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現(xiàn)象”的行為主義交換理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22 00:04
本文關鍵詞:“彭宇案現(xiàn)象”的行為主義交換理論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彭宇案現(xiàn)象 行為主義交換論 社會動機
【摘要】:社會交換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于美國進而在全球范圍內(nèi)廣泛傳播的一種社會學理論,喬治·霍曼斯作為社會交換論的重要創(chuàng)始人,其創(chuàng)建了富有心理學色彩的行為主義交換論,與其他交換理論相比,該理論在解釋一些微觀層面的社會現(xiàn)象時具有它獨特的優(yōu)勢,但是在我國社會學研究中,對行為主義交換理論的應用卻很少。另一方面,南京“彭宇案”從發(fā)生至今一直對我國社會有著重要影響,在這之后許多代表著社會道德滑坡的事件都被認作是受該案的影響,筆者將這一連串的社會反應稱之為“彭宇案現(xiàn)象”,社會學對“彭宇案現(xiàn)象”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本文將試圖從行為主義交換理論等相關理論出發(fā),研究“彭宇案現(xiàn)象”,剖析該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機制和解決路徑。首先,筆者會運用行為主義交換理論對“彭宇案現(xiàn)象”展開分析,找出“彭宇案現(xiàn)象”中的交換行為不同于其他社會交換行為的地方;然后,筆者會運用行為主義交換理論及其他交換理論對“彭宇案現(xiàn)象”形成的機制作出解釋,剖析在“彭宇案現(xiàn)象”中交換各方對這一交換過程起到的作用,以及交換內(nèi)容的實質(zhì),這將是本文的一個重點;接著,筆者會運用與行為主義交換理論一脈相承的動機理論對“彭宇案現(xiàn)象”中各方的行為動機展開分析,力圖找出他們做出相應行為的原因,這將是本文的另一個重點;最后,筆者將會從社會學及其他學科的視角,分別從防止公眾產(chǎn)生“習得無助”和完善法律機制、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嘗試尋找解決“彭宇案現(xiàn)象”的辦法。
【關鍵詞】:彭宇案現(xiàn)象 行為主義交換論 社會動機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C91-03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一、研究緣起9-10
- 二、文獻回顧10-15
- (一) 關鍵概念的界定10-11
- (二) 研究現(xiàn)狀綜述11-12
- (三) 理論背景12-15
- 三、“彭宇案現(xiàn)象”特點的交換理論分析15-19
- (一) 交換行為種類的多樣性15-16
- (二) 交換行為的延時性16-17
- (三) 交換主體的多樣性17
- (四) 交換內(nèi)容的不公平性17-19
- 四、“彭宇案現(xiàn)象”社會交換過程的形成機制19-29
- (一) 成功命題與越軌19-20
- (二) 公正性期待20-21
- (三) 張力原則與沖突21-22
- (四) 刺激命題與效仿22-23
- (五) 情景的固化23-24
- (六) 越軌行為的制度化24-25
- (七) 不平等交換的真正來源25-27
- (八) 交換體系的制度化27-29
- 五、“彭宇案現(xiàn)象”的社會動機理論分析29-34
- (一) 動機強度的持續(xù)性29-30
- (二) 補償與誣陷行為30-31
- (三) 習得無助理論與集體漠視31-34
- 六、彭宇案現(xiàn)象的社會學解決途徑34-38
- (一) 防止公眾產(chǎn)生“習得無助”34-35
- (二) 從制度上尋求根本解決辦法35-38
- 結(jié)語38-39
- 參考文獻39-41
- 致謝4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莉;論公平[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1996年01期
2 李強;;社會交換論視角下的大學生人際交往模式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9年09期
3 王強花;;彭宇案件的法律社會學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2年07期
4 孫慶民;論公平理論與按勞分配[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02期
5 夏玉珍;轉(zhuǎn)型期中國社會失范與控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6 姜大源;;關于情景與情境:無我與有我[J];交通職業(yè)教育;2008年05期
7 許蘇明;論社會交換行為的類型及其制約因素[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佟麗君;論霍曼斯的人際交往理論[J];求是學刊;1997年01期
,本文編號:8976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8976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