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寺廟:當代鄉(xiāng)村社會的公共空間再重塑
本文關鍵詞:重建寺廟:當代鄉(xiāng)村社會的公共空間再重塑
更多相關文章: 公共空間 重建寺廟 鄉(xiāng)村社會 宗教 國家
【摘要】:近現(xiàn)代的中國沒有形成屬于市民社會的公共領域,傳統(tǒng)社會中的士紳是連接國家與地方社會的能動階層,通過操弄宗教符號與意義來達成國家與民眾互動的交接點。寺廟在此承載了帝國的權威與士紳和村民之間的交流,從而形成了公共空間的雛形。建國后國家計劃經(jīng)濟等要素的影響以及國家力量的強調(diào),使得國家權威替換了士紳階級當初所承接的國家、民眾間的關系。 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家權力開始退出公眾生活,市場理性的滲透、政治全能主義格局的改變使得人們主體性意識復蘇,村民開始積極對村落社會的團結進行反思和意義尋找,在尋找過程中產(chǎn)生了群己之間的認同差異和認同危機。重建寺廟的出現(xiàn),是中原農(nóng)村人民的盲目尋找中出現(xiàn)的一絲曙光,依托于宗教信仰的寺廟更貼近民眾的生活,更能承接自身的理解,安慰自身的慌亂與意義尋求。重建的寺廟作為一種文化及信仰傳遞的空間,成為了重塑的“公共空間”的表現(xiàn)形式。 從公民社會的公共領域到鄉(xiāng)村社會的公共空間,這層空間的重點在于保持可供自由來往的場所。寺廟中的公共參與與空間設置,面對所有民眾開放,將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民眾待在一起成為了可能。政府與民眾共同制造的寺廟空間,加之于寺廟空間內(nèi)自由流動的人群和公開的交流方式,使得寺廟作為鄉(xiāng)村公共空間的可能性得以強調(diào)。本文運用人類學田野研究方法,對中原地區(qū)鄉(xiāng)村一座重建寺廟進行參與觀察,結合深度訪談和文獻搜集,在此基礎上分析重建寺廟作為公共空間在當今鄉(xiāng)村社會生活中的意義,這層意義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塑寺廟歷史的當下意義。包括廟宇歷史敘事中的國家權威敘述,廟宇歷史的近代政策變更與民眾本地色彩的抵抗與妥協(xié),文化資本的捐贈與村落自身的身份認同。 二、宗教信仰重塑的文化意義,F(xiàn)代化影響下的鄉(xiāng)民,自覺或無意的尋找一種價值歸屬與認同。人們的認知和對村落文化的理解,架構在寺廟與宗教的形體上進行表述,這層表述不單是宗教意義的表述,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包羅整個村落的文化權力網(wǎng)絡。 三、寺廟空間的文化意義。寺廟公共空間中的交流通過兩種形式來表達,一種為物理空間的展現(xiàn),包括建筑空間中承載的神圣的力量、帝國的權威、國家宣傳與民眾交流。另一種為村落空間的意義交流,重建的寺廟空間處于村落空間中經(jīng)濟、宗教、文化的一個核心位置,與此同時,經(jīng)濟、宗教以及文化也借助寺廟空間向四周輻射延伸。 四、重建廟會中的基層政府與民眾交流。當?shù)厮聫R重建后,廟會活動是組織宗教活動與市場經(jīng)濟活動的主要參與形式,包含了農(nóng)村社群的組織化行為規(guī)則。盡管從表面上脫離了政府的操作,內(nèi)隱的政府力量仍是統(tǒng)籌整個廟會的核心力量。與此同時,國家也承認了村民原有的組織原則,代表國家的鄉(xiāng)鎮(zhèn)政府是具體行為實施的操作員和監(jiān)督員。民眾在基層政府的行為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利益與喜好的表達只能在民眾內(nèi)部的交流范圍內(nèi),上達不到基層政府,也不能做出任何改變。
【關鍵詞】:公共空間 重建寺廟 鄉(xiāng)村社會 宗教 國家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878.6;C912.4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導論7-17
-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7-8
-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的進展8-13
- 一、信仰與公共空間:寺廟重建中的國家與民眾9-12
- 二、寺廟重建與現(xiàn)代化關系12-13
- 第三節(jié) 調(diào)查地概況13-15
-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15-17
- 第二章 歷史與現(xiàn)時:重建寺廟的民族志17-32
- 第一節(jié) 寺廟傳說17-19
- 第二節(jié) 寺廟的今日與昨日:重建寺廟的過程19-24
- 第三節(jié) 廟會當日的田野經(jīng)歷24-28
- 第四節(jié) 寺廟中的人:僧侶,信眾,普通人士28-32
- 第三章 國家與民眾的“公共空間”:寺廟作為公共空間的探討32-39
- 第一節(jié) 公共空間與公共領域32-34
- 第二節(jié) 民間宗教作為傳統(tǒng)社會公共空間的溝通34-36
- 第三節(jié) 重建寺廟作為鄉(xiāng)村公共空間再重塑的要素和特征36-39
- 第四章 當今鄉(xiāng)村社會生活中的民間寺廟重建39-49
- 第一節(jié) 重塑歷史的當下意義39-41
- 第二節(jié) 宗教信仰重塑的文化意義41-44
- 第三節(jié) 寺廟空間的文化意義44-46
- 第四節(jié) 重建廟會中的基層政府與民眾交流46-49
- 第五章 結語49-51
- 參考文獻51-54
- 致謝54-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丙中;民間的儀式與國家的在場[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汪暉;公共領域[J];讀書;1995年06期
3 呂俊彪;民間儀式與國家權力的征用——以海村哈節(jié)儀式為例[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黃挺;民間宗教信仰中的國家意識和鄉(xiāng)土觀念——以潮汕雙忠公崇拜為例[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5 朱靜輝;;秩序與整合:村落多元公共空間的型構[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1期
6 ;晚清長江上游地區(qū)公共領域的發(fā)展[J];歷史研究;1996年01期
7 岳永逸;鄉(xiāng)村廟會傳說與村落生活[J];寧夏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8 劉鐵梁;作為公共生活的鄉(xiāng)村廟會[J];民間文化;2001年01期
9 劉俊起;從民間雜神到三皇五帝——論盤古廟重建過程中附祀神的轉(zhuǎn)變[J];民俗研究;2005年01期
10 鄭威;余秀忠;;圍屋化:族群歷史記憶的社會化敘事——廣西賀州客家圍屋作為敘事文本的文學人類學分析[J];廣西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景亭;;全球化背景下價值觀念的重塑與整合[A];社會轉(zhuǎn)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本文編號:10287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028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