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會主義平等問題研究的方法論基礎
本文選題:平等 + 社會主義平等。 參考:《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摘要】:自有階級以來,人類就從未停止過對平等問題的追問與追尋,平等是最不知足的價值訴求。肇始于15世紀末、發(fā)展于18世紀而完善于當今世界的現(xiàn)代化運動,更是引發(fā)了人們對平等的沉思;轉(zhuǎn)型中國使得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擺脫了貧窮,卻也導致了嚴重的兩極分化,于是平等問題便成為了轉(zhuǎn)型中國最為突出的公共性問題。關于社會主義平等問題的研究可謂如火如荼,有經(jīng)濟學的、社會學的、倫理學的、政治學的,等等。而細心研讀這些論著,似有深入討論之必要,依舊有若干前提性問題未能進入人們的視野,如若不能優(yōu)先解決這些基礎性問題,會使這種研究淺嘗輒止、流于形式。這些問題包括五對關系:在學術與問題之間、在認知與判斷之間、在場域與習性之間、在言說與行動之間、在世界語境與中國問題之間。這五對關系構成了社會主義平等問題研究的方法論原則。
[Abstract]:Since the existence of class, human beings have never stopped questioning and pursuing equality. Equality is the most discontented value demand. The modernization movement, which began at the end of the 15th century and developed in the 18th century and improved in today's world, has triggered people's contemplation of equality. The transition of China has enabled us to extricate ourselves from poverty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but it has also led to serious polarization. Thus, equality has become the most prominent public issue in China. The study of socialist equality is in full swing, with economics, sociology, ethics, politics, and so on. However, it seems necessary to study these works in depth, and there are still a number of presupposition problems which cannot be seen in people's eyes. If these basic problems are not solved first, this kind of research will be superficial and formalistic. These problems include five pair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rning and problems, between cognition and judgment, between the field of presence and habit, between speech and action, between the world context and the Chinese problem. These five pairs of relations constitute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the study of socialist equality.
【作者單位】: 湖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
【分類號】:B82-0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令飛;;馬克思的自由平等觀與法國自由主義[J];現(xiàn)代哲學;2006年04期
2 吳延芝;;晚明燭照下的啟蒙光輝——論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家李贄的平等觀[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2年06期
3 張健健;付保明;;《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平等觀探析[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4 顧肇基;試論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觀[J];哲學研究;1983年10期
5 崔雪君;;淺析李贄的平等觀[J];現(xiàn)代交際;2013年07期
6 ;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經(jīng)濟倫理觀[J];湖北社會科學;1989年06期
7 王逍;孫中山平等觀述評[J];浙江師大學報;1997年04期
8 程翠平;論馬克思主義平等觀[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9 劉瑋瑋;;老子性別平等觀及其現(xiàn)代意義[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10 王逍;孫中山自由平等觀的歷史演變[J];浙江師大學報;199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希恩;;論周恩來的民族平等觀[A];周恩來百周年紀念-全國周恩來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下)[C];1998年
2 何卓恩;;大陸赴臺自由知識分子1950年代對平等觀的調(diào)整[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鐘麒;;馬克思主義平等思想與基督教平等思想關系探析[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年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王景平;以“平等”促發(fā)展[N];山西日報;2002年
2 李紀才;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思想[N];學習時報;2008年
3 關爾;務工青年的平等觀[N];工人日報;2007年
4 鄭杭生(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從以平等取向為主到以公平取向為主[N];遼寧日報;2001年
5 趙向文;論毛澤東的平等觀及歷史價值[N];山西黨校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熙;馬克思平等觀及其當代意義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2 歐順軍;倫理視域下的佛教平等觀[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丹;馬克思的平等觀及其在當代中國的實踐[D];黑龍江大學;2008年
2 李艷慶;馬克思平等觀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3 田莉;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觀[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璐;馬克思平等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D];黑龍江大學;2012年
5 于越;馬克思平等觀與和諧社會利益制度建構[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6 楊榮榮;馬克思的平等觀及其當代意義[D];新疆大學;2012年
7 張卓婭;馬克思平等觀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8 朱鳳云;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馬克思主義平等觀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9 趙興旺;馬克思平等觀及其當代價值[D];新疆大學;2015年
10 楊維;馬克思與盧梭的平等觀比較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0029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0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