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自由的思想者——何兆武先生求學、治學與教學管窺
[Abstract]:Mr. he Zhaowu was born in Beijing in September 1921 until the Japanese army launched the Lugou Bridge incident in 1937 and Peiping immediately fell to the enemy before leaving Peiping South for his hometown in Hunan. After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the Kuomintang took control of Peiping. From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ust learn the Party's righteousness, r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洵,陳徽;康德的普世倫理之善惡概念[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張能為;伽達默爾“第三次啟蒙”與現代科學化時代[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李昭昊;墨翟和平觀的哲學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李子華;教師的教育機智及其培養(yǎng)[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季國清;權力話語政治經濟學和中國式的知識生產[J];北方論叢;2001年01期
6 王人博;民權詞義考論[J];比較法研究;2003年01期
7 陳英;20世紀30-40年代馬克思主義學者與傳統文化[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孫利天;21世紀哲學:體驗的時代?[J];長白學刊;2001年02期
9 崔秋鎖,李學鋒;新世紀價值哲學的終極關懷[J];長白學刊;2002年05期
10 王兆良;;人是目的——康德人學思想的當代解讀[J];巢湖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蔣風冰;盛曉明;;生態(tài)運動的實踐智慧——深生態(tài)運動的阿倫特方案[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合學術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2 洪峻峰;;從中國現代思想范式的建立看嚴復的影響與地位[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3 呂文浩;;他山之石——民國社會學者的歷史研究[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田彤;轉型期文化學的批判[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驚鐸;道德體驗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余涌;道德權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劉文勇;價值理性與中國文論[D];四川大學;2002年
8 趙雪綱;論人權的哲學基礎[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謝鴻飛;法律行為的民法構造:民法科學和立法技術的闡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郭艷君;歷史與人的生成[D];黑龍江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健;康德的啟蒙思想及其對德國現代化進程的影響[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2 李巧蘭;論社會的歷史性——人、自然、價值視野的統一[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周紅陽;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閱讀[D];湘潭大學;2001年
4 張進生;論鄧小平的法治思想[D];中南大學;2002年
5 范偉;哲學視野中當代中國法治的合理性及其實現[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6 李祖德;40年代現代主義詩歌的啟蒙敘事和現代性話語[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佘俊臣;論懲罰性法律責任的合理性[D];蘇州大學;2002年
8 柯恒;自由依賴于法律[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9 楊芳;理性之光[D];湘潭大學;2002年
10 何曉霞;盧梭的浪漫主義[D];湘潭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波;;劉波的詩(三首)[J];星星詩刊(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2 雷雨;;夠味兒的歷史[J];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2010年02期
3 于瀟;;對歷史研究范式問題的一點認識[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馬少甫博士[J];榆林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張鳴;;“偶然”的歷史[J];雜文月刊(選刊版);2010年02期
6 陳波;;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2009年度學術動態(tài)[J];歷史教學問題;2010年01期
7 李宏圖;周保巍;張智;盛文沁;劉桂海;左敏;王同彤;胡常萍;莫傳芨;李靜;曾慶安;毛漢清;;論題:概念歷史研究的新路徑[J];歷史教學問題;2010年01期
8 涂國文;;《雜志民國》:一位青年歷史學者的獨特視角和言說立場[J];語文新圃;2010年01期
9 管方;;誤會重重的中國古代史[J];小康;2010年03期
10 顏九紅;;學貫中西 成就史中人生——記著名思想文化史學家、翻譯家何兆武[J];湘潮;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黑維強;;論古代契約文書的語言特點及詞匯研究價值[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胡曉菁;;做口述史工作的幾點體會[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3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章程[A];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歷史研究會三十年紀事(1980-2010)[C];2010年
4 章塵;;閉幕詞[A];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歷史研究會三十年紀事(1980-2010)[C];2010年
5 ;劉倫賢同志講話要點[A];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歷史研究會三十年紀事(1980-2010)[C];2010年
6 劉潔民;;數學史研究生應該學一點歷史哲學(摘要)[A];第三屆數學史與數學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潘懋元;;致《教育史研究》編輯部的信[A];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8 潘懋元;;板凳甘坐十年冷——有感于《教育史研究》十周年刊慶[A];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9 馬克·第帕普;;談談世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發(fā)展[A];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10 陳桂生;;“教育史學”辨[A];教育的傳統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拫初;平靜水面下的“激流”[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2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拫初;平靜水面下的“激流”[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3 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尤學工;史學可以娛樂化嗎[N];北京日報;2011年
4 記者 王夏斐;社科院南宋史研究基地落戶杭州[N];杭州日報;2011年
5 張汝倫;歷史研究是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么?[N];東方早報;2010年
6 楊琴整理;近現代中日歷史學對現代性的回應[N];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薄潔萍;唯物史觀與歷史研究[N];光明日報;2010年
8 吳必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科學技術與歷史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王文仙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打開墨西哥歷史研究的學術之窗[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10 王晴佳 北京大學長江講座教授;歷史學的“記憶轉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熊瑤;中國傳統園林的現代意義[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2 施嵩;美國憲法解釋的原意主義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王明偉;近代日本國民主義與梁啟超國民國家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D];吉林大學;2009年
4 傅俊;南宋的村落世界[D];浙江大學;2009年
5 袁冰;中醫(yī)方劑配伍理論的歷史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9年
6 何德廷;抗日根據地肅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洋;秦漢豪強地主犯罪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8 覃華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與生計變遷[D];廈門大學;2009年
9 吳遐功;明清臺灣二層行溪流域漢人移墾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10 趙文;明后期對蒙古策略探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子超;獨立后贊比亞教育政策的歷史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皓;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城市規(guī)劃思潮的歷史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淵;現代漢語“長”、“短”所指面貌及其歷史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4 王金鄉(xiāng);法官庭外調查取證權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5 龐瓔崗;刑事訴訟中被害人訴訟權利保障問題[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6 王磊;論親親相隱原則的正當性及容隱權制度的構建[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7 阿茹;《內蒙古日報》經營管理歷史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8 香桃;《內蒙古日報》(蒙文版)報紙文體歷史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0年
9 文德;蒙古國早期報刊與蒙古民主革命[D];內蒙古大學;2010年
10 戴石;淺析奧林托斯城邦的工商業(yè)發(fā)展狀況[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588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35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