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基層法治建設需解決的問題與對策
發(fā)布時間:2016-05-13 17:00
論文摘要 基層是法治中國建設整體推進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基層法治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或決定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的實現(xiàn)。本文結合多年基層工作經(jīng)歷,深刻剖析了基層法治建設需要在思想認識、組織建設、司法公正、法律普及、法治環(huán)境等方面解決的問題,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為全面加強基層法治建設作了有益探討。
論文關鍵詞 基層 法治建設 法治國家
基礎在基層,我們應該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同時,著重于基層建設。近年來,基層法治化建設進程顯著加快,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個領域的工作均取得新成效,為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也應看到,基層法治建設與中央的新規(guī)定以及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適應、不符合等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基層法治建設需解決的問題
。ㄒ唬┰谒枷胝J識上,意識不強,“重人治、輕法治”現(xiàn)象沒從根本上得到轉變
部分領導干部對法治建設在促進社會和諧、營造良好地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維護社會穩(wěn)定等方面的作用缺乏足夠認識。認為法治建設費時、費力、費事,相對經(jīng)濟工作,見效慢,在年度考核中所占分值較小,是“軟指標”、“軟任務”,沒把法治建設工作擺上應有位置。表現(xiàn)在:個別基層單位仍然存在對依法治理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把法治建設工作的成效納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綜合目標考評體系,沒有把依法治理工作當作一項常規(guī)工作來抓,安排部署工作僅僅依靠發(fā)個文、開個會,流于形式,以備應付上級檢查之需;少數(shù)行政執(zhí)法人員依法行政觀念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干工作時一味聽從領導指示、不甄別正誤,或者特權思想嚴重,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知法犯法時有發(fā)生;少數(shù)領導干部法律知識缺乏,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社會事務的水平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重大決策面前不民主、利益面前偏親重友、財務管理混亂、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等,官本位思想和人治意識沒有得到有效根除。
(二)在組織建設上,機構分散、人員偏少、機制不夠順暢
一是法治監(jiān)督工作,主要由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檢察機關負責;二是依法行政工作,主要由政府法制辦在抓;三是法制宣傳工作,由普法依法治理辦公室在抓;四是法治建設工作,由法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抓。有的與司法局合署辦公,有的與政法委合署辦公。正是由于目前多個部門和機構并存,加之國家層面沒有頂層設計,使法治建設工作難以一體推動,形成合力,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的格局。同時,絕大多數(shù)基層單位法治建設領導小組雖設而不健全、無專兼職法治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著有事無人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基層法治建設水平的快速提升。
(三)在司法公正上,公信力不高,給法治建設工作帶來負面效應
少數(shù)執(zhí)法工作人員,對于執(zhí)法存在不文明、不公正、不規(guī)范等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有的執(zhí)法者缺乏與執(zhí)法對象的交流,實行野蠻執(zhí)法,以至于引彼此的戒備排斥、對立、對抗等,給市場主體培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造成障礙;有的執(zhí)法辦案人員缺乏執(zhí)法經(jīng)驗,碰到復雜情況,會束手無策甚至由于定性不準確導致處罰失當,在執(zhí)法過程和處罰程序上不規(guī)范,有些沒有執(zhí)法資格的人員參與到執(zhí)法隊伍中來,甚至從中收受好處;有的對制假售假的坑騙案件,沒有及時立案,處罰不到位,對違法犯罪行為沒有起到強烈的震懾作用;有的案件受人情因素、熟人因素,社會各方面對執(zhí)法司法活動的人情干預時有發(fā)生;有的律師、法律工作者吃了原告吃被告,一味追求利益,缺乏良知和道德,混淆事件的真正面目,造成人們怕請律師、請不起律師;在司法部門,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訴訟難、立案難、執(zhí)行難,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的“六難三案”現(xiàn)象還沒徹底根除。這些工作給執(zhí)法工作帶來很多的負面效應,也容易導致矛盾激化。
。ㄋ模┰诜善占吧,方法不多,力度不夠,針對性和實效性欠缺
近幾年來,雖然基層普法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普法對象日益擴大,但也還存在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為:不少部門和單位工作人員僅滿足于完成規(guī)定動作,聽聽講座、做做試卷,普法工作沒有深度和氛圍;應該多開發(fā)一些群眾喜愛的高質量的法制欄目,進一步挖掘喜聞樂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法制宣傳節(jié)目,部門法的宣傳形式上大多也只是“擺個攤,發(fā)張單”,開展一些簡單的法律咨詢活動,沒有更好的辦法、措施和形式,工作成效難以體現(xiàn)。正是由于普法工作視作任務來完成,其常態(tài)化機制建設不夠,所以與普法的終極目的有差距,不能讓公民真正用法律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懂得如何用法律法規(guī)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和把遵守法律法規(guī)當作一種自覺行為。
