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引質量差異視角下的科技期刊評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4 05:04
本文關鍵詞:施引質量差異視角下的科技期刊評價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進入21世紀以后,科學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科技期刊也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仡櫄v史,對期刊進行評價的開山鼻祖是英國的文獻學家布拉德福(B.C.Bradford),他對期刊評價的研究是開創(chuàng)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時至今日期刊評價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理論及方法,并且在實際中也能得到廣泛的應用,可以說評價體系與科技期刊的發(fā)展是相互促進的?萍计诳d了大量的學術成果,因此,對科技期刊進行評價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術、科研成果進行評價。 如果對期刊評價采取的是科學的、相對客觀的評價體系的話,就能夠在有形或者無形中提高期刊的質量。但是,現(xiàn)存的任何一種評價方法、評價體系都不完美,仍然存在著很多缺點或者只能應用在固定的領域等多種問題,特別是在我國的期刊評價中存在功能出現(xiàn)異化、期刊評價指標不夠細化、權重設計不合理等眾多問題。因此,為了找到更好的、更客觀、更加科學的評價方式,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了對期刊評價的研究。 在不同的期刊中,文獻的分散數(shù)量是不同的,科學的期刊評價方法能夠給學者或者是文獻的閱讀者提供一定的、相對客觀的參考,對期刊進行評價就是為了反映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學者們通過對期刊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增長趨勢等在收集了足夠的信息資料后進行定性、定量、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研究。期刊的主管部門也會有意識的提高期刊收錄文獻的質量,因此使得全部的期刊朝著往提升自身質量的方向發(fā)展,帶動不同期刊之間進行良性的競爭。本文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章,介紹了期刊評價發(fā)展的發(fā)展歷史等背景知識,然后探討研究期刊評價具有深遠的意義,最后簡單介紹了本篇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以及不足之處。 第二章,首先介紹了期刊評價在國內外的發(fā)展情況及研究現(xiàn)狀,然后分開闡述了國內和國外關于期刊評價的研究綜述以及相關研究現(xiàn)狀,最后歸納總結了現(xiàn)有的期刊評價的研究方法,并對國內外有關期刊評價研究的范圍、方法等進行了比較。 第三章,首先簡單的對科學知識圖譜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介紹后歸納了科學知識圖譜的理論基礎以及方法。然后借助CiteSpace3.8對收集匯總后的國內外有關期刊評價的文獻進行研究。具體的研究內容通過做出的豐富的圖片和表,進行展示。通過科學知識圖譜能夠分析出期刊評價的研究前沿及研究熱點,為學者及相關科研人員提供有參考價值的信息。 第四章,指數(shù)的設計及應用。鑒于不同的期刊評價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本文借用IF和h指數(shù)的設計思想分別設計了IFwh指數(shù)以及Hw指數(shù),這兩個指數(shù)都綜合繼承了IF和h指數(shù)的優(yōu)點,更加的科學、客觀。然后分別利用IFwh指數(shù)以及Hw指數(shù)對CSSCI收錄的73種經濟類期刊中的20種進行研究分析。 第五章是結論以及政策建議。
【關鍵詞】:期刊評價 科學圖譜 影響因子 h指數(shù)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237.5;G353.1
【目錄】:
- 內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13
-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及意義9-11
- 第二節(jié) 研究目的與思路11-12
- 第三節(jié) 本文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12-13
- 第二章 研究綜述13-21
- 第一節(jié) 國外研究綜述13-15
- 第二節(jié) 國內研究綜述15-18
- 第三節(jié) 期刊評價方法綜述18-21
- 第三章 期刊評價研究知識圖譜21-34
- 第一節(jié) 知識圖譜理論與方法21-22
- 第二節(jié) 國際期刊評價研究知識圖譜22-28
- 一、數(shù)據(jù)與方法22-23
- 二、國際期刊評價知識圖譜繪制23-28
- 第三節(jié) 國內期刊評價研究知識圖譜28-34
- 一、數(shù)據(jù)與方法28-29
- 二、國內期刊評價知識圖譜繪制29-34
- 第四章 加權影響因子與加權H指數(shù)設計與實證34-43
- 第一節(jié) 加權影響因子的設計及應用34-40
- 一、指數(shù)設計原理34-36
- 二、指數(shù)特征36
- 三、實證研究36-40
- 第二節(jié) 加權H指數(shù)的設計及應用40-43
- 一、指數(shù)設計原理40
- 二、指數(shù)特征40
- 三、實證研究40-43
- 第五章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43-44
- 附錄44-51
- 參考文獻51-55
- 致謝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愛芳,王寶英,趙建梅;我國網絡科技期刊出版現(xiàn)狀及其改進對策[J];編輯學報;2005年02期
2 王英利;;網絡出版物的經濟學特性分析[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8年12期
3 謝新洲;萬猛;柯賢能;;網絡期刊的發(fā)展及其評價研究[J];出版科學;2009年01期
4 蘇玉華;期刊引用數(shù)據(jù)庫及其應用[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年01期
5 周英博;馬景娣;葉鷹;;國際基礎科學核心期刊h指數(shù)實證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年02期
6 趙星;高小強;唐宇;;SJR與影響因子、h指數(shù)的比較及SJR的擴展設想[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年02期
7 李超;;引用質量加權影響因子評價學術期刊研究——以CSSCI圖書情報學期刊評價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年01期
8 張琳;王汝傳;張永平;;一種基于模糊集合的可用于網格環(huán)境的信任評估模型[J];電子學報;2008年05期
9 張揚南;;論核心期刊與學術評價標準[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7年01期
10 別立謙;何峻;;近三十年我國核心期刊研究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年03期
本文關鍵詞:施引質量差異視角下的科技期刊評價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35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32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