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區(qū)域公共危機應對中的國際合作問題研究——以埃博拉危機應對為例
[Abstrac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of some cross regional public crises are far beyond the capacity category of the countries (regions) in which the crisis is located,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urgently needed to cooperate.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response to the cross regional public crisis events show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far from 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system for the crisis response and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response to the Ebola crisis,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respond to the crisis is limited, the ability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 guide and coordina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limited, the role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 force has not been fully played, and the problems such as public opinion propaganda have not been done we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crisis response and the crisis response has been reduced. Efficiency has expanded the loss caused by the crisis. Therefore, we should construct a partnership network with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untry (regional) government, the International (interregional) organization as the leadership, and the various international aid organizations as the assistance of the partnership, enhance the crisis of the organizations,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nor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guarantee the cross regio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response of the regional public crisis is that the governments of all countries (region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risis prevention, enhanc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risis response,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regional) organizations in crisis response, and integrate social forces into a complete system of crisis response.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京津冀區(qū)域大氣污染治理中的整體性政策協(xié)調研究”(15BZZ040)
【分類號】:D035;D8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徐彤武;;埃博拉戰(zhàn)爭:危機、挑戰(zhàn)與啟示[J];國際政治研究;2015年02期
2 游志斌;;“馬航事件”中的國際應急救援合作剖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辛越;白海濤;;利比里亞埃博拉疫情對維和警察防暴隊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15年11期
2 張麗娜;申曉龍;;跨區(qū)域公共危機應對中的國際合作問題研究——以埃博拉危機應對為例[J];行政論壇;2015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國崛起’及其對社會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的啟示”研討會召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閆坤;衛(wèi)婷婷;;論國際合作力的特性[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1年02期
3 仲橡;;積極參與氣候領域國際合作[J];中國經濟信息;2002年08期
4 張長龍;;論反腐敗洗錢的國際合作[J];商業(yè)時代;2006年08期
5 王毅;;國家間權力妥協(xié)與國際合作[J];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04期
6 劉傳春;;合作而共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謀求國際合作緣由的演進[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韓彩珍;;國際合作中的引導勢力探究——從制度分析的角度[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02期
8 袁勝育;鄭飛;;略論國際合作中的非正式控制機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 楊立;;“2015年后的國際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國際展望;2013年02期
10 伊斯瑪義·迪布什;;中國是開展國際合作最理想的伙伴[J];友聲;2009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姜照輝;;國際合作理論分析中國歐盟合作[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2 胡波;;預期收益類型差異與國際合作[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3 汪海燕;;國際環(huán)境保護行政合作機制研究[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Juergen Uwe Ruehe;;從交換學生到“上萊茵河高校聯(lián)合會”和“弗萊堡高等研究所”——弗萊堡大學的國際合作與大學發(fā)展之路(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國際合作與發(fā)展”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林民旺;;國內觀眾成本與國際合作[A];國際關系研究:合作理論及爭鳴——2008年博士論壇[C];2008年
6 冉光榮;;促進對藏區(qū)反貧困的新認識——中國藏區(qū)反貧困與國際合作研究之一[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符福淵 周德武;千年議長大會閉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2 記者 林侃;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將首現(xiàn)投洽會[N];福建日報;2012年
3 記者 付凌;加強國際合作 實現(xiàn)互利雙贏[N];酒泉日報;2014年
4 盧新寧;中國環(huán)境保護國際合作獎頒獎[N];人民日報;2003年
5 四川省環(huán)境保護廳副廳長 鐘勤建;國際合作之路如何越走越寬廣?[N];中國環(huán)境報;2012年
6 周強軍 實習生 程思靜 本報記者 莊道秋;江蘇省商會搭建廣泛國際合作平臺[N];中華工商時報;2012年
7 英國牛津大學馬丁學院院長 曾任世界銀行副行長 伊恩·戈爾丁;融合與發(fā)展呼喚更多國際合作[N];人民日報;2013年
8 鄧學平;國際合作是反腐的必然選擇[N];檢察日報;2014年
9 潘光;職教國際合作要因需制宜[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陳瑞昌;江蘇規(guī)范國際合作實驗班收費[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馬驪;中國海關國際合作模式與實踐研究[D];遼寧大學;2014年
2 苗京平;刑事司法國際合作原理[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夏建平;認同與國際合作[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江長新;次國家政府參與國際合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劉榮山;國際合作高等教育的產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成浩;支持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qū)財政政策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2 朱彥;跨境追逃追贓法律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3 高靜;以色列科技研發(fā)與成果轉化國際合作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年
4 戴曲婧;中國參與防治荒漠化國際合作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5 孟穎會;俄羅斯在北極地區(qū)的國際合作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6 叢菲;青島市與日本地方政府國際合作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7 雷宇;湄公河跨界水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國際合作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年
8 苗發(fā)勝;圖們江區(qū)域國際合作琿春率先發(fā)展的對策建議[D];吉林大學;2016年
9 賈國慶;FH公司國際合作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10 孫姣;論我國境外追逃追贓國際合作法律問題[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6年
,本文編號:21467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14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