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明清時期官箴書廣泛傳播的原因及影響
本文選題:明清時期 + 官箴書。 參考:《出版科學》2015年01期
【摘要】:明清時期,官箴書廣泛傳播,主要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官箴書的實用性、可操作性顯著增強,官僚行政系統(tǒng)對此存在強烈需求;政府重視官箴書的教化作用,利用官方力量推動官箴書的傳播;書商等商業(yè)資本的介入擴大了官箴書的傳播范圍。明清官箴書在繼承和發(fā)展以儒家為代表的行政倫理思想基礎(chǔ)上,更加注重對于官員具體行政活動的指導,為傳統(tǒng)行政倫理所宣揚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提供了具體的、細化的踐行規(guī)范,逐漸形成模式化的行政權(quán)力運作規(guī)程。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official proverbs were widely disseminated, mainly for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official proverbs was greatly enhanced, and there was a strong demand for this by the bureaucratic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the governmen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official proverbs. The use of official power to promote the spread of official proverbs; the involvement of commercial capital such as booksellers to expand the spread of official pro book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he administrative ethics thought represented by the Confucianists, the officia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the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of the officials. It provides a concrete and detailed practice norm for the political ideal of "self-cultivation and ruling the country smoothly", which is advocated by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d gradually forms the patter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operation rules.
【作者單位】: 青島市委黨校;
【分類號】:G239.2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袁逸;;清代書籍價格考——中國歷代書價考之三(上)[J];編輯之友;199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朝暉;;明代縣衙規(guī)制與日常政務(wù)處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2 張小坡;;論晚清徽商對徽州社會救濟事業(yè)的扶持——以光緒三十四年水災(zāi)賑捐為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張小坡;;清末徽州新式教育經(jīng)費的籌措與配置研究[J];安徽史學;2008年05期
4 李艷君;;清代民事訴訟特點略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李艷君;;從“狀式條例”看清代對書狀的要求[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6 李艷君;;清代民事上控制度述論[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蔣鐵初;;明清民事習慣的證據(jù)功能[J];北方論叢;2007年04期
8 焦蓓蓓;;淺談清代州縣長隨[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年11期
9 張渝;;清代乾嘉道年間重慶牙行的管理與運作[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宋國華;;論清代的緝捕制度[J];當代法學;2012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黎俊祥;近代史料筆記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阿風;徽州文書所見明清時代婦女的地位與權(quán)利[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相自成;中國殘疾人保護法律問題歷史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鄒怡;明清以來徽州茶業(yè)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王卓華;鄧漢儀《詩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胡謙;清代民事糾紛的民間調(diào)處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8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學;2007年
9 趙秀麗;“禮”與“情”:明代女性在困厄之際的抉擇[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章燕;清代法官的司法觀念[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建峰;古代民事司法領(lǐng)域憐貧扶弱現(xiàn)象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馬金奎;試論明代的鄉(xiāng)村社會控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穆云鵬;清代理事同知制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史玉瑛;試論清中葉對旗地私有化的法律控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劉家楠;清代調(diào)解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郭靖;清代直隸鄉(xiāng)村社會組織結(jié)構(gòu)的五種類型[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陰若天;晚清時期典當業(yè)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8 陳超;清代存留養(yǎng)親的司法運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康健;茶業(yè)經(jīng)濟與社會變遷[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柳;清朝旗地制度及其法律調(diào)整[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崔憲濤;清代中期糧食價格發(fā)展趨勢之分析[J];史學月刊;1987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保明;;明清官箴文獻論略[J];新世紀圖書館;2011年02期
2 許秀蘭;;中國古代的官箴[J];蘭臺世界;2009年15期
3 盧智增;;我國古代官箴中的官德思想[J];蘭臺世界;2013年15期
4 王化平;中國古代的官箴類文獻[J];圖書與情報;2005年04期
5 崔憲濤;關(guān)于中國古代官箴書的幾個問題[J];理論學刊;2005年01期
6 ;朱昒基緣何推介“官箴” 考古專家潛心考證破譯謎底[J];湖北檔案;1999年03期
7 杜金;;明清民間商業(yè)運作下的“官箴書”傳播——以坊刻與書肆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官箴文化的演變與借鑒[N];解放日報;2012年
2 浙江師范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黃靈庚;呂氏家族與《官箴》[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3 孫廣勛;淺顯官箴能試賢愚[N];北京日報;2013年
4 王桂枝;“三十六字官箴“今議[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5年
5 莊亭;談?wù)勄宕袤餥N];北京日報;2004年
6 沈仰佑;“八榮八恥”是新時代的官箴[N];揚州日報;2006年
7 中國人民大學 李文海;儉以成廉 侈以成貪[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孟波;明代官箴文化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陳偉;清代官箴文化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宋晴;宋代官箴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年
4 羅超;宋元官箴內(nèi)容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張德軍;劉衡官箴思想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9454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chubanfaxing/1945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