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NO反應中氮遷移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
【學位單位】: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TQ5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士逯;;電鍍使用的主要金屬化合物性質(二)[J];電鍍與精飾;1987年04期
2 王士逯;;電鍍使用的主要金屬化合物性質(三)[J];電鍍與精飾;1987年05期
3 劉金貴;;金屬化合物的前景可觀[J];上海金屬.有色分冊;1988年03期
4 王士逯;;電鍍使用的主要金屬化合物性質(五)[J];電鍍與精飾;1988年01期
5 彭鐵輝;金屬化合物熱容計算公式[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6 馬懷柱;余永飛;葉鐘文;;對氧氣和水汽敏感的有機鑭系金屬化合物單晶分裝技術[J];化學通報;1988年10期
7 張正之;王序昆;于Ya;;高還原性的單核羰基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及反應[J];化學通報;1990年11期
8 David John Cole-Hamlltom;閻圣剛;;烷基金屬化合物的制備[J];低溫與特氣;1993年02期
9 成運;違背常理的金屬化合物[J];國外科技動態(tài);1994年04期
10 戴長飛;;用途廣泛的乙酰丙酮配位金屬化合物[J];精細化工信息;198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春光;李偉聰;程玨;;二價金屬化合物催化苯酚與甲醛反應及結構表征[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2 陳霞;郗芳;李文葉;劉滇生;;橋聯吡啶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及結構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四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5年
3 賈俊;劉玉霞;劉一真;劉振中;陶京朝;;聚合物固載芳亞胺環(huán)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A];第三屆全國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4年
4 武志堅;王靜;;半金屬化合物理論研究[A];第六屆全國物理無機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唐曉燕;李紅喜;;含季銨鹽型兩性硫醇(酚)配體的第11和12族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和結構化學[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6 王濤;郝新奇;?↓;龔軍芳;宋毛平;;新型Pd-CNN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7 趙媛媛;張明瑜;陳保國;張堅;孫家鐘;;B_(32)及其金屬化合物MB_(32)的結構和穩(wěn)定性的理論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量子化學學術會議暨慶祝徐光憲教授從教六十年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莊永忠;曹昌盛;彭宇;龐廣生;施展;史延慧;;雙核NHC鈀金屬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9 杜燕萍;胡滿成;李淑妮;;[Rb_2(HSsal)](H_2O)的合成與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趙海燕;蔡斌;楊柏楓;賀歡;楊國昱;;3d-4f金屬取代、修飾及連接的金屬-氧簇的合成與結構[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鄒平飛 李堅;3.2億元金屬化合物項目落戶城東港區(qū)[N];九江日報;2011年
2 ;日本開發(fā)出微粉末熔射技術[N];中國冶金報;2002年
3 田書振;一種氧化鋁吸附劑的制備方法[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楊杰;氣氛和金屬化合物對飛灰二惡英低溫影響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2 楊龍華;金屬化合物和金屬酶催化反應機理的理論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3 袁世芳;氮雜烯丙基金屬化合物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4 白生弟;硅橋聯雙脒基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和硅基取代甲基鋰與腈的反應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5 李燦;計算機模擬金屬化合物電子結構,晶體結構及其性能[D];吉林大學;2011年
6 段新娥;多齒氮配體金屬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7 萬莉;新型[NXO](X=N,C)三齒配體的設計、IVB族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及在烯烴聚合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3年
8 童紅波;含氮硅取代基的胺基金屬化合物合成、結構及催化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巧;吡咯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反應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2 趙建平;基于脒基的鋁、鉀、鈷金屬化合物的合成與結構[D];山西大學;2015年
3 李婕;胍基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4 云維采;金屬化合物對木材的阻燃改性研究[D];青島大學;2015年
5 廖鈞紅;典型金屬化合物影響飛灰中二VA英生成的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6 廖紅云;雙吡啶亞胺異吲哚稀土金屬烷基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共軛二烯烴聚合中的應用[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7 吳強;金屬化合物內填充碳納米管/環(huán)氧樹脂多孔薄膜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8 尹書劍;煤焦—NO反應中氮遷移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年
9 李華;茶多酚及其金屬化合物構效關系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王前義;β-二亞胺金屬化合物的反應與催化[D];山西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193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81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