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利己主義病癥的道德治療
發(fā)布時間:2022-04-23 17:31
本文對利己主義進行了全面的、辯證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著重分析了極端利己主義價值觀帶來的危害:扭曲自我,損人利己;疏離人我,孤獨寂寞;道德淪喪,精神頹廢。接著闡述了道德治療的內涵:它通過對人們的道德觀進行合理的引導和調節(jié),幫助人們認識怎樣的行為才是有價值的,從而使個體在選擇和確定人生的價值目標時,能正確認清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能正確的處理自我、人我、物我之間的關系,減少生活中的挫折,維持心態(tài)平衡。并在此基礎上對道德治療進行了理論解讀,論證了道德治療對極端利己主義的病癥進行治療的可行性。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采用中西結合、古今結合方法,從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和中國傳統(tǒng)哲學特別是道家哲學中提取道德治療的精華,論述了道德治療對極端利己主義病癥進行治療的途徑。從正確認識自我、努力協調人我、尋求生命意義三個層面對極端利己主義病癥進行矯治。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利己主義的理論分析
1.1 利己主義的涵義及其特點
1.2 利己主義的歷史發(fā)展概況及其理論基礎
1.3 利己主義的辯證分析
第2章 極端利己主義病癥的表現及病因
2.1 損人利己,扭曲自我
2.2 孤獨寂寞,疏離人我
2.3 道德淪喪,精神頹廢
第3章 道德治療的內涵及其理論解讀
3.1 道德治療的內涵
3.2 道德治療的理論解讀
3.3 道德治療對極端利己主義病癥治療的可行性
第4章 極端利己主義病癥的道德治療途徑
4.1 正確認識自我,構建健康人生
4.1.1 追求真我
4.1.2 超越自我
4.1.3 從小我歸向大我
4.2 努力協調人我,促進人際和諧
4.2.1 忘我無已,人我同一
4.2.3 慈儉知足,為而不爭
4.3 積極尋求生命意義,實現人生價值
4.3.1 在創(chuàng)造和工作中體現生命的價值
4.3.2 在愛和被愛中體會生命的真諦
4.3.3 在選擇和超越中體驗生命的自由
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心理學利己主義和倫理學利己主義[J]. 陳真. 求是學刊. 2005(06)
[2]走向神性“大我”——史鐵生回答“我是誰”[J]. 胡山林.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05(03)
[3]理想的幻滅與無奈的悲鳴——試論莊子人生哲學的嬗變[J]. 王國勝. 理論探索. 2005(03)
[4]儒家理想人格的心理學探索[J]. 許波.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5(02)
[5]中國哲學的現代價值——當今世界的病態(tài)與治療化解之道[J]. 張立文.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5(02)
[6]試論人的提升[J]. 辛世俊.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
[7]無名、無功、無己與莊子的審美人格[J]. 曹智頻. 現代哲學. 2005(01)
[8]關于人的利己與利他[J]. 彭展. 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06)
[9]道德心理學的哲學思考——論心理學與倫理學的會通與融合[J]. 楊韶剛. 心理學探新. 2004(03)
[10]道德價值與其他價值[J]. 狄特·比恩巴赫,楊方.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3)
碩士論文
[1]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 肖湘雄.湘潭大學 2004
[2]杜威的新個人主義述評[D]. 楊南麗.清華大學 2004
[3]個體道德認知發(fā)展的反思和重構——新科爾伯格理論研究[D]. 姚莉.南京師范大學 2004
[4]論新時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形式上的整合[D]. 陳曉龍.福建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647651
【文章頁數】: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利己主義的理論分析
1.1 利己主義的涵義及其特點
1.2 利己主義的歷史發(fā)展概況及其理論基礎
1.3 利己主義的辯證分析
第2章 極端利己主義病癥的表現及病因
2.1 損人利己,扭曲自我
2.2 孤獨寂寞,疏離人我
2.3 道德淪喪,精神頹廢
第3章 道德治療的內涵及其理論解讀
3.1 道德治療的內涵
3.2 道德治療的理論解讀
3.3 道德治療對極端利己主義病癥治療的可行性
第4章 極端利己主義病癥的道德治療途徑
4.1 正確認識自我,構建健康人生
4.1.1 追求真我
4.1.2 超越自我
4.1.3 從小我歸向大我
4.2 努力協調人我,促進人際和諧
4.2.1 忘我無已,人我同一
4.2.3 慈儉知足,為而不爭
4.3 積極尋求生命意義,實現人生價值
4.3.1 在創(chuàng)造和工作中體現生命的價值
4.3.2 在愛和被愛中體會生命的真諦
4.3.3 在選擇和超越中體驗生命的自由
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研究成果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心理學利己主義和倫理學利己主義[J]. 陳真. 求是學刊. 2005(06)
[2]走向神性“大我”——史鐵生回答“我是誰”[J]. 胡山林.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05(03)
[3]理想的幻滅與無奈的悲鳴——試論莊子人生哲學的嬗變[J]. 王國勝. 理論探索. 2005(03)
[4]儒家理想人格的心理學探索[J]. 許波.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05(02)
[5]中國哲學的現代價值——當今世界的病態(tài)與治療化解之道[J]. 張立文.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5(02)
[6]試論人的提升[J]. 辛世俊.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
[7]無名、無功、無己與莊子的審美人格[J]. 曹智頻. 現代哲學. 2005(01)
[8]關于人的利己與利他[J]. 彭展. 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06)
[9]道德心理學的哲學思考——論心理學與倫理學的會通與融合[J]. 楊韶剛. 心理學探新. 2004(03)
[10]道德價值與其他價值[J]. 狄特·比恩巴赫,楊方.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3)
碩士論文
[1]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 肖湘雄.湘潭大學 2004
[2]杜威的新個人主義述評[D]. 楊南麗.清華大學 2004
[3]個體道德認知發(fā)展的反思和重構——新科爾伯格理論研究[D]. 姚莉.南京師范大學 2004
[4]論新時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形式上的整合[D]. 陳曉龍.福建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6476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4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