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外人文論文 >

美國政黨政治形成與黑人奴隸制廢除過程中的新教福音派

發(fā)布時間:2017-01-17 16:52

  本文關鍵詞:美國政黨政治形成與黑人奴隸制廢除過程中的新教福音派,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北師范大學》 2003年

美國政黨政治形成與黑人奴隸制廢除過程中的新教福音派

劉艷  

【摘要】: 一般認為,新教是當代美國宗教生活中影響力最大的教派之一,福音派是新教的一個主要派別,不僅在當今的宗教生活中,而且在美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事實上,通過建國前后的兩次大覺醒運動,福音派在美國社會政治中從來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美國內戰(zhàn)前的政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19世紀上半期是美國社會發(fā)生巨大轉變的時期,民主化、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迅速。這一時期美國社會矛盾錯綜復雜,羅馬天主教移民與新教、奴隸制與反奴隸制問題等等。這段歷史為以后的美國歷史定下了基調,政黨制度形成并逐漸成熟,奠定了現(xiàn)代兩黨制度的基礎。奴隸制度的存廢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在面臨這些重大、甚至關乎國家命運的問題上,福音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試圖對美國政黨政治形成與黑人奴隸制廢除過程中新教福音派所起的作用做以探討,以窺今日福音派與美國政治關系之歷史軌跡。 論文結構如下:在引言部分旨在闡述本文的時代背景,概述18世紀末以來美國宗教、政治和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及本文希望達到的目標。正文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美國福音新教的歐洲根源,主要追溯了由歐洲宗教改革時期福音新教的產生;新教在英屬殖民地時期及美國的發(fā)展以及福音派的神學及政治主張。 第二部分:福音派與美國政黨政治,主要論述美國政黨制度的形成;福音派與政黨政治及其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的原因與方式。 第三部分:福音派與奴隸制問題,,闡述了南北教會因奴隸制問題引發(fā)的宗教與經(jīng)濟觀念上的分歧,從而導致的分裂及其對內戰(zhàn)的影響。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K712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目錄6-7
  • 引言7-9
  • 一、 美國新教福音派的起源、發(fā)展和政治主張9-19
  • (一) 美國新教福音派的歐洲根源9-13
  • (二) 新教福音派在美國的發(fā)展13-16
  • (三) 美國新教福音派的政治主張16-19
  • 二、 新教福音派與美國政黨政治的形成19-35
  • (一) 美國政黨制度的形成19-22
  • (二) 福音派在美國政黨政治形成中的立場與觀點22-31
  • (三) 福音派在美國政黨政治中發(fā)揮作用的方式及原因分析31-35
  • 三、 新教福音派與美國黑人奴隸制的廢除35-47
  • (一) 新教福音派與奴隸制問題35-38
  • (二) 南北教會的不同經(jīng)濟觀38-42
  • (三) 黑人教會反對奴隸制的斗爭42-43
  • (四) 福音派分裂對美國內戰(zhàn)的影響43-47
  • 結論47-49
  • 參考文獻49-52
  • 后記52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美國基督教聯(lián)盟創(chuàng)始人和福音派布道家羅伯遜鼓動暗殺委內瑞拉總統(tǒng)查韋斯[J];科學與無神論;2005年06期

    2 涂怡超;;全球化處境下的基督教福音派跨國公民參與[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2期

    3 李義中;格拉斯頓從福音派向高教會派的轉變及其原因[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歐陽萍;;論18世紀后期英國福音派對城市郊區(qū)化的影響[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濮榮健;;當代中國“獨立的基督徒”[J];合肥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港澳臺海外教會新聞[J];天風;2005年06期

    7 鄒穗;;新福音派與20世紀美國基督教復興運動[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8 涂怡超;;契合與沖突:美國基督教福音派的全球擴展與全球公民社會[J];浙江學刊;2011年03期

    9 梅溪;;我全國“兩會”負責人與美國基督教福音派領袖葛培里座談[J];中國天主教;1988年02期

    10 顧悅;;好萊塢福音電影與當代美國福音派復興[J];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汪舒明;;猶太人在美國政治影響力提升的原因和經(jīng)驗[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旅美戰(zhàn)略咨詢顧問 袁曉明;[N];東方早報;2009年

    2 美國勞聯(lián)產聯(lián)中國問題專家 龔小夏;[N];中國經(jīng)營報;2008年

    3 馬曳;[N];東方早報;2008年

    4 陳永杰;[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5 早報記者 吳挺;[N];東方早報;2010年

    6 習五一;[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7 馬震;[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8 孫遜;[N];南方周末;2005年

    9 NPO信息咨詢中心理事長 商玉生;[N];中國社會報;2005年

    10 紫荊山 王松南;[N];重慶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董江陽;現(xiàn)代基督教福音派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涂怡超;美國基督教福音派及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7年

    3 張惠玲;當代美國政治中的新基督教右翼運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鄒函奇;冷戰(zhàn)后宗教與美國對華外交[D];復旦大學;2008年

    5 覃勝勇;基督教右翼的崛起及其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9年

    6 白豐績;20世紀美國基督教基要主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斌;天國的救贖與塵世的批判[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艷;美國政黨政治形成與黑人奴隸制廢除過程中的新教福音派[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寅;美國新教新福音派的產生和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卞艷臣;美國宗教非政府組織與冷戰(zhàn)后美國對蘇丹政策[D];復旦大學;2009年

    4 蔣秀青;諾思洛普·弗萊《圣經(jīng)》研究中的宗教關懷[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趙樂;信仰的魅力與社會資本的實力:淺析美國宗教慈善組織的兩大支柱[D];復旦大學;2008年

    6 劉垚;喬治·沃克·布什的宗教信仰與美國外交政策[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姍姍;宗教與美國人權外交政策[D];復旦大學;2012年

    8 歐陽志兵;宗教利益集團對美國對外政策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0年

    9 宣朝華;試論基督教右翼的政治參與路徑及其對美國外交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1年

    10 王靜;基督教在中亞的現(xiàn)狀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美國政黨政治形成與黑人奴隸制廢除過程中的新教福音派,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3795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23795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c38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