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出售”規(guī)則在資產證券化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債權讓與的優(yōu)先順序與公示制度,,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東政法大學》 2013年
“真實出售”規(guī)則在資產證券化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張玉祺
【摘要】:資產證券化在現代金融市場已經成為一大創(chuàng)新融資方式,在我國是指發(fā)起者將能夠持續(xù)在未來產生穩(wěn)定現金流的資產或資產組合真實出售給特殊目的信托機構,經過信用增級機構的擔保發(fā)售證券,從而募集資金的融資方式。這種融資方式能夠利用原本流動性不高的資產或未來的債權融資,又通過特殊目的信托完成了破產隔離,還能夠達到有效防止重復征稅的效果。自從在七十年代的美國產生之后,就因這些優(yōu)點而迅速風靡世界。 真實出售在我國是資產證券化的核心。2005年我國證券監(jiān)督委員會和中央銀行共同出臺了《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其中規(guī)定了基礎資產從發(fā)起者轉移到受讓者的方式為真實出售。但由于真實出售制度是來舶來品,其誕生的法律環(huán)境同中國目前的法律環(huán)境千差萬別,很難直接套用,這也就促成了為何資產證券化試點很多,而其在我國的法律依據卻非常少,層級也很低的現象。 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的今天,我國不得不考慮建立一個完善的、立法層級高且符合我國國情的真實出售法律制度,這即是撰寫本文的最大動因。 本文采用歸納、分析、演繹的研究方法,用大陸法法理分析法律行為的結構來看真實出售制度,分導言以及正文五章,全文約三萬五千字。 導言部分簡述了本文的寫作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及相應的文獻綜述。 第一章先介紹了資產證券化的基本概念與流程,隨后立即集中在介紹真實出售制度的普遍性質。從其本質的角度探討真實出售的概念及其在我國資產證券化中的地位。 第二章介紹了參加真實出售的合格主體:發(fā)起者和受讓者。闡述了發(fā)起者和受讓者的資質、準入、性質特征,尤其是最重要的特殊目的信托,詳述了其法理在我國本地化的情況,以更好地解釋真實出售中的破產隔離效果。 第三章介紹了真實出售的客體,即合格的資產。并非所有能產生未來穩(wěn)定現金流的資產都能成為證券化的基礎資產,通過合格資產的特征、法律屬性、其在各國種類的枚舉以及可轉讓性上明確了這個問題,此外還討論了基礎資產相應的信用增級問題。 第四章介紹了真實出售行為的種類和無效、可撤銷要件。通過明確真實出售的基礎資產是應收債權這一情況,進一步分析了真實出售在我國適用的轉讓形式,與轉讓債權時產生的相應問題的解決。 最后的結語總結上述幾章中分別提到的我國真實出售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22.287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彭插三;;實質合并規(guī)則與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比較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胡旭陽;《信托法》與我國資產證券化融資框架的構建[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陳雪萍;;商事信托之商主體地位研究[J];法商研究;2010年06期
4 胡志成;卜兆剛;;資產證券化本質特征研究[J];經濟論壇;2010年03期
5 李宇;;債權讓與的優(yōu)先順序與公示制度[J];法學研究;2012年06期
6 張長全;楊紅偉;賈將賢;;我國資產證券化信用增級模式研究[J];學術界;2010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程宗璋;淺探受托人委托代理人的權力[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2 余延滿;冉克平;郭鳴;;企業(yè)法人目的范圍外行為新探——兼評《合同法》第50條之規(guī)定[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3 王曉林;;海上保險代位求償權范圍的比較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4 韓秀桃;;略論民國時期法律家群體的法律思想[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5 徐衛(wèi);;羅馬遺產信托及其法學思考與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6 葉明;吳太軒;;醫(yī)療損害之懲罰性賠償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7 顏良偉;陳慰星;;侵權責任成立要件新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8 范婷婷;;略論代位權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9 邢昊然;;利他合同基礎理論研究——以第三人為視角[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10 胡艷萍;;在法制的框架下構建企業(yè)和諧勞動關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輝;;侵權法的中國化理論與實踐——以侵權責任法的一般條款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焦曉菲;;論經營服務者的安全保障義務[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楊延昭;邵興全;;從“入庫規(guī)則”到優(yōu)先權規(guī)則的轉化:一個公共選擇的視角[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林國榮;;侵犯著作權的構成要件——侵犯著作權的法律問題研究之一[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5 沈綠野;馮韻東;;環(huán)境侵權因果關系判斷標準體系的建構[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劉長興;;環(huán)境損害的概念[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劉振江;;論林紙一體化進程中的生態(tài)風險及對策[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8 王必偉;王樂;;反思與構想:行政不作為國家賠償司法審查規(guī)則之新考量[A];全國法院系統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9 蔣浩;;情勢變更原則及其法律適用——以國際金融危機為背景[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2輯)[C];2010年
10 陳姝锜;;淺議債權轉讓法律關系及通知義務[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解錕;英國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吳一鳴;英美物權法之大陸法解讀[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沈強;TRIPS協議與商業(yè)秘密民事救濟制度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黃光輝;知識產權證券化的風險及其防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趙靜;資產支持證券的監(jiān)管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劉玄;資產證券化的風險及其防范[D];南京大學;2011年
8 楊潔涵;美國商業(yè)銀行資產證券化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湯媛媛;保險法近因原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邢丹;關聯企業(yè)破產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君健;我國農村金融資產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若蓓;論道路交通事故歸責原則[D];河北大學;2009年
