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gòu)主義理論視角下朝核困境研究
[Abstract]:The issu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one of the hottest issu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nuclear issue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is the most difficult one. Whether or not the Korean nuclear issue can be resolved peacefully relates to the stability, pea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Since the first nuclear crisis broke out in the 1990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made a great deal of diplomatic efforts and painstaking explorations to resolve the DPRK nuclear issue, and has opened up a road of peace talks in which the Six-Party talks are the main form. Some constructiv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ut overall,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is still fraught with crisis and uncertain futur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antagonistic patter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did not change fundamentally. North Korea is still in a state of confronta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South Korea, and Nor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not normalized their relations. The demand for security has put North Korea on a path of developing nuclear weapons. The United States is strongly opposed to it, and the two sides are constantly dirty, showing a typical security dilemma between the DPRK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structivism theory holds that the security dilemma is not inevitable, and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countries can break the security dilemma structure and then construct the security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reason of DPRK-US security dilemma is the cognition of the enemy role between DPRK-US,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both sides in long-term interactive practice. In order to break the security dilemma between the DPRK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must, first of all, work hard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DPRK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omot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PRK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ange the hostile cogni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ensure the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o that the DPRK nuclear issue can be resolved peacefully. To promote the peaceful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in Northeast Asia.
【學(xué)位授予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xué)院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815.2;D80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鋒;;導(dǎo)彈試射、六方會談與多邊談判中的“安全困境”[J];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06年08期
2 王秋彬;;東北亞地區(qū)安全困境及其成因解讀[J];長春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7期
3 鄒云;;建構(gòu)主義安全觀視野下的朝核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0年12期
4 袁正清;從安全困境到安全共同體:建構(gòu)主義的解析[J];歐洲研究;2003年04期
5 陶志歡;試論“安全困境”的三種解析[J];社會科學(xué)家;2004年05期
6 高豐艷;;東北亞安全困境評析[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04期
7 齊為群;;朝核危機(jī)背后的東北亞安全困境與區(qū)域安全機(jī)制的建構(gòu)[J];長春大學(xué)學(xué)報;2010年05期
8 張晶;;冷戰(zhàn)后東北亞安全困境的成因及解決途徑[J];云南行政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04期
9 韓獻(xiàn)棟;;結(jié)構(gòu)、行為、朝核危機(jī)和東北亞安全[J];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07年01期
10 肖康康;;現(xiàn)實主義范式視角中的朝核問題及其未來出路[J];河海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珍鎬;;從朝核問題來分析的韓中關(guān)系[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諧社會與治理機(jī)制”政府管理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姜龍范;姜輝;;“朝核問題”與日朝邦交正;痆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3 高寧;;國際原子能機(jī)構(gòu)與朝核問題解決[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D)[C];2009年
4 龔克瑜;;中國對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努力和構(gòu)想[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fù)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四屆學(xué)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楊玲玲;;改革開放與促進(jìn)朝鮮半島和平[A];改革開放與當(dāng)代世界社會主義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當(dāng)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趙艷霞;;從上海合作組織解讀“安全困境”的緩解[A];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xué)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專輯[C];2007年
7 于迎麗;;朝核問題與東北亞安全合作[A];當(dāng)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 (下)[C];2004年
8 謝懷江;;朝核問題對我邊境地區(qū)可能的核影響及對策[A];第七屆全軍防原醫(yī)學(xué)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中國毒理學(xué)會放射毒理專業(yè)委員會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9 夏立平;;中美日如何爭取共贏和避免安全困境[A];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五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jīng)濟(jì)·國際政治·國際關(guān)系學(xué)科卷)[C];2007年
10 鄺艷湘;;第三世界國家的安全:矛盾與啟示[A];評價國際關(guān)系理論:各界與進(jìn)步——2007年博士論壇[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張錦芳、張利;朝核問題應(yīng)和平解決[N];人民日報;2003年
2 記者 高浩榮;朝核問題能和平解決[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3 于美華;朝核問題六方:兩天后再坐下來談[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4 華黎明;“朝核模式”能否解決伊核問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5 王豐豐;美韓總統(tǒng):解決朝核問題要有耐心[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6 本報專稿 林亦菲;美首次承認(rèn)朝鮮核武擁有國[N];世界報;2008年
7 復(fù)旦大學(xué)美國研究中心博士 劉永濤;美國需直面朝鮮的安全訴求[N];文匯報;2009年
8 張濱陽邋趙毅;朝核問題再陷僵局[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9 本報駐澳大利亞記者 李景衛(wèi);務(wù)實有助和平[N];人民日報;2003年
10 本報駐外記者 趙嘉鳴 任毓駿 徐寶康 孫東民 呂巖松 本報編輯 王莉;朝核問題 六方會談成焦點(diǎn)[N];人民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弟;朝核問題與中美關(guān)系[D];山東大學(xué);2011年
2 高奇琦;美韓核關(guān)系(1956年-2006年):對同盟矛盾性的個案考察[D];復(fù)旦大學(xué);2008年
3 權(quán)紅;中朝政治外交關(guān)系研究(1949-2009)[D];延邊大學(xué);2010年
4 陳卓武;美國因素與日本“修憲之爭”及其發(fā)展趨勢[D];暨南大學(xué);2009年
5 封永平;大國崛起困境的超越:認(rèn)同建構(gòu)與變遷[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6年
6 余建軍;冷戰(zhàn)后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多邊安全行為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6年
7 郭銳;東亞體系轉(zhuǎn)型與中國大戰(zhàn)略[D];吉林大學(xué);2008年
8 都允珠;后冷戰(zhàn)時期中國周邊區(qū)域多邊外交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8年
9 肖f^;權(quán)力、制度與文化[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10 郭延軍;東北亞環(huán)境安全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鵬;建構(gòu)主義理論視角下朝核困境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xué)院;2012年
2 韓黎民;關(guān)于在新的歷史時期東北亞安全合作問題的思考[D];河南大學(xué);2007年
3 陳忠;朝核問題與大國博弈[D];山東大學(xué);2007年
4 范媛媛;全球主義語境下的朝核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xué);2010年
5 薛生;朝核問題中的博弈[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1年
6 丁凱;朝核問題中的中美因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7 周玲玲;朝核問題上的大國博弈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11年
8 江天堯;中國的調(diào)停外交評析[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2年
9 楊林;朝核問題與中韓對朝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2年
10 常佼;從國際法視角看朝核問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21364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13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