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泡鱗衣屬(Toninia)及其鄰近屬地衣的分類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1 22:21
【摘要】:泡鱗衣屬(Toninia)隸屬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門(Ascomycota)、茶漬綱(Lecanoromycetes)、茶漬目(Lecanorales)、樹花科(Ramalinaceae)。全世界共報道泡鱗衣屬地衣約48種,中國僅報道13種,1亞種~([2][4][24][29])。泡鱗衣屬地衣大多可以適應干旱少雨的氣候,是荒漠地衣種類的重要組成成分。石生或土生;地衣體殼狀、亞鱗葉狀、鱗葉狀或泡狀隆起,無粉霜或密被白色粉霜。子囊盤黑色,網(wǎng)衣型,貼生,輕微凹陷或凸起,有盤緣或無盤緣,無粉霜至密被白色粉霜。囊層基呈棕色至無色;子實上層和囊盤被通常無色、灰色(K+紫色,N+紫色)、綠色或棕色。子囊棍棒狀,子囊頂器Biatora-type,8孢,橢圓形、紡錘形或針形,無色,1 8胞~([4][15][24])。菌衣屬(Bilimbia)為泡鱗衣屬地衣的鄰近屬,兩者都隸屬于樹花科~([5][10][13])。多為土生或蘚生。地衣體殼狀、顆粒狀,灰白色、灰色至淺棕色,無粉芽,無前地衣體。子囊盤蠟盤衣型,通常輕微至明顯凸起且無邊緣或者盤面平坦具有邊緣,褐色至黑色,無粉霜。子實上層通常不明顯或者橄欖色至淺棕色;子實層50 90μm,側絲較粗,頂端可達5μm。子囊棒狀,子囊頂器Mycobilimbia-type,8孢;孢子無色,紡錘狀至棒狀,(0 )2 7( 9)隔,常常具有不光滑的暈圈在K試劑中較為明顯;瘜W物質(zhì)無或TLC可檢測到zeorin~([5][10][13])。本論文對采自中國的250余份標本進行了分類學研究,這些標本保存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隱花植物標本館(KUN)、中國科學院菌物標本館地衣標本室(HMAS-L)、聊城大學地衣標本室(LCU-L)以及山東師范大學植物標本館(SDNU)。通過對標本進行形態(tài)學和解剖學觀察、化學檢測(包括顯色反應和TLC實驗)以及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標本進行鑒定,共鑒定出泡鱗衣屬地衣12個種,3個亞種。其中,6個為中國新紀錄種:T.albilabra、T.coelestina、T.diffracta、T.gobica、T.poeltii、T.superioris,2個為中國新紀錄亞種:T.tristis ssp.arizonica、T.tristis ssp.fujikawae;5個為中國已報道的種:T.alutacea、T.aromatica、T.cinereovirens、T.lutosa、T.sedifolia,1個為中國已報道的亞種:T.tristis ssp.asiae-centralis。菌衣屬地衣2個種,其中1個為中國新紀錄種:Bilimbia lobulata,1個為中國已報道種:B.sabuletorum。本論文對已鑒定的中國泡鱗衣屬及其臨近屬地衣進行了形態(tài)解剖特征的描述、化學成分的分析以及地理分布的統(tǒng)計,編制了相應的分種檢索表,并附有各個種外形及解剖的圖片。論文中對部分種提取了基因片段并測定ITS序列,構建了ML系統(tǒng)發(fā)育樹,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為物種的鑒定以及種間關系提供了分子數(shù)據(jù)的支持。本研究首次系統(tǒng)地對中國泡鱗衣屬地衣進行了研究,為泡鱗衣屬地衣的分類依據(jù)提供了支持,豐富了中國地衣物種的多樣性,為中國的地衣資源的保護以及后續(xù)中國地衣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Q949.34
【圖文】:
圖 12. TLC 照片(A: 噴酸前日光;B: 噴酸前 254 nm;C: 噴酸后日光;D: 噴酸后 365 nm; a: atranorin, n: norstic表 4. 中國泡鱗衣屬地衣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Table 4. The Secondary Metabolits of Toninia in China樣品號 種名 次生代謝產(chǎn)物L Lethariella cladonioides atranorin, norsticstic1 T. sedifolia terpenoids2 T. albilabra terpenoids3 T. diffracta terpenoids4 T. alutacea terpenoids5 T. gobica terpenoids6 T. lutosa terpenoids7 T. coelestina terpenoids8 T. poeltii terpenoids9 T. aromatica terpenoids10 T. cinereovirens terpenoids11 T. tristis ssp. arizonica terpenoids, fatty acid