(五)在事情解決上,部分群眾信訪不信法,法治環(huán)境有待改善
在當今社會,存在著這樣兩種現(xiàn)象:一是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親情、師生情、同學情、同志情等情誼縱橫交織,情在特定環(huán)境下確能為別人辦一些事情,從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中國始終是一個人治社會,人治凌駕于法治之上,法治還有極長的路要走;二是基層信訪維穩(wěn)的壓力大,依法維穩(wěn)難。有的領導干部為了將信訪老戶穩(wěn)控在當?shù),或者在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時為了迅速平息事態(tài),抱著“花錢買平安”的心態(tài),超越法律的界線,從而使一些纏訪鬧訪者嘗到了甜頭,導致更多地效仿。因此,當自身權益遭受侵害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找法律,反而挖空心思去“拉關系、走后門”親近權力,或者就是上訪,甚至纏訪鬧訪;有的人違法犯罪了,不但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而且千方百計通過找關系,動用財力來尋求庇護;有的人明知政府維穩(wěn)壓力大,信訪不信法,本著“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思想,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敗壞社會風氣。所有這些,均造成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利益關系的損害,對法治建設的深入開展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全面加快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對策建議
。ㄒ唬┙⒔∪茖W完善的考評體系,形成強有力的倒逼機制,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
基層各級黨員干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只有抓住了“關鍵少數(shù)”,才會真正抓住了基層法治建設的“牛鼻子”。只有領導干部的認識上去了,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才能以上帶下,帶動基層法治建設。因此,要通過考評傳導壓力,讓黨政負責人切實增強推進法治建設的自覺性,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但考評工作需注意把握好這樣幾個要素:一是對象上,主要為領導班子和實職領導干部、擬提拔的實職領導干部。重點在黨政一把手和擬提拔的實職領導干部。二是內容上,不求面面俱到,每年圍繞基層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圍繞全社會的焦點和熱點問題科學制定考評內容。三是形式上,法治建設實行單獨考核,不在其他考評中設置指標和分值。加大平時考核力度,盡可能用數(shù)據(jù)、事實說話,突出問題導向,將述法常態(tài)化。四是結果運用上,與領導班子的評先表模,與領導干部的表彰獎勵、晉職晉級、提拔使用掛鉤,實行一票否決。
。ǘh委統(tǒng)領,整合機構,理順體制,健全科學的保障體系
法治建設是黨委統(tǒng)攬的一項重要工作,法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可以將現(xiàn)在從事與法治建設工作相關的機構的職能整合或重新調整,組建一個權威、高效、常設的工作機構,明確領導職數(shù)和確定一定數(shù)量地專職工作人員編制,確保充足的人員來專門推動基層法治建設工作,避免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基層單位應建立法治科室,明確分管領導,至少1名專職工作人員,確保法治建設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時,加強經(jīng)費保障,將法治建設工作經(jīng)費納入財政預算。
。ㄈ┕痉,提高司法公信力,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
一是要不斷強化執(zhí)法隊伍建設,堅持從嚴管理執(zhí)法隊伍,對有失公平的案件發(fā)現(xiàn)一起查處一起,架起帶電的高壓線。二是完善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jīng)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三是嚴肅整頓律師隊伍,加強律師職業(yè)道德教育,建立執(zhí)業(yè)信用檔案,對有違規(guī)定的執(zhí)業(yè)行為重拳整治。
(四)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
一是通過組建律師顧問團和建立法律服務診所等形式,為農民群眾提供法律服務,解決農村法律資源不足的問題。二是依托基層司法所和法律服務所,深入開展法律幫困、法律扶貧、法律維權等特色工作。三是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通過對一些有影響力的典型案件進行分析講法,對群眾進行生動形象的法制宣傳教育。四是制定便民、利民的法律保障措施。可以通過開展巡回法庭、法官進村入戶等辦案活動,讓人民群眾對法律更好地認知認會。
。ㄎ澹└倪M信訪工作機制,善用法治方式,解決“信訪不信法”問題
一是準確定位,實現(xiàn)信訪工作理性回歸。凡是明確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門的訴求,都不應作為信訪事項受理登記。在信訪接待窗口增設法律咨詢服務,向群眾宣傳法律政策,告知他們如何正確運用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暢通信訪出口上,要把誤導進入信訪渠道的上訪人,通過教育引導、法律告知引導其退出信訪渠道,選擇法律途徑解決訴求。對無理取鬧、甚至采取過激行為纏訪鬧訪等無視法律權威的違法上訪行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處理,堅決維護法律權威。二是用法治思維分析觀察當前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用法律武器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減少燃點。信訪工作者要建立定期開展社會矛盾糾紛調查摸底的工作機制,認真分析現(xiàn)行社會矛盾糾紛的內在原因、根本性質,然后依法依規(guī)理性化解矛盾。三是落實終審和訴訟終結制度。對經(jīng)復查,司法機關裁判結果符合法律規(guī)定,并已經(jīng)向申訴人答復的,上級機關不再作為信訪案件交辦。
本文編號:449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496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