利用自身在毗鄰柵欄區(qū)的俄國西部邊境長期從事走私貿(mào)易的經(jīng)驗,組織了文學作品的非法運輸、計劃逃跑與非法越境,并從整體上保持了整個組織車輪的正常運轉。另一方面,在革命運動陷入低潮與癱瘓之際,猶太知識分子為之注入了強大而持久的動力。此外,70年代末80年代初越來越多的猶太知識分子被政治恐怖主義思想所吸引并爭先恐后地加入民意黨的政治暗殺活動。第五部分主要闡述筆者對猶太知識分子與近代俄國早期革命運動的思考。首先,本文認為猶太知識青年之所以被革命民粹主義所吸引,是因為它提出了 “真正解放”的烏托邦式的承諾,即所有猶太人生活在一個沒有民族、宗教和社會歧視甚至是一個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社會主義共和國。其次,猶太性是塑造猶太知識分子革命生涯的重要因素之一,從事革命民粹主義運動的猶太知識分子并沒有喪失猶太性,相反,他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這種根深蒂固的猶太性。最后,在猶太政治概念方面,本文認為傳統(tǒng)猶太政治是以神為中心的,猶太教權威統(tǒng)治著他們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而現(xiàn)代猶太政治是以人為中心的,它是基于自由、平等和民族自決這種新的、普遍適用的原則而創(chuàng)造的假設。結語部分主要對猶太知識分子與近代俄國早期革命運動進行論點的概括、歸納與總結,并指出論文存在的缺陷與不足。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K5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郭宇春;;簡析俄國對猶太人政策的歷史演變[J];西伯利亞研究;2015年06期
2 周國長;;民意黨政治恐怖主義探析[J];云夢學刊;2012年04期
3 郭宇春;;俄國猶太人歷史編纂學述評[J];西伯利亞研究;2012年02期
4 曾媛媛;;革命與民族的歷史性雙向互動——猶太知識分子與近代俄國革命[J];社會科學;2009年11期
5 杜慶軍;;試析西漢時期發(fā)生在西域的三次矯制[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譚靜;;俄國猶太人問題的由來和發(fā)展[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7 宋立宏;;誰是“猶太人”——關于“Ioudaios”的札記[J];歷史研究;2007年02期
8 李愛慧;19、20世紀之交東歐的反猶暴行與猶太人遷居美國的浪潮[J];世界民族;2005年05期
9 姚海;19世紀俄國革命激進主義及其根源[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宇春;俄國猶太人研究(18世紀末—1917年)[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雪嬌;19世紀80年代俄國反猶運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2 蔣小艷;試論俄國民意黨(1879-1884)[D];蘇州科技學院;2010年
3 譚靜;近代俄國政府對猶政策的演變(1772-1917)[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丹;俄國猶太人問題研究(18世紀-20世紀初)[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向麗麗;哈扎爾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254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2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