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負載型固體超強酸催化的蒙東褐煤的加氫轉化

發(fā)布時間:2020-11-12 16:33
   加氫裂解反應是煤直接液化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活性催化劑的制備是煤炭液化中的關鍵技術。本課題將三氟甲磺酸(TFMSA)浸漬于凹凸棒土(AP)上,制備了負載型固體酸催化劑TFMSA/AP,并對其進行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掃描電鏡-電子能譜儀(SEM-EDS)、X射線衍射儀(XRD)、比表面積孔徑分析儀(BET)、光電子能譜儀(XPS)和NH3程序升溫脫附儀(NH3-TPD)等多種手段表征分析,結果表明TFMSA在載體表面及孔隙中有效負載,載體與活性組分之間存在相互作用,TFMSA/AP具有超強酸性,酸含量為1.02 mmol/g。以二(1-萘)甲烷(DNM)、苯基芐基醚(BOB)作為探針反應,考察催化劑的活性,并優(yōu)化反應條件,結果表明TFMSA/AP對DNM和BOB均具有很高的催化裂解活性,兩者的轉化率分別為87%和98%。以蒙東褐煤(ML)的萃余殘渣(MLER)和熱溶殘渣(MLTDR)作為研究對象,在TFMSA/AP催化作用下進行催化加氫裂解(CHC),并用非催化加氫裂解(NCHC)作為對比實驗,通過GC/MS對MLER和MLTDR的CHC和NCHC所得可溶組分(SPs)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TFMSA/AP對煤殘渣加氫裂解的催化作用。MLER和MLTDR的CHC收率均明顯大于NCHC收率,且CHC所得SPs中芳烴、酚類、含硫化合物(SCOCs)和含氮化合物(NCOCs)含量均高于NCHC,說明TFMSA/AP對煤殘渣大分子結構中芳烴和酚類的生成以及硫和氮元素脫除有顯著的促進作用,MLER和MLTDR中CHC所得SPs中酚類的含量最高,且苯酚的同系物在酚類中所占比重最大,芳烴含量次之,苯的同系物在芳烴中所占比重最大,而NCHC所得SPs中酯類的含量最高,乙酯類的同系物在酯類中所占比重最大。選取含Car–Calk鍵烷基芳烴和含C–O鍵的烷基芳醚作為煤相關模型化合物考察TFMSA/AP的催化加氫裂解機理。結果表明TFMSA/AP釋放的質子選擇性進攻芳環(huán)的取代位和轉移到醚橋鍵的氧原子上導致Car-Calk和C-O橋鍵斷裂分別是烷基芳烴和芳醚發(fā)生加氫裂解反應的關鍵步驟;诤珻ar–Calk和C–O橋鍵的兩類模型化合物的裂解機理,并結合煤殘渣CHC和NCHC所得SPs的族組分分布,揭示了煤樣中芳烴和酚類的生成機理。
【學位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TQ529.1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煤的結構研究
    1.3 煤直接液化技術背景
    1.4 煤直接液化中的催化劑
    1.5 研究內(nèi)容及意義
2 實驗部分
    2.1 蒙東褐煤的預處理
    2.2 試劑與儀器
    2.3 催化劑的制備與表征
    2.4 實驗方法與步驟
    2.5 產(chǎn)物分析
3 催化劑表征與反應性能
    3.1 催化劑TFMSA/AP的FTIR表征
    3.2 催化劑TFMSA/AP的SEM-EDS表征
    3.3 催化劑TFMSA/AP的XRD表征
    3.4 催化劑TFMSA/AP的BET表征
    3.5 催化劑TFMSA/AP的XPS表征
    3.6 催化劑TFMSA/AP的NH3-TPD表征
    3.7 DNM的催化加氫裂解反應條件優(yōu)化
    3.8 BOB的催化加氫裂解反應條件優(yōu)化
    3.9 本章小結
4 MLER和MLTDR的表征分析
    4.1 元素分析
    4.2 紅外光譜分析
    4.3 熱失重分析
    4.4 XPS分析
    4.5 本章小結
5 MLER和MLTDR的催化加氫裂解反應
    5.1 反應收率
    5.2 MLER和MLTDR中催化和非催化可溶組分的GC/MS分析
    5.3 本章小結
6 TFMSA/AP催化ML殘渣加氫裂解反應機理探討
    6.1 DNM的催化加氫裂解反應機理分析
    6.2 BOB的催化加氫裂解反應機理分析
    6.3 MLER和MLTDR催化加氫裂解反應機理
    6.4 本章小結
7 結論與創(chuàng)新點
    7.1 結論
    7.2 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附錄
作者簡歷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忠霄;殷蓉;李景印;王德松;;聚苯胺改性負載型納米二氧化鈦的研究[J];無機鹽工業(yè);2007年12期

2 楊洪麗;李為民;姚建;;鈣基負載型固體堿催化酯交換反應活性評價[J];燃料化學學報;2008年02期

3 韓俊杰;;負載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分子設計[J];化學工程師;1993年02期

4 董文庚,郎志敏,陳學誠;一種負載型重金屬離子富集劑的制備及初步應用[J];河北輕化工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5 林凱;辛嘉英;陳丹丹;張?zhí)m軒;王艷;夏春谷;;負載型納米金催化葡萄糖氧化研究進展[J];分子催化;2014年01期

6 李峰,許可,李蕾,王作新,段雪;硅膠負載型硫酸鋯表面相結構的理論研究[J];化學學報;2000年02期

7 黃寶琛;賀繼東;徐玲;周健松;蔡明;唐學明;;負載型鈦系催化劑合成高反1,4—聚異戊二烯的研究[J];青島化工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8 賀繼東,王娟;負載型鈦催化劑催化異戊二烯溶液聚合動力學[J];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2000年03期

9 李小紅;鄭旭煦;侯苛山;;負載型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研究進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吳沛成,忻新泉,戴安邦,張毓昌;負載型草酸鐵(Ⅲ)的光分解研究[J];科學通報;1984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熊君;硅基負載型離子液體催化氧化燃油脫硫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5年

2 陳加利;高分散負載型鈀基金屬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其催化加氫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4年

3 鄭維時;基于酚醛樹脂微球為模板的負載型貴金屬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質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4 吳海強;負載型點擊聚合催化劑的探索[D];浙江大學;2016年

5 周硼;硫酸衍生固體酸—負載型硫酸及其鹽和磺酸樹脂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6 王佳;層狀前驅體制備高分散負載型納米鎳基催化劑及其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7 辛俊娜;高分散負載型納米Pd基加氫催化劑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8 李凝;負載型納米ZrO_2/Al_2O_3復合載體及Ni基催化劑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忱;負載手性金屬銠和銥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2 李志雄;負載型銅基催化劑CO_2加氫合成甲醇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3 虞加歡;負載型納米鈀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在Suzuki交叉偶聯(lián)中的應用[D];上海應用技術學院;2015年

4 何莎;光沉積和錨定法制備負載型金屬催化劑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5 韓瑞瑞;載體和助活性組分對負載型Pt基納米金屬催化劑結構與催化加氮性能的影響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6 趙威;負載型鈣鈦礦催化氧化NO性能及其抗硫機理研究[D];湘潭大學;2015年

7 尚會姍;負載型Pt基納米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對4-硝基苯酚加氫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8 羅啟文;固相法制備負載型酚類防老劑及其在丁苯橡膠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9 趙琛;磁性負載型超強酸催化的錫林浩特褐煤的加氫裂解[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10 張棟棟;負載型鐵催化的興和褐煤的加氫轉化[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809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8809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b2d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