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邏輯控制與強烈的戲劇情感表現(xiàn) ——從歌劇《露露》管窺貝爾格的音樂創(chuàng)作
發(fā)布時間:2021-11-28 11:16
阿爾班·貝爾格是20世紀表現(xiàn)主義音樂代表人物之一,他一方面繼承了老師勛伯格嚴謹?shù)氖粜蛄凶髑挤?另一方面又以強烈的甚至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激情與另外兩位表現(xiàn)主義作曲家形成鮮明對照。為了解貝爾格是如何將邏輯控制和情感表現(xiàn)這二者完美結合的,本文以貝爾格的歌劇《露露》作為探尋的切入點。引言是對本文研究視角“高度的邏輯控制與強烈的戲劇情感表現(xiàn)”的提出作簡要闡述。第一章是對《露露》的創(chuàng)作過程、文化背景特別是世紀末維也納藝術中女性觀的探討,目的是了解貝爾格創(chuàng)作這部歌劇的出發(fā)點。第二章對音樂寫作具體手法的分析,關注點是音樂形式、邏輯與戲劇情感之間的關系。在上述研究、分析之后,筆者于第三章再次對本論題進行深度探討。
【文章來源】:天津音樂學院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⒈選題初衷
⒉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 歌劇《露露》的有關情況
第一節(jié) 從戲劇到歌劇
第二節(jié) 對女性情感的新詮釋
第二章 《露露》音樂本體的藝術分析
第一節(jié) 人物音列與戲劇情感的結合
2.1.1 人物音列的靜態(tài)分析
2.1.2 人物音列的動態(tài)分析
第二節(jié) 露露的歌唱音域與戲劇情感的結合
第三節(jié) 對稱結構與戲劇情感的結合
2.3.1 幾個男性角色的對稱關系
2.3.2 電影音樂中的大型回文
第三章 對本論題的再思考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個人簡歷
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貝爾格《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的數(shù)字象征[J]. 雍凌凌.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1)
[2]歌劇《沃采克》終場的音樂學分析[J]. 陸志成. 美與時代. 2005(12)
[3]突破傳統(tǒng)和弦的禁錮,開拓新的音響思維——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1主部主題中四度疊置和弦的結構特征與發(fā)展手法[J]. 唐勇.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05(03)
[4]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1)的線形對位[J]. 唐勇.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5(02)
[5]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1中增三和弦的使用技法[J]. 唐勇.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5(01)
[6]德彪西與貝爾格作品中的增三和弦辨析[J]. 唐勇.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6)
[7]必然的對稱——貝爾格《露露·間奏曲》分析[J]. 彭志敏.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2(01)
[8]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1)中的半音、全音音列技法[J]. 唐勇.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1(02)
[9]在繼往開來的創(chuàng)造中展現(xiàn)的十二音序列技法(上)──貝爾格《小提琴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研究[J]. 楊儒懷.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96(01)
[10]貝爾格與歌劇《露露》[J]. 余志剛.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93(04)
碩士論文
[1]貝爾格《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形態(tài)創(chuàng)意與意義賦予[D]. 雍凌凌.南京師范大學 2006
[2]阿爾班.貝爾格《小提琴協(xié)奏曲》研究:語境、分析、詮釋[D]. 張漪.上海音樂學院 2005
[3]貝爾格作品中的回文結構[D]. 鄒彥.上海音樂學院 2003
本文編號:3524326
【文章來源】:天津音樂學院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⒈選題初衷
⒉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 歌劇《露露》的有關情況
第一節(jié) 從戲劇到歌劇
第二節(jié) 對女性情感的新詮釋
第二章 《露露》音樂本體的藝術分析
第一節(jié) 人物音列與戲劇情感的結合
2.1.1 人物音列的靜態(tài)分析
2.1.2 人物音列的動態(tài)分析
第二節(jié) 露露的歌唱音域與戲劇情感的結合
第三節(jié) 對稱結構與戲劇情感的結合
2.3.1 幾個男性角色的對稱關系
2.3.2 電影音樂中的大型回文
第三章 對本論題的再思考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個人簡歷
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析貝爾格《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的數(shù)字象征[J]. 雍凌凌.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1)
[2]歌劇《沃采克》終場的音樂學分析[J]. 陸志成. 美與時代. 2005(12)
[3]突破傳統(tǒng)和弦的禁錮,開拓新的音響思維——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1主部主題中四度疊置和弦的結構特征與發(fā)展手法[J]. 唐勇.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05(03)
[4]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1)的線形對位[J]. 唐勇.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5(02)
[5]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1中增三和弦的使用技法[J]. 唐勇.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5(01)
[6]德彪西與貝爾格作品中的增三和弦辨析[J]. 唐勇.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6)
[7]必然的對稱——貝爾格《露露·間奏曲》分析[J]. 彭志敏.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2(01)
[8]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1)中的半音、全音音列技法[J]. 唐勇.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1(02)
[9]在繼往開來的創(chuàng)造中展現(xiàn)的十二音序列技法(上)──貝爾格《小提琴協(xié)奏曲》創(chuàng)作研究[J]. 楊儒懷.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96(01)
[10]貝爾格與歌劇《露露》[J]. 余志剛.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93(04)
碩士論文
[1]貝爾格《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形態(tài)創(chuàng)意與意義賦予[D]. 雍凌凌.南京師范大學 2006
[2]阿爾班.貝爾格《小提琴協(xié)奏曲》研究:語境、分析、詮釋[D]. 張漪.上海音樂學院 2005
[3]貝爾格作品中的回文結構[D]. 鄒彥.上海音樂學院 2003
本文編號:35243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ljx/35243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