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恐怖主義的媒體話語與中美國家身份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01:46

  本文關鍵詞:恐怖主義的媒體話語與中美國家身份


  更多相關文章: 恐怖主義 安全化 媒體 國家身份 中國 美國


【摘要】:恐怖主義古已有之,于今為烈。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形成一致認識:各國合作、積極反恐。但是就“反誰?怎么反?”等問題各國存在分歧。究其原因,“誰是恐怖分子”這個問題在國家行為體間未達成共識。體系中霸權國美國為何無法將其認知“推之四!保矿w系中崛起國中國對此問題的認知與美國相差甚遠嗎?兩國之間能否達成主體間認識?若不能,影響因素何在?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本論文選擇安全化作為切入點。安全化也即安全建構,是將某問題建構為一項安全議題,引發(fā)廣大受眾關注,政府優(yōu)先并緊急處理。由于恐怖主義是公認的對國際安全構成挑戰(zhàn)的威脅,本論文考察了中美主流媒體對恐怖主義進行安全建構的過程,從國家身份的視角闡釋不同國家的媒體進行安全建構時的話語特點差異。因此,這是一項以媒體話語為承載者的建構主義視角下的恐怖主義研究。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恐怖主義研究是將恐怖主義的相關話語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考察“就恐怖主義,誰說了什么”進而審視話語主體對恐怖主義的認知。論文比較了新型恐怖主義與傳統(tǒng)恐怖主義的差異,解構了新型恐怖主義區(qū)別于傳統(tǒng)恐怖主義的新特征,進一步證明恐怖主義是話語建構的產(chǎn)物。恐怖主義是一項以話語為媒介被建構的威脅。基于安全化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論文提出安全建構的框架,即安全化的三階段—“存在性威脅”出現(xiàn)(建構威脅)、蔓延(擴大威脅)、應對(應對威脅)。那么恐怖主義的安全建構過程是否按照安全化的三階段進行呢?如果按照安全化三階段對恐怖主義進行安全建構,那么不同的安全化行為主體對同一客體實施的建構過程是否呈現(xiàn)差異?如何從國際關系領域理解這些差異? 國家身份與國家/國際安全緊密交織。論文將國家身份這一概念剖析為三個不同的維度:自有身份、集體身份、角色身份,并搭建了國家身份與安全建構之間的模式:國家視某客體對自有身份形成一種挑戰(zhàn),將其建構為“存在性威脅”;“存在性威脅”出現(xiàn)之后,國家利用其集體身份將“威脅”蔓延,建立更廣泛的受威脅共同體;再根據(jù)國家的角色身份對“威脅”予以應對和解決。 基于上述的理論搭建,論文提出兩個假設:假設一—中美媒體對恐怖主義進行安全建構時呈現(xiàn)了安全化框架中“存在性威脅”出現(xiàn)、蔓延、應對的三個階段,但又表現(xiàn)出不同的話語特征;假設二—中美媒體呈現(xiàn)的話語特征差異與各自的國家身份密切關聯(lián)。論文分析了《人民日報》對恐怖主義的安全建構(“東突”組織)和《紐約時報》對恐怖主義的安全建構(“基地”組織)來驗證兩個假設。 論文發(fā)現(xiàn)中國和美國對恐怖主義的安全建構過程呈現(xiàn)出共性,即兩個建構過程都出現(xiàn)了安全化的三階段—威脅出現(xiàn)、威脅蔓延、威脅應對。其中,威脅應對在各自的安全建構中都是最重要的一塊,其次是威脅出現(xiàn)。從數(shù)據(jù)上看,這兩個階段的重要性遠超過威脅蔓延的階段。就安全化五要素來看,在兩國的建構過程中,安全化行為主體雖呈現(xiàn)多樣性,例如政府機構及官員、其他媒體、專家學者、國際組織等,但是在任一階段,政府機構及官員都是最主要的群體。在威脅出現(xiàn)階段,安全化行為主體的群體較分散。在威脅應對階段,行為主體幾乎集中于政府機構及官員。分析安全建構的指涉對象時發(fā)現(xiàn),在《紐約時報》提及的受過恐怖主義危害的國家中,從頻數(shù)上看美國排在第一位;在《人民日報》提及的受過恐怖主義危害的國家中,從頻數(shù)上看中國排在第一位。在兩國主流媒體的恐怖主義受害國列表中,本國均排在各自媒體的第一位。對美國而言,“基地”組織是最大的威脅來源。中國提到最多的是“東突”組織。就出現(xiàn)的頻數(shù)而言,《紐約時報》中的“基地”組織與《人民日報》中的“東突”組織十年走勢基本相同。這說明兩國對恐怖主義的關注走勢在這十年中基本一致。中美兩國都認為恐怖主義在社會安全領域造成極大威脅,對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最嚴重的威脅。 “東突”組織在《人民日報》中是具有分裂主義思想本質(zhì)的恐怖勢力,而同樣這群人在《紐約時報》中呈現(xiàn)為訴諸小規(guī)模沖突來表達民族主義情感的弱勢群體形象?植乐髁x在兩國媒體中的形象差異由兩國的自有身份所致。