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反革命”話語論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2 10:56
20世紀初,"反革命"以"anti-revolution"和"counter revolution"兩種表述出現(xiàn)在中國報刊中。進入20年代,"反革命"一詞的使用愈發(fā)普遍,圍繞"何為反革命"這一主題,社會各界展開了一場"反革命"話語的論爭。20世紀20年代"反革命"話語論爭因焦點轉(zhuǎn)變可分為兩個階段:國共合作破裂前,"反革命"話語的論爭焦點主要集中在如何定義"反革命",以是否"反帝"作為區(qū)分"革命"與"反革命"的基本標準;國共合作破裂后,國共雙方互斥對方為"反革命","反革命"的主要客體由之前的"帝國主義"轉(zhuǎn)為政黨及其所遵循的"主義"。"反革命"話語論爭的主體有著明確的政治傾向,"反革命"遂成非黑即白的話語,用于對異己者進行道德譴責和政治審判。"反革命"話語論爭,實質(zhì)是爭奪受眾的認同,以獲得"革命"的合法性、主導權(quán)。國民革命力量的復雜性、斗爭的艱巨性,使"革命"有可能轉(zhuǎn)化成為"反革命"。無論如何,主觀定性"反革命"并不能改變其客觀指向,歷史最終對何為"反革命"作出了結(jié)論。
【文章來源】:社會科學.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反革命”話語的出場
二、國共合作破裂前“反革命”話語的論爭
三、國共合作破裂后“反革命”話語的論爭
四、20年代“反革命”話語論爭的實質(zhì)
結(jié)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革命:一個“世紀性”話語興衰進退的歷史反思[J]. 王先明.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2]“十七年”小說中農(nóng)村反革命知識分子形象探析——以宋郁彬和馮貴堂為例[J]. 王金雙.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3)
[3]新中國“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研究[J]. 楊奎松. 史學月刊. 2006(01)
[4]國民革命期間中共之宣傳策略初探——以1923—1925年之《向?qū)А窞橹行腫J]. 陳紅民,魏兵兵. 安徽史學. 2005(04)
[5]論全面修改“反革命罪”的必然性[J]. 劉遠. 河北法學. 1997(05)
[6]辛亥光復前后的廣東民軍[J]. 趙立人. 近代史研究. 1993(05)
本文編號:3338194
【文章來源】:社會科學.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反革命”話語的出場
二、國共合作破裂前“反革命”話語的論爭
三、國共合作破裂后“反革命”話語的論爭
四、20年代“反革命”話語論爭的實質(zhì)
結(jié)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革命:一個“世紀性”話語興衰進退的歷史反思[J]. 王先明.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06)
[2]“十七年”小說中農(nóng)村反革命知識分子形象探析——以宋郁彬和馮貴堂為例[J]. 王金雙.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3)
[3]新中國“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研究[J]. 楊奎松. 史學月刊. 2006(01)
[4]國民革命期間中共之宣傳策略初探——以1923—1925年之《向?qū)А窞橹行腫J]. 陳紅民,魏兵兵. 安徽史學. 2005(04)
[5]論全面修改“反革命罪”的必然性[J]. 劉遠. 河北法學. 1997(05)
[6]辛亥光復前后的廣東民軍[J]. 趙立人. 近代史研究. 1993(05)
本文編號:33381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3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