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馬來西亞政黨政治的新變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05 02:54
馬來西亞于1957年獨立,為了防止過激的族群政黨斗爭,獲得廣泛民眾的支持,馬來西亞政府通過強大政治集團的形式高度集中國家政權,以政黨聯(lián)盟的形式分配權力,協(xié)調族群利益,保證國家平穩(wěn)發(fā)展。由巫統(tǒng)主導的政黨聯(lián)盟在國會中一直占據2/3的絕對優(yōu)勢,確立了馬來西亞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雖然反對黨曾組建過多次聯(lián)盟以對抗國民陣線,但一直未能成功打破一黨獨大的政治局面。然而,2008年的大選卻改變了這種長期穩(wěn)定的狀態(tài),掀起了“308政治海嘯”,由巫統(tǒng)主導的國民陣線首次失去了 2/3多數議席的絕對優(yōu)勢,并失去了 5個州的政權。在2013年的大選中,國民陣線亦未能成功扭轉局面,反而加劇了這種趨勢的發(fā)展,與上屆相比在國會議席中還少了 7席。馬來西亞政黨政治呈現出一種較為明顯的新變化,推動著馬來西亞政黨政治的發(fā)展。本文以馬來西亞政黨政治作為研究對象,對2008年以來馬來西亞政黨政治的新變化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部分,闡明該研究的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理論分析框架以及相關概念的界定等內容。第一章通過回顧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的發(fā)展歷程,掌握馬來西亞“308政治海嘯”發(fā)生前...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
1. 選題緣由
2. 研究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綜述
1. 國外研究綜述
2. 國內研究綜述
(三) 研究思路、理論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理論分析框架
3. 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 政黨、政黨制度、政黨政治的概念
1. 政黨
2. 政黨制度
3. 政黨政治
一、2008年前馬來西亞政黨政治的長期格局
(一) 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的孕育與形成
1. 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的含義
2. 黨獨大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
3. 執(zhí)政黨聯(lián)盟的核心政黨——巫統(tǒng)的規(guī)模、組織體系及社會基礎
(二) 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的結構性分析
1. 執(zhí)政聯(lián)盟國民陣線的黨際關系、政治運作方式
2. 馬來西亞的主要反對黨以及反對黨聯(lián)盟
(三) 馬來西亞政黨體制的功能性分析
1. 整合和表達了馬來西亞不同族群的利益訴求
2. 巫統(tǒng)主導地位保證了馬來西亞長期的政治穩(wěn)定
(四) 馬來西亞政黨的結構特征
1. 以馬來人為主導的族群政治
2. 政黨聯(lián)盟式的權力分配和運作機制
3. 巫統(tǒng)對經濟的積極干預為其長期穩(wěn)定執(zhí)政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格局的改變
(一) 2008年與2013年大選結果分析
1. 2008年大選產生的“海嘯”
2. 2013年大選的持續(xù)海嘯
3. 下一屆大選的推測性分析
(二) 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格局改變的具體表現
1. 國民陣線失去國會議席的絕對優(yōu)勢
2. 巫統(tǒng)失去馬來人的無條件支持
3. 中產階級成為選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新變化的原因分析
(一) 一黨獨大制的弊端暴露
1. 貪污腐敗損壞了國民陣線的形象
2. 巫統(tǒng)內部的分裂削弱了國民陣線的戰(zhàn)斗力
(二) 國民陣線在新的執(zhí)政環(huán)境中未能有效發(fā)揮政黨功能
1. 國民陣線的族群利益整合能力不高
2. 國民陣線無法滿足現代公民的利益訴求
(三) 反對黨聯(lián)盟發(fā)展壯大
1. 為選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2. 反對黨的宣言更吸引民眾
四、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新變化產生的影響
(一) 推動馬來西亞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二) “去種族”傾向更加明顯
(三) 推動“兩線制”的發(fā)展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來西亞凈選盟運動及其影響[J]. 劉勇. 東南亞研究. 2016(04)
[2]獻金丑聞與納吉布的政權保衛(wèi)戰(zhàn)[J]. 許春華. 南風窗. 2016(07)
[3]論阿爾蒙德結構功能主義理論[J]. 烏云波. 企業(yè)導報. 2016(03)
[4]七億美元的“纏斗”[J]. 肖劍. 檢察風云. 2015(21)
[5]馬來西亞政治海嘯:第13屆國會選舉分析[J]. 輝明. 南洋問題研究. 2015(03)
[6]馬來西亞掀起“倒納吉布”政治浪潮[J]. 許利平. 世界知識. 2015(18)
[7]馬來西亞政局動蕩的連鎖反應[J]. 張倩燁. 南風窗. 2015(15)
[8]多視角下的馬來西亞選舉制度[J]. 張榕. 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 2015(04)
