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瓜州東千佛洞壁畫材質分析及保護修復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5-02-27 20:19
為了對甘肅敦煌瓜州東千佛洞壁畫實現(xiàn)現(xiàn)場科學有效地保護與修復,本研究利用數碼顯微鏡、X射線衍射分析儀、激光粒度分析儀等對東千佛洞壁畫材質及制作工藝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東千佛洞壁畫制作工藝分為單層泥質地仗和雙層泥質地仗兩種。壁畫顏料為朱砂、氯銅礦、雌黃、鉛丹等無機礦物顏料。地仗層沙土比為4:1,屬于高含沙量泥質地仗,地仗層中所加纖維分別為麥草和麻,含量約為1.5~3.8%。針對早期缺失區(qū)域不當修復所產生的眩光現(xiàn)象,在機械法去除的基礎上,結合實驗室研究采用土沙比為2:1、外加3%有機纖維組成的修復材料可實現(xiàn)對缺失部位的有效修復。最后借鑒第2窟壁畫制作時為防止壁畫脫落現(xiàn)象采用鉚釘的方式,提出對空鼓壁畫進行點狀灌漿的新思路。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34444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圖二東千佛洞壁畫纖維微觀形貌圖
結合對3、4窟地仗層樣品無機物相與激光粒度分析結果可知(表二),3窟與4窟壁畫地仗層的無機物相主要包括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鈉長石、綠泥石、白云母等,但在4窟的地仗中檢測出可溶鹽氯化鈉的存在。結合取樣位點發(fā)現(xiàn),該處地仗層存在明顯酥堿現(xiàn)象,因此,后期修復時需進行脫鹽處理。顆粒級配分....
圖一東千佛洞壁畫制作工藝
東千佛洞石窟位于甘肅敦煌瓜州縣城東南92公里,因與敦煌西千佛洞地理位置相對,故歷代慣稱“東千佛洞”。石窟群整體開鑿于長山子北麓古河道兩岸的崖壁上,距地高約4~15米。洞窟始建于五代時期,宋、西夏、元、清均有增修。由于東千佛洞自然環(huán)境惡劣,加之設施簡陋、交通不便,因此長期處于無人問....
圖三莫高窟壁畫早期修復后再次產生的次生病害
5.加固完成后使用自制鋼刷對加固表面進行協(xié)調處理,使新加固地仗表面處理至自然脫落狀,詳細修復效果見圖四。(二)壁畫制作時地仗使用鉚釘的思考
圖四缺失部位重新修補效果對比
結合錨桿的使用和壁畫空鼓病害的修復技術可知,敦煌莫高窟空鼓壁畫早在20世紀70、80年代就用“揭取壁畫——修復加固——壁畫回貼”的方法,或采用內設錨桿的拉錨技術進行修復。該技術有效解決了敦煌莫高窟130、365窟主室北側頂部、16窟主室北披西側的大面積壁畫空鼓脫落問題,但缺點是揭....
本文編號:40344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4034444.html
上一篇:焦家遺址大汶口文化陶器的制作工藝及生產方式研究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