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開宣告邏輯的動態(tài)理論探析
本文關(guān)鍵詞: 認知邏輯 動態(tài)邏輯 公開宣告 信念修正 偏好變化 出處:《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上世紀中后期,芬蘭哲學家、邏輯學家辛提卡在《知識與信念》一書中,在分析認知概念的基礎(chǔ)上,建立了第一個認知邏輯形式系統(tǒng)。此后,認知邏輯從類模態(tài)的研究發(fā)展到了單主體、多主體,其對知識的刻畫也逐漸涉及到了公共知識、共同知識、協(xié)同知識、分享知識等等。然而伴隨認知邏輯日益受到計算機、經(jīng)濟學、博弈論以及人工智能等領(lǐng)域關(guān)注,其只能刻畫靜態(tài)場景狀態(tài)的局限性日漸突出。于是,認知邏輯的動態(tài)化理論應運而生。動態(tài)化的認知邏輯可以很好地克服之前辛提卡型不能處理的知識與信念變化的不足,初步在邏輯上實現(xiàn)了對認知主體進行信息更新和信念變化的嚴格刻畫。本文通過引介動態(tài)認知邏輯基礎(chǔ)理論——公開宣告邏輯(public announcement logic)PAL,對卡片游戲和"泥孩難題"進行了以PAL為基礎(chǔ)的動態(tài)分析,并在此基礎(chǔ)上探析PAL的系統(tǒng)特征及其在處理信息更新上的技術(shù)細節(jié)。此外文章結(jié)合動態(tài)語言對現(xiàn)實案例進行考察,將其與不完全信息條件下因信念變化而造成的偏好變化相關(guān)聯(lián),進行更為細致的動態(tài)分析,所探討的主要問題包括信息多樣化問題以及對邏輯理論與現(xiàn)實實踐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闡述。
[Abstract]:In 0th century, Sintika, a Finnish philosopher and logician, established the first system of cognitive logic form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cognitive concepts in knowledge and belief. Cognitive logic has developed from the study of the model of class to single subject and multi-agent, and its portrayal of knowledge has gradually involved public knowledge, common knowledge and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rn of cognitive logic in computer, economics, game theor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limitations of which can only depict the static state of scene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dynamic theory of cognitive logic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The dynamic cognitive logic can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of the change of knowledge and belief which can not be handled by Sintica-type.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of dynamic cognitive logic, that is, open proclamation logic. Public announcement logic)PAL.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card game and mud child puzzle based on PAL is carried ou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of PAL and its technical details in dealing with information updating. In addition, this paper combines dynamic language to investigate practical cases. I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 of preference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belief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makes a more detailed dynamic analysis. The main problems discussed includ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c theory and practical practice.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B815.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弓肇祥;認知邏輯的新發(fā)展[J];哲學動態(tài);2002年03期
2 王左立;試論認知邏輯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南開學報;2003年06期
3 J.范·本特姆;劉奮榮;;認知邏輯與認識論之研究現(xiàn)狀[J];世界哲學;2006年06期
4 李小五;何純秀;;一個刻畫理解的認知邏輯[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劉奮榮;;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動態(tài)認知邏輯的研究[J];世界哲學;2010年03期
6 汪文甫;認知邏輯與社會發(fā)展[J];探求;2002年04期
7 許滌非;自信性認知邏輯[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李夏妍,張敏強;認知邏輯研究概觀[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9 張君;;認知邏輯和知識論:可能的融通[J];哲學研究;2007年04期
10 約翰·范本特姆;;在動態(tài)認知邏輯中融合觀察與內(nèi)省(英文)[J];邏輯學研究;200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建軍;;邏輯全能問題與動態(tài)認知邏輯[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2 郭美云;;一般群體知識的多主體認知邏輯[A];2005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5年
3 劉奮榮;;外界信息如何改變我們的知識、信念和偏好?[A];2007年現(xiàn)代邏輯與邏輯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李夏妍;張敏強;;認知邏輯研究概觀[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郭美云;;“和積之謎”的動態(tài)認知邏輯分析[A];2007年全國現(xiàn)代邏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張學立;董英東;;我國概率動態(tài)認知邏輯研究簡況[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唐曉嘉;陳樹文;;認知邏輯的幾個語義問題分析[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8 熊立文;;用認知邏輯刻畫簡單枚舉法[A];2001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美云;帶有群體知識的動態(tài)認知邏輯[D];北京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軼;認知邏輯的動態(tài)化理論[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2 劉大偉;真信念及建構(gòu)理性[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3 桂海斌;基于公開宣告邏輯的動態(tài)理論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4 劉珂;動態(tài)認知邏輯發(fā)展初探[D];河南大學;2008年
5 熊尚聰;論認知邏輯在刻畫實際認知過程中的困境與出路[D];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
6 程莉;概率動態(tài)認知邏輯初探[D];西南大學;2009年
7 周廣強;解釋診斷在動態(tài)認知邏輯中的研究與實現(xiàn)[D];中山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892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48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