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共培養(yǎng)生產甲烷氧化菌素
發(fā)布時間:2023-02-21 18:56
甲烷氧化菌素(Mb,Methanobactin)是由甲烷氧化菌分泌到細胞外的一種分子量很小的活性蛋白熒光肽,可作為重要的多功能生物催化劑。本論文主要對采用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共培養(yǎng)方法產Mb進行研究。本論文第一部分建立了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生長情況的測定方法及Mb的檢測方法,運用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對Mb的濃度進行測定,其線性方程為:y=-0.0475x+0.1228,R2=0.9963,具有良好的線性相關關系,因此可用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進行Mb的檢測。通過測定甲烷單加氧酶活性來表征甲烷氧化菌的生長情況,同時應用改良分光光度法對光合細菌生長量進行測定,建立了光合細菌濃度為1~5 g/L的標準曲線,線性方程為y=0.108x+0.26,R2=0.9976,線性關系良好。通過控制光照、甲烷和二氧化碳氣體的比例從甲烷氧化菌OB3b混合菌中分別獲得了甲烷氧化菌或光合細菌的單一生長菌種和二者共同生長的菌種。對于共同生長菌種,在有光照條件下甲烷單加氧酶(MMO,Methane Monooxygenase)活性比無光時更高,說明光合菌生長過程中的光合作用釋放了氧氣并促進了甲烷氧化菌的生長代謝,其Mb濃...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甲烷氧化菌
1.1.1 甲烷氧化菌的概述
1.1.2 甲烷氧化菌的碳代謝過程
1.2 甲烷氧化菌素
1.2.1 甲烷氧化菌素的概述
1.2.2 甲烷氧化菌素的結構與調控機制
1.2.3 甲烷氧化菌素的應用
1.3 光合細菌
1.3.1 光合細菌的種類及分布
1.3.2 藍細菌概述
1.4 共培養(yǎng)技術
1.4.1 共培養(yǎng)技術的意義
1.4.2 甲烷氧化菌和其他生物的共培養(yǎng)
1.4.3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共培養(yǎng)
1.5 本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意義
1.5.1 課題來源
1.5.2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
1.6 論文的研究內容
2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生長特性及Mb的測定
2.1 引言
2.2 實驗儀器與材料
2.2.1 實驗儀器
2.3 實驗方法
2.3.1 實驗材料
2.3.2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培養(yǎng)
2.3.3 菌體細胞重量的測定方法
2.3.4 Mb的分離與純化
2.3.5 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測定Mb濃度
2.3.6 甲烷單加氧酶活的測定
2.3.7 有光條件和無光條件下對兩種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2.4 結果與分析
2.4.1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生長形態(tài)
2.4.2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檢測方法
2.4.3 光合細菌標準曲線的測定
2.4.4 氣相色譜法測定MMO及環(huán)氧丙烷標準曲線的測定
2.4.5 CAS分光光度法測定Mb的濃度
2.4.6 有光條件和無光條件下對兩種菌的生長及產Mb的測定
2.5 本章小結
3 不同光照條件和初始碳源對混合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1 引言
3.2 實驗儀器與材料
3.2.1 實驗儀器
3.2.2 實驗材料
3.3 實驗方法
3.3.1 混合菌的培養(yǎng)方法
3.3.2 細胞生長量的測定
3.3.3 混合菌生長動力學模型的建立及驗證
3.3.4 不同光照條件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3.5 不同碳源比例對混合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4 結果與分析
3.4.1 限銅無機鹽培養(yǎng)基混合菌細胞生長擬合曲線的驗證
3.4.2 不同光強對混合菌的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4.3 不同總光照時間對混合菌的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4.4 不同碳源比例對混合菌的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5 本章小結
4 培養(yǎng)基中的組成成分對混合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1 引言
4.2 實驗儀器與材料
4.2.1 實驗儀器
4.2.2 實驗材料
4.3 實驗方法
4.3.1 混合菌的培養(yǎng)
4.3.2 培養(yǎng)基中的組成成分對混合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 結果與分析
4.4.1 Cu2+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2 Fe3+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3 Mg2+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4 NH4+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5 H2PO4
-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5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747830
【文章頁數】: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甲烷氧化菌
1.1.1 甲烷氧化菌的概述
1.1.2 甲烷氧化菌的碳代謝過程
1.2 甲烷氧化菌素
1.2.1 甲烷氧化菌素的概述
1.2.2 甲烷氧化菌素的結構與調控機制
1.2.3 甲烷氧化菌素的應用
1.3 光合細菌
1.3.1 光合細菌的種類及分布
1.3.2 藍細菌概述
1.4 共培養(yǎng)技術
1.4.1 共培養(yǎng)技術的意義
1.4.2 甲烷氧化菌和其他生物的共培養(yǎng)
1.4.3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共培養(yǎng)
1.5 本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意義
1.5.1 課題來源
1.5.2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
1.6 論文的研究內容
2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生長特性及Mb的測定
2.1 引言
2.2 實驗儀器與材料
2.2.1 實驗儀器
2.3 實驗方法
2.3.1 實驗材料
2.3.2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培養(yǎng)
2.3.3 菌體細胞重量的測定方法
2.3.4 Mb的分離與純化
2.3.5 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測定Mb濃度
2.3.6 甲烷單加氧酶活的測定
2.3.7 有光條件和無光條件下對兩種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2.4 結果與分析
2.4.1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生長形態(tài)
2.4.2 甲烷氧化菌和光合細菌的檢測方法
2.4.3 光合細菌標準曲線的測定
2.4.4 氣相色譜法測定MMO及環(huán)氧丙烷標準曲線的測定
2.4.5 CAS分光光度法測定Mb的濃度
2.4.6 有光條件和無光條件下對兩種菌的生長及產Mb的測定
2.5 本章小結
3 不同光照條件和初始碳源對混合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1 引言
3.2 實驗儀器與材料
3.2.1 實驗儀器
3.2.2 實驗材料
3.3 實驗方法
3.3.1 混合菌的培養(yǎng)方法
3.3.2 細胞生長量的測定
3.3.3 混合菌生長動力學模型的建立及驗證
3.3.4 不同光照條件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3.5 不同碳源比例對混合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4 結果與分析
3.4.1 限銅無機鹽培養(yǎng)基混合菌細胞生長擬合曲線的驗證
3.4.2 不同光強對混合菌的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4.3 不同總光照時間對混合菌的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4.4 不同碳源比例對混合菌的生長及產Mb的影響
3.5 本章小結
4 培養(yǎng)基中的組成成分對混合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1 引言
4.2 實驗儀器與材料
4.2.1 實驗儀器
4.2.2 實驗材料
4.3 實驗方法
4.3.1 混合菌的培養(yǎng)
4.3.2 培養(yǎng)基中的組成成分對混合菌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 結果與分析
4.4.1 Cu2+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2 Fe3+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3 Mg2+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4 NH4+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4.5 H2PO4
-濃度對混合菌細胞生長及產Mb的影響
4.5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7478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7478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