圖 13. 中國泡鱗衣屬地衣的地理分布Fig. 13 Distribution of Toninia in China經(jīng)統(tǒng)計,本研究所引用標本大多采自于中國西部,主要集中分布于 8 個。焊拭C、青海、內(nèi)蒙古、寧夏、四川、西藏、新疆、云南。結合圖 13 所示中國干濕分區(qū)圖可知:泡鱗衣屬地衣可以較好地適應荒漠環(huán)境,生存能力較強。它可以在地面上形成結皮,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的同時,也為荒漠增添了些許生機。因此,保護泡鱗衣屬地衣的物種多樣性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我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4.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本研究新測得地衣 ITS 片段 19 條,通過 Mega 6.0 構建了如圖 14 所示 ML 系統(tǒng)發(fā)育樹。這些不同樣品的分子片段,是文中泡鱗衣屬地衣分類界定的分子佐證,為準確鑒定物種提供了客觀依據(jù);論文從外形及解剖特征上闡述了泡鱗衣屬下的兩大支系的差異,并對部分原 T. tristis 的亞種進行了重新界定。
albilabraA.地衣體及子囊盤表面形態(tài);B.子囊盤縱切;C.子囊盤縱切(示:子實上層K+紫);D.子囊孢子(1隔)
本文編號:2778087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Q949.34
【圖文】:
圖 12. TLC 照片(A: 噴酸前日光;B: 噴酸前 254 nm;C: 噴酸后日光;D: 噴酸后 365 nm; a: atranorin, n: norstic表 4. 中國泡鱗衣屬地衣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Table 4. The Secondary Metabolits of Toninia in China樣品號 種名 次生代謝產(chǎn)物L Lethariella cladonioides atranorin, norsticstic1 T. sedifolia terpenoids2 T. albilabra terpenoids3 T. diffracta terpenoids4 T. alutacea terpenoids5 T. gobica terpenoids6 T. lutosa terpenoids7 T. coelestina terpenoids8 T. poeltii terpenoids9 T. aromatica terpenoids10 T. cinereovirens terpenoids11 T. tristis ssp. arizonica terpenoids, fatty acid
圖 13. 中國泡鱗衣屬地衣的地理分布Fig. 13 Distribution of Toninia in China經(jīng)統(tǒng)計,本研究所引用標本大多采自于中國西部,主要集中分布于 8 個。焊拭C、青海、內(nèi)蒙古、寧夏、四川、西藏、新疆、云南。結合圖 13 所示中國干濕分區(qū)圖可知:泡鱗衣屬地衣可以較好地適應荒漠環(huán)境,生存能力較強。它可以在地面上形成結皮,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的同時,也為荒漠增添了些許生機。因此,保護泡鱗衣屬地衣的物種多樣性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我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4.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本研究新測得地衣 ITS 片段 19 條,通過 Mega 6.0 構建了如圖 14 所示 ML 系統(tǒng)發(fā)育樹。這些不同樣品的分子片段,是文中泡鱗衣屬地衣分類界定的分子佐證,為準確鑒定物種提供了客觀依據(jù);論文從外形及解剖特征上闡述了泡鱗衣屬下的兩大支系的差異,并對部分原 T. tristis 的亞種進行了重新界定。
albilabraA.地衣體及子囊盤表面形態(tài);B.子囊盤縱切;C.子囊盤縱切(示:子實上層K+紫);D.子囊孢子(1隔)
【相似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美潔;中國泡鱗衣屬(Toninia)及其鄰近屬地衣的分類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7780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swxlw/27780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