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社會沖突事件處理的瓶頸因素與應對策略
本文選題:社會轉型 + 社會沖突 ; 參考:《河北學刊》2007年03期
【摘要】:中國正在進入經(jīng)濟社會轉型的高風險期,如何妥善處理各類沖突事件、降低社會沖突對社會機體的沖擊和破壞,主動將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應該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從當前社會沖突事件的基本趨勢著手,分析政府在處理社會沖突事件過程中面臨的若干“悖論”,從政治、經(jīng)濟、知識、信息和體制等五個方面識別出制約地方政府妥善處理沖突事件的瓶頸因素,并針對上述瓶頸因素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Abstract]:China is entering a high-risk perio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How to properly handle all kinds of conflict events, reduce the impact and destruction of social conflicts on the social organism, and actively turn negative factors into positive factors? It should be a top priority in the work of party committee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trend of the current social conflict ev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aradoxes" that the government faces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e social conflict events,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intellectual aspects. The information and system identify the bottleneck factors which restrict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 events properl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above bottleneck factors.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D63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瑞清;辜靜波;;關于弱勢群體引發(fā)群體性事件的原因透析[J];求實;2005年12期
2 胡聯(lián)合;胡鞍鋼;王磊;;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社會矛盾變化態(tài)勢的實證分析[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尹建軍;社會風險及其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德華;市場規(guī)制法主體經(jīng)濟行為能力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2 羌彩云;從經(jīng)濟建設到社會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余文華;新社會階層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影響初探[D];湖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徐小江;試析群體性事件的產(chǎn)生原因和人員構成[J];公安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2 鈕松元;弱勢群體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3 胡聯(lián)合,胡鞍鋼;科學的社會政治穩(wěn)定觀[J];政治學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谷洪泉;;新時期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問題的再探討[J];科技與企業(yè);2010年06期
2 顧吉生;;從四種角度導入構建四大警務模式——芻議警務工作的轉型發(fā)展[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劉行星;;社會公共安全機制的反思與創(chuàng)新——中國犯罪學高峰論壇(2011年海河論壇)綜述[J];江西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及時回應訴求,勝過出警千員[J];工友;2011年06期
5 許海;唐遠清;;群體性事件本質、成因及防治的輿論學解析[J];當代傳播;2011年04期
6 金其高;;大治安格局的官、民、匪三角演義[J];河南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崔立英;遲興爽;郭培芬;吳會霞;李曉娜;;完善對話協(xié)商機制 妥善化解社會沖突——快速轉型期群體性事件的對話協(xié)商問題研究[J];黨史博采(理論);2011年06期
8 趙雪軍;歐偉貞;;社會轉型中預防流動人口犯罪問題研究——以喀什地區(qū)為例[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于陽;劉芳;;第四屆“中國犯罪學高峰論壇”在天津召開[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年03期
10 卜立新;;商業(yè)領域犯罪的原因[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斌;;工錢問題與民工犯罪探微[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2006年
2 叢梅;;轉型期社會控制體系的轉型與犯罪變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安詠梅;;變革的社會如何維護穩(wěn)定[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4 單勇;謝識;;犯罪的文化沖突論[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5 康蘭平;;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及應對:以廈門PX事件為例[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周路;;現(xiàn)代化與犯罪——社會控制中介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施磊;;社會敵意與媒體控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8 陳曉明;;階層分化與犯罪態(tài)勢[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曉明;;階層分化與犯罪態(tài)勢[A];犯罪學論叢(第七卷)[C];2009年
10 游偉;謝錫美;;論“嚴打”與我國的綜合治理政策[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泰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公安局局長 楊昭暉;突出四個要素 提升社會面管理水平[N];人民公安報;2011年
2 吳曉杰;社會轉型:“80后”犯罪的深層原因[N];檢察日報;2007年
3 沈峰;權利的張揚:從暫住到居住[N];法制日報;2008年
4 記者 潘真;社會轉型 上海面臨秩序再造[N];聯(lián)合時報;2008年
5 首席記者 栗明;充分發(fā)揮省委黨校的外腦作用 全面推進與省委黨校的戰(zhàn)略合作 推動鞍山經(jīng)濟轉型社會轉型體制轉型和黨建創(chuàng)新[N];鞍山日報 ;2011年
6 記者 裘浙鋒 趙擎;破解轉型時期的治安困局[N];紹興日報;2006年
7 胡智勇 梁駿 謝曉云;“南海模式”創(chuàng)建綜治維穩(wěn)新格局[N];南方日報;2009年
8 早報特約評論員 媒體人士 楊耕身;維權就是維穩(wěn),維權才能維穩(wěn)[N];東方早報;2010年
9 鄧雪剛 柳城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社會轉型中瀆職侵權犯罪案件探析[N];法治快報;2011年
10 鐘良;800萬與1200萬:東莞社會轉型[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徐小江;我國轉型期群體性事件中的農(nóng)民問題[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單勇;犯罪的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劉超;群體性事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汪志強;轉型社會中的農(nóng)村公共安全服務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岳平;當代中國犯罪學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青少年犯罪的社會控制[D];山西大學;2007年
2 張傳發(fā);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chuàng)新[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沈茂煒;化解群訪事件 構建和諧社會[D];吉林大學;2005年
4 范娟;社會轉型期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5 李志偉;轉型期中國職務犯罪的社會學思考[D];山東大學;2007年
6 郝英兵;社區(qū)治安防控戰(zhàn)略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7 江傳寶;轉型社會的秩序變動與犯罪變化[D];安徽大學;2006年
8 佘思偉;社會轉型時期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9 王棟梁;系列殺人犯犯罪心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10 陳小玉;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城市流動人口犯罪及其控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19323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gongan/193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