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倫理學:實證與探新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08:35
【摘要】: 誕生于2002的神經倫理學以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和實驗手段對傳統(tǒng)倫理學進行研究,通過對傳統(tǒng)的倫理學問題進行實證和挑戰(zhàn)的方式開創(chuàng)了自然主義倫理學的又一進路。 從其產生開始,神經倫理學就引起了各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的注意。有關這方面的文章、雜志、會議、機構紛紛出現(xiàn)。本文從神經倫理學對道德判斷、道德原則、自由意志、規(guī)范倫理學和元倫理學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神經倫理學對道德判斷的研究并不支持傳統(tǒng)倫理學對理性在道德判斷中的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觀點,其研究結果更支持休謨的理論,認為情緒對包括公平在內的道德判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情緒通過激活人類大腦中與其相關的腦區(qū)得到實現(xiàn)。沒有情緒的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是不可能的——當然,神經倫理學并沒有否定理性在道德判斷中的作用,只是給予了情緒在道德判斷中本來應有的地位。 對于道德原則,本文從達爾文對此問題的研究出發(fā),論證了從動物的社會性到人類的社會性、再到人類良心的形成過程,指出道德原則的形成離不開進化而來的有機體,指出人類高度發(fā)達的認知能力與移情能力是道德產生的重要條件。并從群體自然選擇的角度、以來自經濟學的實驗為例對人類的利他行為何以可能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最后指出道德原則的形成還需要后天文化的熏陶。 作為道德與責任前提的自由意志由于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引起了很多爭論,而認知神經科學的發(fā)展更加劇了對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異議。始于利貝特,后來被拓展的對自由意志的實驗研究得出了并非最終結論的結論:自由意志是人類的一種幻覺。文章對這種幻覺的心理學和生物學來源進行了討論,并從增強人類適應性的視角對人類為什么需要這種幻覺進行了論證。 神經倫理學以實證的方式對傳統(tǒng)倫理學的研究除了支持休謨的路徑之外,還指出美德論在認知神經科學中獲得的支持最多,功利主義次之,道義論最少。同時,神經倫理學還對傳統(tǒng)倫理學中的利己與利他、自由意志、道德原則的理想性、圣神性提出了挑戰(zhàn)。 “自然主義謬誤”歷來是倫理學自然主義進路的障礙,但如果我們對“事實”進行適當?shù)亩x、基于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以生存或更好地生存為倫理學的宗旨,那么,也許我們能夠對事實與價值的問題、并最終為道德的準實在論提供些許支持。本文試圖對這個問題做些探討。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82
本文編號:2679874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82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謝忱;;認知增強技術的倫理審視[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年07期
,本文編號:26798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679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