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制度的道德意蘊以及制度倫理的價值取向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B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惠玲;制度倫理研究述評[J];哲學動態(tài);2000年12期
2 韋曉華;;我國教育制度倫理研究綜述[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年12期
3 章越松;;制度正義的走向——執(zhí)政制度倫理的問題域探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4 王展淵;制度正義之邏輯建構[J];學術論壇;2005年03期
5 鄧亮;;教師制度應蘊含倫理精神——讀《教師制度倫理研究》[J];中小學德育;2016年11期
6 宣杰;;基于制度倫理的社會主義法治思維[J];商;2015年40期
7 趙華靈;;論和諧社會建設的方法論自覺——基于馬克思制度倫理視角的考察[J];天中學刊;2012年06期
8 張健,景金生;制度倫理研究是道德建設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nèi)容[J];蘭州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9 余廣俊;;和諧語境下的制度倫理及其構建[J];求索;2009年10期
10 陳琪;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制度倫理的意義[J];經(jīng)濟論壇;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清榮;;制度倫理與中國實際[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湯建榮;;市場經(jīng)濟與誠信道德和制度倫理的重建[A];孔學研究(第十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王紅雨;;我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制度倫理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徐誠;壽楊賓;;試論“和文化”的本質(zhì)、意義及價值取向[A];和文化學刊(2011-2012)[C];2012年
5 劉光歡;;質(zhì)疑經(jīng)濟法效益的價值取向[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2輯)[C];2006年
6 陸興海;王重鳴;;不同年齡城鄉(xiāng)青少年價值取向的多方法復合式分析[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7 李彬;;潛規(guī)則下的道德生活解析[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常麗玲;趙玉琴;;當代青少年價值取向的特點及影響因素[A];2018年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高峰論壇文集(十三)[C];2018年
9 張衛(wèi);王振卯;;社會群體價值取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10 孔令瓊;;論“誠信”道德規(guī)約的價值取向[A];孔學研究(第十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一次暨海峽兩岸第七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建華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從仁慈到制度正義:社會保障的價值取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周燕軍;制度倫理與制度創(chuàng)新[N];社會科學報;2001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楊通進;制度倫理與社會轉(zhuǎn)型期的道德建設[N];光明日報;2013年
4 管理學者 吳嘉杰;以惡制惡背后的制度倫理[N];東莞日報;2011年
5 何穎 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制度倫理:價值與局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徐元善;制度倫理與道德建設[N];光明日報;2002年
7 王淑芹 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倫理學與道德教育研究所;他律性:制度倫理的限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8 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博導 萬俊人;制度倫理與政治文明[N];西安日報;2008年
9 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博導 萬俊人;制度倫理與政治文明[N];南方日報;2008年
10 張恒山;制度正義的當代詮釋[N];學習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萬炳軍;青少年運動員“學訓矛盾”的制度倫理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2 于翠翠;建國以來教師價值取向的歷史變遷[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3 趙敏;我國現(xiàn)代大學教師管理制度倫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鄭俊;兩制關系視域中的制度倫理問題[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麗娟;民國國立大學學科價值取向流變研究(1912-1937)[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6 王明霞;和諧社會視閾中的制度正義與公民美德互動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7 陳澤亞;“經(jīng)濟人”與經(jīng)濟制度正義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錚;論制度的道德意蘊以及制度倫理的價值取向[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俊彥;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制度倫理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甘代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時期制度倫理探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晉;論馬克思制度倫理觀的形成[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5 余仁武;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制度倫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6 張穎;論制度正義對國家軟實力的影響[D];海南大學;2012年
7 李曉萍;鄧小平制度倫理思想探析[D];河南大學;2005年
8 鄒勇;論馬克思的正義觀及其當代意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9 馬毅;企業(yè)制度倫理探析[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10 朱明珠;高校管理制度倫理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5948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9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