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總和生育率的再估計
本文選題:總和生育率 + 曾生子女數(shù); 參考:《人口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再度得到了極低生育率,引發(fā)了很多研究的重新估計和討論,似乎重復著10年前的爭論。直接使用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使用調(diào)整的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使用其他來源的數(shù)據(jù)的研究得到的估計結(jié)果依然存在較大差異。文章使用人口普查中提供的兩項生育數(shù)據(jù),即婦女的曾生子女數(shù)和普查前一年的生育狀況數(shù)據(jù),應(yīng)用Brass提出的生育率間接估計P/F比值方法,對中國2010年的總和生育率進行了間接估計,得到的結(jié)果為1.66。對于P/F比值,在20~24歲至35~39歲年齡組上都保持著較為平穩(wěn)一致的值,即為1.4左右。這表明在過去的15年里,中國的生育水平一直變化平穩(wěn),沒有出現(xiàn)進一步的下降趨勢。文章還對使用這種間接估計方法所得結(jié)果的準確性的可能影響因素進行了討論。
[Abstract]:China's sixth census in 2010 once again yielded a very low fertility rate, prompting a lot of reassessment and discussion of research that seemed to repeat the debate of a decade ago. Estimates from studies using census data directly, using adjusted census data, and using data from other sources still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is paper, two items of fertility data provided in the census, namely, the number of children born to women and the fertility status of the year before the census,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P / F ratio indirectly by using the fertility rate method proposed by Brass. An indirect estimate of China's total fertility rate for 2010 is 1. 66. For the P / F ratio, there is a relatively stable and consistent value in the age group of 20 ~ 35 ~ 39 years old, that is, about 1.4. This suggests that fertility levels in China have changed steadily over the past 15 years, with no further downward trend. The possib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is indirect estimation method are also discussed.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分析研究”(13JJD840005)資助
【分類號】:C924.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顧寶昌;蔡泳;陳友華;陳衛(wèi);;再論中國生育水平[J];人口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全保;;中國生育水平預測與生育政策展望[J];公共管理學報;2010年04期
2 齊明珠;;中日人口發(fā)展與就業(yè)趨勢比較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3 楊菊華;;關(guān)于我國生育政策與生育水平的幾點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李建民;周保民;;中國人口與發(fā)展關(guān)系的新格局和戰(zhàn)略應(yīng)對[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5 馬忠東;王建平;;“子女組合偏好”與選擇生育:1990年代中國生育水平下降和子女組合序列的變化[J];人口研究;2009年05期
6 杜本峰;石曉;;有序變量列聯(lián)表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及其在人口學中的應(yīng)用——基于教育與生育態(tài)度相關(guān)測度方法的比較分析[J];人口研究;2009年05期
7 齊明珠;;我國2010~2050年勞動力供給與需求預測[J];人口研究;2010年05期
8 楊凡;趙夢晗;;2000年以來中國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計[J];人口研究;2013年02期
9 郭志剛;;中國的低生育水平及相關(guān)人口研究問題[J];學海;2010年01期
10 陳衛(wèi);;2000年以來中國生育水平評估[J];學海;2014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侯建明;低生育水平對我國東北地區(qū)未來人口發(fā)展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0年
2 李玉柱;低生育水平地區(qū)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滕智敏;低生育水平下我國養(yǎng)老保險制度完善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2 馬學禮;婚姻對生育率水平變動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學軍;對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中總量和結(jié)構(gòu)的估計[J];人口研究;2002年03期
2 張為民,崔紅艷;對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總數(shù)的初步評價[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3 郭志剛;對中國1990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與討論[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4 王金營,何云艷,王志成,段成榮;中國省級2000年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評估[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5 張廣宇,原新;對1990年代出生漏報和生育水平估計問題的思考[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6 Robert D.Retherford,Minja Kim Choe,Chen Jiajian,李希如,崔紅艷;中國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7 郭志剛;關(guān)于中國1990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再討論[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8 王德文,蔡f ,張學輝;人口轉(zhuǎn)變的儲蓄效應(yīng)和增長效應(yīng)——論中國增長可持續(xù)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9 翟振武;陳衛(wèi);;1990年代中國生育水平研究[J];人口研究;2007年01期
10 王豐;郭志剛;茅倬彥;;21世紀中國人口負增長慣性初探[J];人口研究;2008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鑫;李通屏;魏立佳;;總和生育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西北人口;2007年06期
2 郭志剛;;再論隊列平均子女數(shù)不能作為當前總和生育率的估計[J];中國人口科學;2008年05期
3 鐘藝;;經(jīng)濟因素對總和生育率的影響[J];知識經(jīng)濟;2009年18期
4 賀瓊;;湖南省總和生育率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年09期
5 徐紹雨;關(guān)于總和生育率指標的概念、性質(zhì)與作用[J];人口與經(jīng)濟;1983年05期
6 查瑞傳;必須正確理解和運用總和生育率指標[J];人口與經(jīng)濟;1983年05期
7 馬瀛通;總和生育率初探[J];人口與經(jīng)濟;1984年05期
8 林富德;評總和生育率[J];人口研究;1984年06期
9 路磊;總和生育率與生育控制[J];人口研究;1989年06期
10 尹文耀,于秀嬡;論城市化與邊際婦女總和生育率[J];人口學刊;199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尹德挺;;廣西農(nóng)村6~19歲女孩家庭勞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十一五”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C];2006年
2 居春光;;人口老齡化與壽險業(yè)的發(fā)展[A];中國保險學會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胡德榮;我國總和生育率宜為1.8[N];健康報;2011年
2 翟振武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未來30年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N];中國人口報;2007年
3 岳訓;2006~2015年越南需要1.32億美元避孕產(chǎn)品[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8年
4 記者 姜澎;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宜為1.8[N];文匯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周暉;狼沒來,,熊來了?[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1年
6 記者 鄧飛;中國2010年總和生育率僅為1.18[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12年
7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商學院教授 孫滌;對手的評價(下)[N];南方周末;2009年
8 記者苗蓓;南通戶籍總?cè)丝?62.92萬人 常住總?cè)丝?28.18萬人[N];南通日報;2011年
9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商學院教授 美國華裔教授學者學會(南加州)會長 孫滌;一線大都邑最能吸金[N];上海證券報;2011年
10 記者 王羚;全面放開二孩的靴子何時掉下?[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肖利群;蒙特卡羅方法在總和生育率計算中的應(yīng)用[D];廈門大學;2008年
2 任路江;人口轉(zhuǎn)變背景下的世界生育模式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3 唐德江;人口老齡化對長三角經(jīng)濟增長的影響[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車松虎;韓國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唐應(yīng)天;我國計劃生育政策評估[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644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196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