在兩國的安全建構過程中,恐怖主義這一威脅都在蔓延,只是蔓延的方式有所不同。在《人民日報》中,“東突”組織從試圖造成“中國主權統(tǒng)一的分裂”,到威脅“亞洲地區(qū)安全”,再到成為“全世界的公敵”。在《紐約時報》中,“基地”組織的受害者從美國遍布至歐、亞、非各個洲的國家。這與兩國的集體身份密切相關。在恐怖主義的應對策略方面,中國奉行國際法和國內(nèi)政策并進的反恐措施,而美國奉行軍事打擊和國內(nèi)政策并進的反恐措施。反恐措施的差異是兩國自由身份、集體身份、角色身份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兩個假設被驗證得以成立的同時,論文提出了安全建構的框架,即安全化的三階段,并以媒體話語為分析對象,通過內(nèi)容分析法對安全化三階段進行實證檢驗。對于中美兩個不同行為主體對恐怖主義在安全建構過程中呈現(xiàn)的媒體話語差異,,論文從國家身份的視角加以闡釋。簡言之,論文圍繞安全化理論回答了兩個問題:實施安全化的方式及相關影響因素。這對安全化理論及其應用是一個大突破,也是對國際安全研究的小小貢獻。
【關鍵詞】:恐怖主義 安全化 媒體 國家身份 中國 美國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815.5
【目錄】:
  • 致謝5-9
  • 摘要9-12
  • Abstract12-15
  • 圖表目錄15-18
  • 導論18-32
  • 第一章 恐怖主義:話語建構的威脅?32-59
  • 第一節(jié) 歷史演進中的恐怖主義32-38
  • 第二節(jié) 三種研究視角下的恐怖主義相關文獻38-43
  • 第三節(jié) 話語建構中的恐怖主義43-52
  • 第四節(jié) 媒體話語與恐怖主義52-57
  • 小結57-59
  • 第二章 媒體話語與安全建構59-75
  • 第一節(jié) 安全化的定義59-61
  • 第二節(jié) 與安全化相關的文獻回顧61-66
  • 第三節(jié) 媒體:安全建構的重要話語主體66-70
  • 第四節(jié) 安全建構的框架70-74
  • 小結74-75
  • 第三章 國家身份與安全建構75-103
  • 第一節(jié) 國家身份概念的界定及闡述75-82
  • 第二節(jié) 國家自有身份與“存在性威脅”出現(xiàn)82-86
  • 第三節(jié) 國家集體身份與“存在性威脅”蔓延86-91
  • 第四節(jié) 國家角色身份與“存在性威脅”應對91-98
  • 第五節(jié) 國際安全與中美關系98-102
  • 小結102-103
  • 第四章 研究架構103-113
  • 第一節(jié) 研究假設103-104
  •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104-112
  • 小結112-113
  • 第五章 中美媒體建構恐怖主義的共性與話語差異113-172
  • 第一節(jié) 中國建構恐怖主義的媒體話語特征113-138
  • 第二節(jié) 美國建構恐怖主義的媒體話語特征138-162
  • 小結:中美差異對比162-172
  • 第六章 媒體話語差異與中美國家身份172-214
  • 第一節(jié) “威脅出現(xiàn)”的差異與國家自有身份172-194
  • 第二節(jié) “威脅蔓延”的差異與國家集體身份194-203
  • 第三節(jié) “威脅應對”的差異與國家角色身份203-212
  • 小結212-214
  • 結論214-223
  • 參考文獻223-238
  • 附錄一 建構星期方法的抽樣依據(jù)238-240
  • 附錄二 編碼方案240-244
  • 附錄三 編碼表244-245
  • 附錄四 國家和地區(qū)列表(中英文)245-2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晨曦;;外交政策視角下的中美戰(zhàn)略安全關系(2001-2008)[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劉中民;;海權問題與中美關系述論[J];東北亞論壇;2006年05期

3 葉娟麗;以政治社會化為媒,溝通政治學與新聞傳播學——評《大眾媒介的政治社會化功能》[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任娜;;中國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的層次性與應對[J];當代亞太;2010年05期

5 歐陽\

本文編號:10583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0583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c54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