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時期中國致公黨的社會主義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2 17:04
【摘要】:社會主義并不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專利,而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國情下,包括中國致公黨在內的大多數(shù)進步團體的共同選擇!拔逅摹毙挛幕\動的發(fā)展和世界第一次大戰(zhàn)的爆發(fā),使致公黨徹底放棄了對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幻想。而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進一步堅定了致公黨選擇社會主義的決心。中國致公黨的社會主義觀,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演變、優(yōu)化的過程。“三大”之前,致公黨設想的社會主義是:經(jīng)濟上各盡其能、共同消費,政治上是階級消滅、國家消亡和聯(lián)省自治,同時也注重“生趣”與生活并舉的社會建設,并認為,只要依靠南北軍閥的妥協(xié)、外國帝國主義的援助、再經(jīng)過對人民大眾的思想改造,便可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大”以后,致公黨的社會主義觀發(fā)生了重大轉變,主張新社會應是經(jīng)濟上計劃和生產(chǎn)相結合、引進外資、促進農業(yè)生產(chǎn)合作化,政治上是地方自治、民族自治和民主集中制,同時倡導教育與社保并重的社會建設,而要實現(xiàn)社會主義,必須要正確辨別國民黨專制政府和美帝國主義的反動本質、聯(lián)合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其他民主黨派的進步力量,來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致公黨社會主義觀的轉變,是在其階級屬性、政治覺悟以及中共政治導向、地方軍閥態(tài)度等主、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其實質是現(xiàn)實導向的增強和馬克思主義立場的認同。民主革命時期中國致公黨的社會主義觀雖然還存在著諸多理論缺陷,但它畢竟順應了近代中國的客觀趨勢,反映了社會思潮的主流方向,并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及其中國化歷史進程、促進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順利過渡、提升中國的國際聲譽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665.6
本文編號:2660555
【學位授予單位】:廈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D665.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起濵;;中國致公黨與抗戰(zhàn)[J];政協(xié)天地;2015年09期
2 陳昌福;;中國致公黨建黨史上的里程碑——中國致公黨第二次代表大會[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年02期
3 賴晨;;司徒美堂與抗戰(zhàn)[J];紅廣角;2015年03期
4 陳昌福;;“亦合、亦分”;“亦堂亦黨”——解讀司徒美堂與中國致公黨的關系[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5 徐國琦;;中國人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4年09期
6 任貴祥;;毛澤東僑務思想與實踐研究[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4年02期
7 李吉奎;;中國致公黨為何棄孫選陳[J];粵海風;2012年03期
8 李維武;;五四運動與民主觀念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變化[J];學術探索;2011年04期
9 周建超;;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的新選擇[J];學習與探索;2010年05期
10 趙德生;;一戰(zhàn)華工與五四運動[J];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白鎂妮;中國民主黨派參政能力建設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肖小笑;民國時期中國致公黨政治主張及實踐的歷史考察[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3 宋玉峰;中間黨派對“五一口號”的反應[D];河南大學;2010年
4 范永艷;從會黨向政黨的轉變[D];蘇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66055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dllw/266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