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晶石型鈷酸鎳基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
【圖文】: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片,可以看出納米片的表面是粗糙的,是由小的納米粒子堆積而成。NCO 納米花寸和形貌與 CO 很相似,只是其構成單元納米片的堆積程度更加密集,如圖 2.4(圖 2.5(b)所示。圖 2.4(c-e)和圖 2.5(c-e)中的 TEM 和 SEM 照片表明 ZNC米花的直徑約為 500-600 nm,Zn 離子的摻雜量不同,并不會改變 NCO 的形貌,只 CO 相比,,摻雜 Zn 離子后的樣品尺寸有所減小。而自組裝而成 ZCO 納米花的納米量明顯減少(圖 2.4(f)和圖 2.5(f))。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Q426;TQ11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根土,宋子玉,陳康寧;低氫超鎳硫陰極的研究[J];化學世界;1988年10期
2 范懷瑞;黃劍鋒;馮亮亮;;二硫化三鎳膜材料的表面修飾及電催化性能的研究[J];陶瓷;2018年06期
3 趙曉娟;戴宗;鄒小勇;;殼聚糖-銅復合物修飾電極對過氧化氫電催化性能的研究[J];分析測試學報;2011年04期
4 趙紅曉;李靜;徐慧芳;劉富生;;Pt-Fe_3O_4/C復合材料的合成及對乙醇的電催化性能[J];電源技術;2015年06期
5 馬建春;張軍;牛晶晶;王晉枝;劉歡;邵佳慧;;納米金/垂直陣列碳納米管修飾銅電極的制備及其對曲酸的電催化性能研究[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6年11期
6 杜朝軍,李金輝,鄭盛會;電沉積鉬合金及其電催化性能[J];電鍍與涂飾;2004年04期
7 杜朝軍,李金輝,鄭盛會;電沉積鉬合金及其析氫電催化性能研究[J];化工技術與開發(fā);2004年05期
8 趙紅曉;王豪杰;何寶明;姜子龍;劉奇;;Pt-NiO/C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對乙醇的電催化性能[J];貴金屬;2013年03期
9 林文修,言枝;Mo-Ni合金電沉積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J];化學通報;1995年11期
10 李桂華;山廣祺;曹叢;李婷;婁來常;曲德建;;火試金分金卷對甲醇的電催化性能[J];貴金屬;2017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新軍;宋洋;劉曉琳;詹天榮;侯萬國;;基于氨基功能化離子液體修飾的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固定血紅蛋白的直接電化學和電催化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集(第二分會)[C];2015年
2 張建民;石秋芝;;氫析出電催化劑及其電催化性能[A];第八屆全國大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雪泳;蔣新征;;鈷鎢合金電鍍及其電催化性能的研究[A];2001年全國電子電鍍年會論文集[C];2001年
4 崔春華;俞書宏;;非水溶劑電化學構筑貴金屬納米顆粒管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0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5 王明涌;陳金華;劉博;樊楨;曠亞非;;鉑和鉑釕納米顆粒在碳納米管表面的自發(fā)沉積及其電催化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6 白正宇;胡傳剛;徐鵬樂;楊林;;不同結構添加劑對鈀納米晶的形成及電催化性能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0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7 魏杰;許凱冬;王芳;楊玉光;張忠林;;雜多酸修飾多晶鉑電極的電催化性能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8 程方益;李淳;韓曉鵬;杜婧;陳軍;;尖晶石型3d金屬氧化物的可控制備與電催化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無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k納米無機化學[C];2015年
9 何艷貞;張彬;韓喜江;徐平;;聚吡咯衍生摻雜碳材料的制備及電催化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無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L能源材料化學[C];2015年
10 袁定勝;陳俊智;劉應亮;;掃描電位沉積Bi-Pt合金及其電催化性能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國電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曼;尖晶石型鈷酸鎳基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年
2 邱曉雨;模板法合成中空貴金屬基納米材料及電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年
3 魯海勝;Co和Fe基MOFs及其衍生物的制備與電催化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8年
4 吳登峰;金屬合金納米催化劑的結構優(yōu)化合成及電催化性能調(diào)控[D];北京化工大學;2018年
5 蔡釗;過渡金屬基納米結構的設計與電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8年
6 趙浙菲;WO_3基納米材料的界面工程及光電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8年
7 韓會娟;MOFs衍生的鈷/鎳基一維納米組裝結構的可控合成及電催化性能[D];河南師范大學;2018年
8 趙杰;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催化劑的合成、表征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陳趙揚;碳化鎢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李美超;導電聚合物的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曲景艷;多酸@MIL-101衍生的復合納米材料的制備與電催化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年
2 蔡敏敏;鈷/鎳基復合電極制備與電催化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19年
3 明芳望;過渡金屬硫族化物的可控合成及其光/電催化性能[D];廈門大學;2017年
4 肖櫸奕;鈷基二元金屬硫化物/氧化物復合材料的制備及電催化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8年
5 王蔓蔓;金屬有機骨架衍生鎳基材料的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
6 寧瑤瑤;Ni-Co基納米陣列的構筑及其電催化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8年
7 陳甜甜;Co基MOFs衍生復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電催化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9年
8 付月;過渡金屬/氧化物@碳材料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研究[D];蘇州大學;2018年
9 李瑞;Pt基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電催化性能研究[D];河南大學;2018年
10 鄧佩琴;二維材料/鎳基材料復合納米結構的設計及其光/電催化性能研究[D];南昌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931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69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