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人情的秩序功能及其當下變異
[Abstract]:Face, human relations in the traditional acquaintance society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order: face can not only encourage people to develop good behavior habits, but also inhibit their bad behavior; In the age of material scarcity, human being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function of social mutual assistance, through which people can form a kind of close social solidarity. However, at present,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traditional "acquaintance society", the two kinds of cultural mechanisms have changed in function because of the change of the living soil, and then produced a tendency of anti-order.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materialization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face has become the inducement of all kinds of improper and profit-seeking behavior. In order to pursue material interests one-sidedly, people even do not hesitate to commit crimes at the expense of breaking the law. The falsehood of face operation not only causes many bad effects on people's daily life, but also easily leads to the corruption of public power. With the balance of "reciprocity" broken, human feelings are no longer the bonds of mutual help and solidarity, and even become a means of accumulating money or offering bribes, acting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division. How could face and human relations, which once had the function of positive order, become spoilers of order in the present? The change of public opinion structure is the main reason.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小傳統(tǒng)的法治面向”(16FFX03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1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盛鵬飛;;加強社會輿論引導 弘揚見義勇為精神[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shù)研究卷);2007年12期
2 李耀宗;劉翰德;;談社會輿論的構(gòu)成[J];學習與探索;1981年02期
3 沈建國;社會輿論淺析[J];社會科學;1986年02期
4 多克托羅夫;濮顧義;;專家咨詢是研究社會輿論的方法[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6年11期
5 季塔連科;盧朝峰;;社會輿論社會學[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7年04期
6 范梅波;簡論“社會輿論”與“社會輿論社會學”[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7 黎立明 ,喬東林;試論社會輿論及其引導[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8 柴振榮;遺傳學領域研究的發(fā)展與澳大利亞的社會輿論[J];管理科學文摘;1994年02期
9 史媛媛;梁啟超與中國社會輿論的近代轉(zhuǎn)型[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10 劉穎;;論新聞與宣傳的雙贏關系[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鐘和雋;張文勝;;社會輿論對強化企業(yè)社會責任的作用——對日本的個案分析[A];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問題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企業(yè)管理研究會2005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王秀利;朱建明;;社會輿論方向影響下的微博商業(yè)言論傳播模型[A];第十四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2年
3 董天策;陳映;;試論傳統(tǒng)媒體與網(wǎng)絡媒體的議程互動[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羅俊猛;;略論因特網(wǎng)上的道德維系[A];2003年“求實、創(chuàng)新、發(fā)展——面向新世紀的廣西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殷莉;;對機關報改革的三點思考[A];論傳媒改革與發(fā)展——中國傳媒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3年
6 邵建華;;淺談筵席改革[A];上海食文化論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凱;社會輿論在王朝興替中的作用[N];北京日報;2006年
2 熊丙奇;社會輿論讓大學“左右為難”了?[N];東方早報;2007年
3 龔民;努力提高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N];光明日報;2006年
4 游春亮邋本報實習生 杜曉;司法審判怎樣面對社會輿論[N];法制日報;2008年
5 市委宣傳部副調(diào)研員、市政研會秘書長 陳堅;引導社會輿論要善于進行情緒導向[N];岳陽晚報;2010年
6 記者 鄭昭;努力做好社會輿論的“穩(wěn)定器”[N];福建日報;2010年
7 畢建奎;黨員干部要當社會輿論的引領者[N];青島日報;2012年
8 呂梁市中級人民法院 白永華;法院審判不能被社會輿論“綁架”[N];呂梁日報;2012年
9 記者 馮文禮;用正能量傳播引導社會輿論[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年
10 河北工程大學 楊英法 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 聶雅;社會思想引導、社會輿論調(diào)控與社會情緒管理[N];光明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康鎮(zhèn)麟;當前我國社會輿論與社會公德協(xié)同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劉李明;社會輿論的司法意蘊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阮云志;社會輿論及其調(diào)控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4年
2 安國;中國與希臘戰(zhàn)略協(xié)議的社會輿論演化[D];山東大學;2015年
3 安蓮蓮;論社會輿論與公正量刑的關系[D];新疆大學;2015年
4 高峰;政務微博的社會輿論引導路徑創(chuàng)新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5 任微;論社會輿論下的司法審判[D];廣西大學;2016年
6 王宗敏;“大躍進”運動時期中國社會輿論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7 黃婷;突發(fā)事件社會輿論調(diào)控模式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8 游俊豪;論社會輿論對量刑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9 馬玉春;社會輿論與公共政策運行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胡婷婷;武德、貞觀時期社會輿論與吏治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585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235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