3 蘇煥菊;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險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王佳俊;重復保險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楊臻;物之瑕疵擔保責任獨立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王慶;預約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現有理論之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李劍;我國公司高管信義義務的法律實證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源;專利間接侵權理論在我國適用空間的探討[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丁濤;航空器跨國擔保交易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徐振;我國契約型基金治理結構的法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申建平;;債權雙重讓與優(yōu)先權論[J];比較法研究;2007年03期
2 柳經緯;;權利能力的若干基本理論問題[J];比較法研究;2008年01期
3 石少俠;;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司法適用[J];當代法學;2006年05期
4 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在母子公司中的運用[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05期
5 陳雪萍;;論我國商事信托之制度創(chuàng)新[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6 陳雪萍;;英美破產受托人權力制衡機制及其借鑒[J];法商研究;2008年05期
7 張超英;美、日金融資產證券化:比較分析——對有關技術問題的再表述[J];國際金融研究;2002年11期
8 戴曉鳳,戴季梅;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成本動因[J];國際金融研究;2003年04期
9 秦建文;梁珍;;汲取美國金融危機的教訓穩(wěn)健推進中國金融創(chuàng)新[J];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10 岳繼鋒;;中小企業(yè)利用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融資情況的調查與思考——以河南省洛陽市為例[J];征信;2011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孫德通;資產證券化的法律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2 查民;我國資產證券化交易結構及市場實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紀超;農發(fā)行資產風險的規(guī)避途徑[J];濟南金融;2001年02期
2 劉聯峰;企業(yè)金融資產的風險管理[J];山西統計;2001年01期
3 鐘豪;談我國的資產證券化[J];求實;2002年04期
4 鐘豪;淺談我國的資產證券化[J];企業(yè)經濟;2002年02期
5 謝志華;;資產也是風險[J];財務與會計;2004年10期
6 丁華;;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應用對策[J];會計之友(B);2005年02期
7 張杰;;試論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模式選擇[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8 宗軍;吳方偉;;我國資產支持證券的特征及其發(fā)展建議[J];中國金融;2006年02期
9 黃濤;;拓展金融空間的現實把握——評《資產證券化手冊》[J];全國新書目;2007年02期
10 鐘吉鵬;許光建;;完善我國資產證券化制度的幾點思考——基于美國的經驗教訓與警示[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艾共成;;依法擴大資產風險防范空間[A];陜西省金融學會第十屆金融征文評選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曉東;[N];內蒙古日報(漢);2000年
2 紀敏;[N];上海證券報;2005年
3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太原市分公司 郝衛(wèi)國;[N];山西經濟日報;2009年
4 王欣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N];山西經濟日報;2010年
5 向冬梅;[N];經理日報;2002年
6 李證;[N];廠長經理日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曹蓓;[N];證券日報;2012年
8 全國政協委員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N];人民政協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劉振盛;[N];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
10 證券時報記者 桂衍民 劉雁;[N];證券時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那銘洋;資產證券化和金融發(fā)展、金融穩(wěn)定關聯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黃育華;我國推行資產證券化的戰(zhàn)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張利;美國資產證券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李曜;資產證券化的創(chuàng)新機制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前景[D];上海財經大學;2000年
5 王安樂;國有企業(yè)集團資產證券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梁志峰;資產證券化的風險防范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7 王志強;銀行資產證券化的直接動因與作用效果:理論與經驗證據[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8 曹俊勇;銀行資產證券化與我國的路徑選擇[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9 李晗虹;連續(xù)時間框架下資產混合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10 吳佳;中國投資者金融資產國際化投資問題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武振華;次貸危機背景下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0年
2 馬樂;論資產證券化[D];西南財經大學;2001年
3 王寧;資產證券化在中國的可行性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陳秋梅;資產證券化會計:國際模式和我國選擇[D];中央財經大學;2005年
5 劉浩洋;資產證券化[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6 李小友;資產證券化理論及其在我國應用問題的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7 游德銘;試論中國資產證券化的理論和現實意義[D];復旦大學;2008年
8 蔣玉湘;我國資產證券化及其風險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9 唐瀾;我國政策性銀行資產證券化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10 李壽男;美國資產證券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債權讓與的優(yōu)先順序與公示制度,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31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1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