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1-脫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20 06:43
本研究通過克隆香樟植物的1-脫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基因,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為香樟DXS基因的功能及其表達調控提供基礎。根據(jù)香樟轉錄組數(shù)據(jù)中注釋為DXS的核苷酸拼接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進行香樟DXS基因的克隆,應用熒光定量PCR方法分析DXS基因在香樟根、莖和葉中的表達量?寺~@得香樟DXS基因,其c DNA序列長度為2 333 bp,開放讀碼閱讀框(ORF)為2 187 bp,編碼728個氨基酸,含有轉酮醇酶等3個保守結構域。香樟DXS蛋白定位于葉綠體,是一個不含信號肽、無跨膜結構域的親水性穩(wěn)定蛋白,且蛋白二級結構主要為α-螺旋和無規(guī)則卷曲。通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發(fā)現(xiàn),香樟DXS氨基酸序列與黃蘭和魚腥草的DXS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較高,均為85%。分子進化樹結果表明,香樟DXS蛋白與黃蘭DXS蛋白親緣關系較近。組織特異性表達分析結果顯示,DXS在香樟葉與莖中的表達量高于根。成功克隆獲得香樟DXS基因,研究結果為進一步探討香樟DXS基因在萜類物質生物合成途徑中的作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文章來源】: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20,39(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PCR擴增香樟DXS基因
CcDXS的ORF序列及其編碼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
香樟DXS三級結構建模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香樟GGPP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 曹先爽,王進,張瑤瑤,王煜煒,馬曉江,宋麗,湯鋒,岳永德.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8(08)
[2]香樟FPP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 張瑤瑤,宋麗,劉偉,曹先爽,王煜煒,王進. 分子植物育種. 2018(19)
[3]香樟MK基因的克隆與生物信息學分析[J]. 曹先爽,王進,張瑤瑤,王煜煒,馬曉江,宋麗,湯鋒,岳永德. 熱帶作物學報. 2017(12)
[4]樟樹植物資源分布及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張峰,畢良武,趙振東.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7(03)
[5]滇牡丹1-脫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趙能,原曉龍,陳中華,楊宇明,王娟,王毅.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7(07)
[6]冬凌草1-脫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克隆與表達分析[J]. 朱畇昊,蘇秀紅,董誠明,陳隨清,邵遠洋,張風波. 廣西植物. 2016(12)
[7]思茅松1-脫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王毅,周旭,畢瑋,楊宇明,李江,王娟.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15(06)
[8]合成生物學在中藥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研究中的應用[J]. 黃璐琦,高偉,周雍進. 藥學學報. 2014(01)
[9]次生維管系統(tǒng)發(fā)育的分子基礎研究[J]. 盧孟柱.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03(02)
博士論文
[1]大豆萜類非甲羥戊酸代謝途徑關鍵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鑒定[D]. 張曼.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98357
【文章來源】: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20,39(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PCR擴增香樟DXS基因
CcDXS的ORF序列及其編碼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
香樟DXS三級結構建模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香樟GGPP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 曹先爽,王進,張瑤瑤,王煜煒,馬曉江,宋麗,湯鋒,岳永德.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8(08)
[2]香樟FPP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 張瑤瑤,宋麗,劉偉,曹先爽,王煜煒,王進. 分子植物育種. 2018(19)
[3]香樟MK基因的克隆與生物信息學分析[J]. 曹先爽,王進,張瑤瑤,王煜煒,馬曉江,宋麗,湯鋒,岳永德. 熱帶作物學報. 2017(12)
[4]樟樹植物資源分布及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張峰,畢良武,趙振東.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 2017(03)
[5]滇牡丹1-脫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趙能,原曉龍,陳中華,楊宇明,王娟,王毅.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7(07)
[6]冬凌草1-脫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克隆與表達分析[J]. 朱畇昊,蘇秀紅,董誠明,陳隨清,邵遠洋,張風波. 廣西植物. 2016(12)
[7]思茅松1-脫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王毅,周旭,畢瑋,楊宇明,李江,王娟.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15(06)
[8]合成生物學在中藥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研究中的應用[J]. 黃璐琦,高偉,周雍進. 藥學學報. 2014(01)
[9]次生維管系統(tǒng)發(fā)育的分子基礎研究[J]. 盧孟柱.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03(02)
博士論文
[1]大豆萜類非甲羥戊酸代謝途徑關鍵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鑒定[D]. 張曼.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5983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swxlw/35983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