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城市中的恐怖主義:根源、特征與治理手段
發(fā)布時間:2020-06-29 20:25
【摘要】: 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恐怖主義問題凸顯,成為引起世界局勢不穩(wěn)的一個重要因素。它與地區(qū)沖突、核武器擴散、毒品走私等一起被認為是國際社會的毒瘤。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乎每年都要發(fā)生重大的恐怖事件。2001年發(fā)生在美國的“9·11”恐怖襲擊事件,作為一次標志性事件,表明恐怖主義已經構成了一種極其嚴重的全球性威脅。幾乎很少有國家可以置身事外,也幾乎沒有國家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單獨抵抗恐怖主義取得勝利。 由于對恐怖主義的認識基于不同的國家利益取向和文化背景,使恐怖主義成為了一個意義極為含混不清的詞匯。其一般含義應具有四個要素:恐怖主義的行為是非法、非理性、違反人類社會公認準則的;主要手段是暴力或威脅使用暴力的;目的是政治性的;襲擊目標是任意性的。現(xiàn)代以來,恐怖活動的主要手段包括爆炸、武裝襲擊、暗殺、綁架人質、縱火、設置路障、劫持交通工具等。其中,爆炸和挾持飛機(包括炸機)被認為是最能引起國際國內社會注意的恐怖活動方式。而利用高新科技發(fā)動恐怖襲擊很可能被越來越廣泛地采用,成為今后恐怖活動的一種趨勢?植乐髁x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威脅,主要有:破壞國際安全環(huán)境、阻礙世界經濟發(fā)展、干擾國際社會正常生活秩序、威脅民眾生命及財產安全等。 現(xiàn)代大城市是人口、信息、資源的聚集地,積聚了大量具有重要影響或者是高度象征意義的建筑,由于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傳媒的放大作用,可以將有限的恐怖襲擊造成的實質損害大幅度放大,因此城市成為了吸引恐怖分子發(fā)動襲擊的理想目標。尤其是現(xiàn)代信息社會,各種傳播媒介高度發(fā)達,為恐怖組織利用傳媒手段實現(xiàn)自身目的提供了便利。既可能是恐怖組織蓄意散播恐怖信息,制造社會慌亂,也可能是各類傳媒本身為追求新聞效果而無意中渲染恐怖氣氛,成為恐怖幫兇?傊,錯綜復雜的城市基礎設施,密集的人口與高度發(fā)達的傳播媒介,同時增加了有效實施反恐行動的難度和成本。如何有效打擊現(xiàn)代化城市中的恐怖主義成為了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共同面對的難題。而在防范與打擊城市中的恐怖活動的各種戰(zhàn)術戰(zhàn)法中,應側重于多策并舉,注重探索并健全反恐心理戰(zhàn)戰(zhàn)法,全社會共同參與,力爭在應對突發(fā)狀況時將危害后果及影響減至最小。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815.5
本文編號:2734318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81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池宏,祁明亮,計雷,趙紅;城市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研究[J];中國安防產品信息;2005年04期
2 時勘;危機突發(fā)事件的社會心理預警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3 朱遠昆;;突發(fā)公共事件分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8期
4 劉玉雁;劉彤;;我國政府防范恐怖危機管理機制的缺失與構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5 唐娟;傳媒、政府、政黨——對近現(xiàn)代歐美國家傳媒與政府關系之演進的歷史考察[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0年04期
6 趙華勝;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J];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06期
7 趙可金;進攻性現(xiàn)實主義的理論邏輯及其批判[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張明倉;美國“反恐戰(zhàn)爭”中的六個悖論[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9 汪自勇;美國反恐自衛(wèi)權理論之批判——從阿富汗戰(zhàn)爭到伊拉克戰(zhàn)爭[J];法學評論;2003年04期
10 左吳;恐怖主義活動特征和反恐對策[J];江蘇公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本文編號:27343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73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