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直接液化重質油分子組成及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01 17:35
煤直接液化工藝過程中得到的液固產物通過蒸餾的方式分離,將沸點為360℃以上的煤液化油稱為煤液化重質油。只有在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煤直接液化重質油,才能對其加工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釋,并有針對性的開發(fā)加工新工藝和催化劑,使煤直接液化重質油的價值達到最大化。本文以煤直接液化重質油為原料,主要研究內容及結果如下:(1)分析了煤直接液化重質油的基本性質并建立了一套分離方法。煤直接液化重質油H/C比和Fe、Ni、V、Ti等金屬元素低于石油基重質油,密度高于石油基重質油,且隨蒸餾程度加深,煤液化重質油H/C比不斷下降,芳香性不斷增加,膠質和瀝青質含量不斷增加,四組分總收率持續(xù)下降。(2)得到了煤直接液化重質油亞組分化合物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特征。飽和分主要由烴類化合物構成,通過ESI FT-ICR MS芳香分共鑒定出826種堿性氮化物、481種非堿性氮化物和333種含硫化合物的元素組成,膠質、瀝青質混合物共鑒定出1453種堿性氮化物、215種含硫化合物、978種非堿性氮化物和2054種含氧化合物,從分子類型、碳原子數(shù)和縮合程度(通過DBE數(shù)值表示)三個維度分析鑒定了上述化合物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特...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1.2 重質油亞組分常用分離方法
1.2.1 蒸餾分離
1.2.2 柱層析分離
1.2.3 酸堿萃取分離
1.2.4 萃取色譜分離
1.3 重質油分子組成的常用分析方法
1.3.1 GC/MS
1.3.2 GC×GC-TOF MS
1.3.3 FT-ICR MS
1.4 重質油的高分辨質譜分析
1.4.1 含硫化合物
1.4.2 含氮化合物
1.4.3 含氧化合物
1.4.4 瀝青質組成結構分析
1.4.5 FT-ICR MS的定量分析
1.5 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1.5.1 研究對象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內容
1.5.4 技術路線
1.6 小結
2 煤直接液化重質油的基本性質及分離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試劑
2.2.2 基本物性測定方法
2.2.3 減壓蒸餾分離方法
2.2.4 四組分分離方法
2.2.5 瀝青質亞組分分離方法
2.3 結果與討論
2.3.1 煤直接液化重質油基本性質與石油基重質油差異性分析
2.3.2 減壓蒸餾分離結果
2.3.3 四組分分離結果
2.3.4 瀝青質亞組分分離結果
2.4 小結
3 煤直接液化重質油中化合物的組成結構表征
3.1 引言
3.2 實驗儀器
3.3 飽和分中烴類化合物的分子組成研究
3.3.1 GC/MS
3.3.2 GC×GC TOF MS
3.3.3 GC-FI TOF MS
3.4 芳香分中雜原子化合物的分子組成研究
3.4.1 含硫化合物
3.4.2 含氮化合物
3.4.3 含氧化合物
3.5 膠質和瀝青質混合物組分中雜原子化合物的分子組成研究
3.5.1 含硫化合物
3.5.2 含氮化合物
3.5.3 含氧化合物
3.6 煤直接液化重質油窄餾分極性亞組分中雜原子化合物分子組成研究
3.6.1 芳香分
3.6.2 膠質和瀝青質混合物
3.7 小結
4 瀝青質亞組分雜原子化合物的分子表征和含硫化合物的定量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儀器
4.3 瀝青質亞組分中雜原子化合物的分子組成研究
4.3.1 含硫化合物
4.3.2 含氮化合物
4.3.3 含氧化合物
4.4 含硫化合物的初步定量研究探討
4.5 小結
5 結論與創(chuàng)新點
5.1 結論
5.2 創(chuàng)新點
5.3 未來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分子質量的煤瀝青芳香分組成結構表征[J]. 吳艷,顏丙峰,趙淵,胡發(fā)亭. 煤炭學報. 2018(11)
[2]渣油加氫轉化前后瀝青質的分子組成變化[J]. 王威,董明,蔡新恒,宋春俠,劉穎榮,劉澤龍,田松柏. 中國科學:化學. 2018(04)
[3]低溫煤焦油分子組成與加氫轉化[J]. 史權,徐春明,張亞和,劉旭霞,崔德春,郭小汾,龍銀花,王銳. 中國科學:化學. 2018(04)
[4]沙特常壓渣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組成表征[J]. 劉美,劉金東,趙德智,段林海. 化工進展. 2017(02)
[5]加氫渣油中瀝青質的加氫再轉化性能[J]. 王紅,王子軍,王翠紅,佘玉成,王威.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6(05)
[6]中低溫煤焦油瀝青質的分析表征[J]. 朱永紅,黃江流,淡勇,王磊,李穩(wěn)宏,李冬.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6(02)
[7]神府煤液化油加氫精制過程中硫氮化合物分布的變化[J]. 黃澎,張曉靜,毛學鋒,李偉林. 燃料化學學報. 2016(01)
[8]中低溫煤焦油重組分分離與表征[J]. 孫智慧,李穩(wěn)宏,馬海霞,李冬,田盼盼,牛夢龍. 煤炭學報. 2015(09)
