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黨論文 >

轉型期我國農民群體性事件成因及治理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9 00:49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結構的調整加速了利益主體的分化,農村利益主體呈復雜化、多元化趨勢,然而一整套的社會利益協(xié)調機制并沒有建立起來,所以農村社會存在的矛盾與摩擦是不可避免的。20世紀90年代以后,農民群體性事件規(guī)模、強度、和危害性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擴大,已成為轉型期我國社會沖突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形式,是我國社會不和諧的一個方面。本文以社會沖突理論和治理理論為研究理論、以文獻綜述法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研究方法、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基本研究思路來系統(tǒng)研究農民群體性事件。本文以農民在改革開放后的生存狀態(tài)的改變?yōu)楸尘?首先闡述了農民群體性突發(fā)事件的概念、特點、功能。然后深入分析農民群體性事件發(fā)生的利益、制度、基層政府職能、意識形態(tài)以及政治環(huán)境等相關原因。從“治標、治本”兩個方面分析如何治理農民群體性事件:建立預警機制、處置原則和步驟、善后處理機制;同時要加大鄉(xiāng)鎮(zhèn)政府建設、給農民國民待遇、推動信訪制度改革和增強司法解決社會糾紛能力方面來探討怎樣從治本角度來治理農民群體性事件。農民群體性事件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迅速增長告訴我們,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發(fā)展過程中取得了不少輝煌的成績,但是同... 

【文章來源】:鄭州大學河南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引言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研究綜述
        1.2.1 國內研究綜述
        1.2.2 國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理論工具和研究方法
        1.3.1 社會沖突理論
        1.3.2 治理理論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內容框架
    1.5 可能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
2 轉型期我國農民群體事件的概述
    2.1 農民群體性事件的主要分類及特點
        2.1.1 農民維權型事件及特點
        2.1.2 農民以暴力問責政府型事件及特點
        2.1.3 無直接利益目標事件及特點
    2.2 農民群體性事件的影響
        2.2.1 農民群體性事件的積極作用
        2.2.2 農民群體性事件的消極影響
3 農民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原因
    3.1 轉型期農民利益受損情況嚴重
        3.1.1 農村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3.1.2 農民增收困難、隱形負擔重
        3.1.3 利益分配不均、農民合法權益受侵犯
    3.2 制度原因
        3.2.1 城鄉(xiāng)二元制度
        3.2.2 基層干部選拔、考核制度
        3.2.3 信訪制度
    3.3 公共政策及基層政府職能變異
        3.3.1 公共政策在基層的變異
        3.3.2 公共政策在基層執(zhí)行的變異
        3.3.3 基層官員的變異
        3.3.4 基層政府職能變異
    3.4 意識形態(tài)、政治、文化環(huán)境原因
        3.4.1 維權意識增強、守法意識薄弱
        3.4.2 政治環(huán)境更加民主開放
4 農民群體性事件短期應對策略
    4.1 建立預警機制
    4.2 應對群體性事件的原則和步驟
    4.3 建立細致、有效的善后機制
5 農民群體性事件中長期治理對策
    5.1 大力加強鄉(xiāng)鎮(zhèn)政府建設—治理農民群體性事件的基礎
        5.1.1 推動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體制改革
        5.1.2 統(tǒng)籌政府層級之間的改革
    5.2 建立公平、平等的和諧社會—治理農民群體性事件的關鍵
        5.2.1 官民平等
        5.2.2 城鄉(xiāng)平等
        5.2.3 積極培育農民組織
    5.3 推動制度改革和增強司法解決社會糾紛的能力
        5.3.1 進一步推進信訪制度改革
        5.3.2 推進法制建設、發(fā)揮司法部門作用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以規(guī)則和信任化解官民沖突[J]. 于建嶸.  南風窗. 2009(26)
[2]干部制度改革進入活躍期[J]. 郭奔勝,劉亢,代群.  瞭望. 2007(37)
[3]群體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維分析[J]. 王戰(zhàn)軍.  政法學刊. 2006(05)
[4]關于群體性事件的法律思考[J]. 羅瑞林.  政法學刊. 2006(04)
[5]促進民主發(fā)展的新形式:公民參與[J]. 胡建華,鐘樹欽.  求實. 2005(S2)
[6]分類控制:當前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系研究[J]. 康曉光,韓恒.  社會學研究. 2005(06)
[7]和諧社會:利益矛盾與沖突的協(xié)調[J]. 李路路.  探索與爭鳴. 2005(05)
[8]社會沖突中的維權行動解析[J]. 于建嶸.  中國社會導刊. 2005(09)
[9]土地問題已成為農民維權抗爭的焦點——關于當前我國農村社會形勢的一項專題調研[J]. 于建嶸.  調研世界. 2005(03)
[10]中國信訪制度批判[J]. 于建嶸.  中國改革. 2005(02)

博士論文
[1]轉型期中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體制改革研究[D]. 吳春梅.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63187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363187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f11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