[9]馬來西亞議會的基本結構及運作特點[J]. 駱永昆. 中國人大. 2015(12)
[10]憲政民主化道路上的馬來西亞政黨制度[J]. 張榕. 東南亞縱橫. 2015(05)
碩士論文
[1]“308大選”后的馬來西亞政局研究[D]. 薛術潔.暨南大學 2011
[2]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民主化動力研究[D]. 張政東.華東政法大學 2013
[3]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研究(1946-1990)[D]. 莫彥華.天津師范大學 2013
[4]馬來西亞民主化的特點及其成因[D]. 凌海.上海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709524
【文章頁數】: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 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
1. 選題緣由
2. 研究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綜述
1. 國外研究綜述
2. 國內研究綜述
(三) 研究思路、理論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理論分析框架
3. 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 政黨、政黨制度、政黨政治的概念
1. 政黨
2. 政黨制度
3. 政黨政治
一、2008年前馬來西亞政黨政治的長期格局
(一) 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的孕育與形成
1. 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的含義
2. 黨獨大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
3. 執(zhí)政黨聯(lián)盟的核心政黨——巫統(tǒng)的規(guī)模、組織體系及社會基礎
(二) 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的結構性分析
1. 執(zhí)政聯(lián)盟國民陣線的黨際關系、政治運作方式
2. 馬來西亞的主要反對黨以及反對黨聯(lián)盟
(三) 馬來西亞政黨體制的功能性分析
1. 整合和表達了馬來西亞不同族群的利益訴求
2. 巫統(tǒng)主導地位保證了馬來西亞長期的政治穩(wěn)定
(四) 馬來西亞政黨的結構特征
1. 以馬來人為主導的族群政治
2. 政黨聯(lián)盟式的權力分配和運作機制
3. 巫統(tǒng)對經濟的積極干預為其長期穩(wěn)定執(zhí)政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格局的改變
(一) 2008年與2013年大選結果分析
1. 2008年大選產生的“海嘯”
2. 2013年大選的持續(xù)海嘯
3. 下一屆大選的推測性分析
(二) 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格局改變的具體表現
1. 國民陣線失去國會議席的絕對優(yōu)勢
2. 巫統(tǒng)失去馬來人的無條件支持
3. 中產階級成為選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新變化的原因分析
(一) 一黨獨大制的弊端暴露
1. 貪污腐敗損壞了國民陣線的形象
2. 巫統(tǒng)內部的分裂削弱了國民陣線的戰(zhàn)斗力
(二) 國民陣線在新的執(zhí)政環(huán)境中未能有效發(fā)揮政黨功能
1. 國民陣線的族群利益整合能力不高
2. 國民陣線無法滿足現代公民的利益訴求
(三) 反對黨聯(lián)盟發(fā)展壯大
1. 為選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2. 反對黨的宣言更吸引民眾
四、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新變化產生的影響
(一) 推動馬來西亞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二) “去種族”傾向更加明顯
(三) 推動“兩線制”的發(fā)展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馬來西亞凈選盟運動及其影響[J]. 劉勇. 東南亞研究. 2016(04)
[2]獻金丑聞與納吉布的政權保衛(wèi)戰(zhàn)[J]. 許春華. 南風窗. 2016(07)
[3]論阿爾蒙德結構功能主義理論[J]. 烏云波. 企業(yè)導報. 2016(03)
[4]七億美元的“纏斗”[J]. 肖劍. 檢察風云. 2015(21)
[5]馬來西亞政治海嘯:第13屆國會選舉分析[J]. 輝明. 南洋問題研究. 2015(03)
[6]馬來西亞掀起“倒納吉布”政治浪潮[J]. 許利平. 世界知識. 2015(18)
[7]馬來西亞政局動蕩的連鎖反應[J]. 張倩燁. 南風窗. 2015(15)
[8]多視角下的馬來西亞選舉制度[J]. 張榕. 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 2015(04)
[9]馬來西亞議會的基本結構及運作特點[J]. 駱永昆. 中國人大. 2015(12)
[10]憲政民主化道路上的馬來西亞政黨制度[J]. 張榕. 東南亞縱橫. 2015(05)
碩士論文
[1]“308大選”后的馬來西亞政局研究[D]. 薛術潔.暨南大學 2011
[2]馬來西亞政黨政治民主化動力研究[D]. 張政東.華東政法大學 2013
[3]馬來西亞“一黨獨大制”研究(1946-1990)[D]. 莫彥華.天津師范大學 2013
[4]馬來西亞民主化的特點及其成因[D]. 凌海.上海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7095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37095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