[9]渣油加氫處理后瀝青質組成和結構的變化[J]. 黃玉萍,韓江華,王樹青,王衛(wèi)平,曹誼華.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5(04)
[10]分子水平重油表征技術開發(fā)及應用[J]. 田松柏,龍軍,劉澤龍.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5(02)
博士論文
[1]重質油雜原子化合物分子組成定量分析方法[D]. 胡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7
[2]低階煤及其液化產物的分子組成分析[D]. 倪洪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6
本文編號:3667879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1.2 重質油亞組分常用分離方法
1.2.1 蒸餾分離
1.2.2 柱層析分離
1.2.3 酸堿萃取分離
1.2.4 萃取色譜分離
1.3 重質油分子組成的常用分析方法
1.3.1 GC/MS
1.3.2 GC×GC-TOF MS
1.3.3 FT-ICR MS
1.4 重質油的高分辨質譜分析
1.4.1 含硫化合物
1.4.2 含氮化合物
1.4.3 含氧化合物
1.4.4 瀝青質組成結構分析
1.4.5 FT-ICR MS的定量分析
1.5 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1.5.1 研究對象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內容
1.5.4 技術路線
1.6 小結
2 煤直接液化重質油的基本性質及分離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實驗試劑
2.2.2 基本物性測定方法
2.2.3 減壓蒸餾分離方法
2.2.4 四組分分離方法
2.2.5 瀝青質亞組分分離方法
2.3 結果與討論
2.3.1 煤直接液化重質油基本性質與石油基重質油差異性分析
2.3.2 減壓蒸餾分離結果
2.3.3 四組分分離結果
2.3.4 瀝青質亞組分分離結果
2.4 小結
3 煤直接液化重質油中化合物的組成結構表征
3.1 引言
3.2 實驗儀器
3.3 飽和分中烴類化合物的分子組成研究
3.3.1 GC/MS
3.3.2 GC×GC TOF MS
3.3.3 GC-FI TOF MS
3.4 芳香分中雜原子化合物的分子組成研究
3.4.1 含硫化合物
3.4.2 含氮化合物
3.4.3 含氧化合物
3.5 膠質和瀝青質混合物組分中雜原子化合物的分子組成研究
3.5.1 含硫化合物
3.5.2 含氮化合物
3.5.3 含氧化合物
3.6 煤直接液化重質油窄餾分極性亞組分中雜原子化合物分子組成研究
3.6.1 芳香分
3.6.2 膠質和瀝青質混合物
3.7 小結
4 瀝青質亞組分雜原子化合物的分子表征和含硫化合物的定量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儀器
4.3 瀝青質亞組分中雜原子化合物的分子組成研究
4.3.1 含硫化合物
4.3.2 含氮化合物
4.3.3 含氧化合物
4.4 含硫化合物的初步定量研究探討
4.5 小結
5 結論與創(chuàng)新點
5.1 結論
5.2 創(chuàng)新點
5.3 未來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分子質量的煤瀝青芳香分組成結構表征[J]. 吳艷,顏丙峰,趙淵,胡發(fā)亭. 煤炭學報. 2018(11)
[2]渣油加氫轉化前后瀝青質的分子組成變化[J]. 王威,董明,蔡新恒,宋春俠,劉穎榮,劉澤龍,田松柏. 中國科學:化學. 2018(04)
[3]低溫煤焦油分子組成與加氫轉化[J]. 史權,徐春明,張亞和,劉旭霞,崔德春,郭小汾,龍銀花,王銳. 中國科學:化學. 2018(04)
[4]沙特常壓渣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子組成表征[J]. 劉美,劉金東,趙德智,段林海. 化工進展. 2017(02)
[5]加氫渣油中瀝青質的加氫再轉化性能[J]. 王紅,王子軍,王翠紅,佘玉成,王威.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6(05)
[6]中低溫煤焦油瀝青質的分析表征[J]. 朱永紅,黃江流,淡勇,王磊,李穩(wěn)宏,李冬.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6(02)
[7]神府煤液化油加氫精制過程中硫氮化合物分布的變化[J]. 黃澎,張曉靜,毛學鋒,李偉林. 燃料化學學報. 2016(01)
[8]中低溫煤焦油重組分分離與表征[J]. 孫智慧,李穩(wěn)宏,馬海霞,李冬,田盼盼,牛夢龍. 煤炭學報. 2015(09)
[9]渣油加氫處理后瀝青質組成和結構的變化[J]. 黃玉萍,韓江華,王樹青,王衛(wèi)平,曹誼華.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5(04)
[10]分子水平重油表征技術開發(fā)及應用[J]. 田松柏,龍軍,劉澤龍.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5(02)
博士論文
[1]重質油雜原子化合物分子組成定量分析方法[D]. 胡淼.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7
[2]低階煤及其液化產物的分子組成分析[D]. 倪洪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6
本文編號:366787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6678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