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辯對謬誤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 墨辯 謬誤 辯 多方 殊類 異故 出處:《中州學刊》1999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墨辯是我國邏輯史上最光輝燦爛的典范,是我國古代辯者思想的集大成,也是在對先秦諸子學說的批判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它堅持求真的邏輯原則、求勝的論辯宗旨,在我國思想史上第一個豎起了反對謬誤和詭辯的旗幟,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類推謬誤論
[Abstract]:Mohism is the most splendid model in the history of logic in our country. It is the epitome of the thought of the ancient debaters of our country, and it 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riticism of the doctrines of the pre-Qin philosophers. It adheres to the logic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and the purpose of debating victor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deology, the banner of opposing fallacy and sophistry was first raised, and a more systematic theory of analogy fallacy was formed.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B81-092
【正文快照】: 一、墨家研究謬誤的歷史背景邏輯是尋求真理的工具,,真理只有以謬誤作參照才有實在意義。因此,從邏輯誕生之日起,謬誤就成了它研究的主要內容。作為世界三大邏輯源流之一的中國邏輯,也是如此。其中,墨辯邏輯對謬誤尤為關注。這是其時代復雜斗爭的結果。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克守;三大古典邏輯論辯理論比較[J];齊魯學刊;1997年01期
2 劉邦凡;論墨家對謬誤學的貢獻[J];甘肅理論學刊;2005年01期
3 李卒;中國古代邏輯史關于“立辭”謬誤之探究[J];廣西社會科學;1997年03期
4 趙繼倫;“三物”是《墨辯》中論辯方法的范疇[J];齊魯學刊;1989年03期
5 陳克守;墨辯邏輯規(guī)律論[J];齊魯學刊;1998年02期
6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中一些謬誤觀點[J];思想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7 楊孝文;;你曾信以為真的謬誤[J];雜文月刊;2010年06期
8 楊孝文;;你曾信以為真的謬誤[J];中外文摘;2010年06期
9 尹華斌;任何謬誤既是相對的又是絕對的[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Z1期
10 張曉光;墨辯對謬誤的辨析[J];社會科學輯刊;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卒;;立辭謬誤探究[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2 張斌峰;;略論近代墨辯“說"的研究[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3 周柏喬;;譚戒甫銓釋《大取》的缺漏與補遺[A];“中國名辯學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4 陳強立;;從思考方法學看謬誤研究——以混合問題謬誤之研判為例[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5 周云之;;墨辯中關于“名”(概念)的邏輯思想[A];全國邏輯討論會論文選集[C];1979年
6 周云之;;《墨辯》中關于“名”(概念)的邏輯思想[A];中國邏輯思想論文選(1949—1979)[C];1980年
7 陳克守;;三大古典邏輯概念論比較[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8 胡澤洪;;謬誤的邏輯哲學省察[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9 崔清田;;試析《墨辯》的“故”與因明的“因”、“喻”[A];因明新探——首屆因明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3年
10 黃展驥;;論“不相干”——真、假的“離題謬誤”[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磊;“離開”的謬誤[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2 韓光智;經(jīng)濟學謬誤的多張“變臉”[N];中國保險報;2001年
3 重慶晉愉控股集團副總裁 陳世劍;“我以為”心態(tài)下的謬誤[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11年
4 李安定;“機動車全賠”的謬誤是傷害守法者[N];華夏時報;2004年
5 李安定;“機動車全賠”的謬誤[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6 ;缺鐵性貧血的謬誤[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7 撰稿 趙曉;流行謬誤與世界經(jīng)濟真相[N];中國經(jīng)營報;2001年
8 董迎永 郭松;“真理”抑或“謬誤”[N];金融時報;2004年
9 梅新育;金融危機、“集體行動的謬誤”及其啟示[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4年
10 ;謬誤:乙肝三步曲之說[N];保健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熊呂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與中國現(xiàn)代化[D];湖南師范大學;1997年
2 祝勇;革命語境下的語言暴力[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3 張士杰;科學與謬誤—日本近代學術思潮與《論語》研究的新態(tài)勢[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4 鄭永曉;江西詩派研究史[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劉黎;王維詩歌三家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靜靜;墨辯影響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積萍;近二十年國內墨辯邏輯研究初探[D];河南大學;2003年
3 王芹;理查德·懷特萊的謬誤理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啟;《戰(zhàn)國策》中論辯說服的邏輯分析[D];河南大學;2009年
5 黎永紅;論意見的特征與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小葵;真實還是虛構?[D];河南大學;2002年
7 劉曉麗;物化的失誤,唯美的謬誤[D];河北大學;2005年
8 許海超;《說文解字注匡謬》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尹宇;意義在讀者[D];吉林大學;2004年
10 楊飛;溫公頤墨家邏輯研究初探[D];河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898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48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