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楊醛—吡咯亞胺配合物對乙烯聚合催化研究
【圖文】:
圖 1-1 幾種常見的雜環(huán)配體結構Fig.1-1 Several common heterocyclic ligand structures3 水楊醛亞胺鈦過渡金屬聚烯烴催化劑水楊醛亞胺配體是一類具有良好配位性能的 N,O 多齒配體,這類配體的氮原子所帶的孤電子對可以進攻帶有正電荷的碳原子完成親核加成反應進發(fā)生脫水縮合反應形成水楊醛亞胺希夫斯堿及金屬螯合物[30]。當人們發(fā)現醛亞胺鈦金屬配合物可被用于催化乙烯聚合之后,引發(fā)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者類配體在烯烴聚合催化劑方面的研究熱潮,并且水楊醛亞胺配體的合成工藝比較簡單,人們發(fā)現這類配體可以通過調節(jié)水楊醛亞胺配體上面各個位置的基與過渡金屬形成穩(wěn)定性更高的配合物,還能夠通過改變催化活性中心、金性中心數量以及活性中心附近的空間位阻效應來修飾形成配合物的空間結而實現對乙烯聚合活性、聚合產物及產物選擇性的調控。Suzuki[31]最先采用醛亞胺前過渡金屬配合物應用在乙烯聚合催化反應中,他在水楊醛亞胺配體入了強的吸電子基團后發(fā)現,強的吸電子基團可以提高催化劑在烯烴聚合反
A. calculated for C14H13ON: C 79.6%; H 6.16%; N 6.64%; O 7.58%. found: C 79.2%;H 6.14%; N 6.68%; O 7.61%.2-[[(3-甲氧基苯-1-基)亞胺基]甲基]-酚(4b)分別稱取(0.7952g,0.0071mol)3-甲氧基苯胺和(0.8675g,0.0071mol)的水楊醛油狀液體加入 25mL 的小燒杯中,放于微波反應器中,調節(jié)微波反應器的功率為中火,控制反應時間為 6 分鐘后,開始反應,反應結束后反應固體顆粒消失并且反應液的顏色加深呈橙色,向反應液中加入足量的乙醇溶液靜置隔夜,24h 后有晶體顆粒析出,過濾除去溶劑得到的晶體呈橙色如圖 2-3 所示,用低溫保存的無水乙醇溶液淋洗 3-4 次,將所得產品烘干、收集,,產率為 69.1%,M.p:74.2~76.4℃,FT-IR (KBr): νOH=3348cm-1; νC=N=1634cm-1;1H NMR (400 MHz, CDCl3, ppm) δ:7.89(s,1H,-OH),6.85(m,3H,ph-H),6.67(m,3H, ph-H),6.62(s, 1H,ph-H),6.53(s,1H,ph-H), 2.92(s, 3H, ph-OCH3), 2.12(d, 1H, -HC=N-); IR ν : 3 441(OH),1 614(C=N);E. A. calculated for C13H11O2N: C 74.01%; H 5.73%; N 6.17%; O 14.09%. Found: C74.22%; H 5.75%; N 6.13%; O 14.45%.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Q426;TQ325.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秉人;;鼓泡法表面張力的測定及在氯乙烯聚合試驗中應用[J];沈陽化工;1987年02期
2 鞠永洪;自制爆破帽及使用情況[J];蘭化科技;1988年03期
3 施惠英;;聚氯乙烯可以引起塵肺[J];職業(yè)與健康;1988年02期
4 林兆祥;;美國專利2,230,654四氟乙烯聚合物[J];含氟材料;1988年04期
5 唐士培,于波;茂鋯-鋁氧烷均相催化體系烯烴聚合的研究 Ⅱ.乙烯聚合和乙烯包囊聚合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1989年06期
6 潘祖仁;;氯乙烯聚合化學和聚合工程[J];石油化工;1989年08期
7 鄭國漢;;氯乙烯聚合新技術[J];合成樹脂及塑料;1989年04期
8 李天化;提高我廠氯乙烯聚合收率的途徑與對策[J];聚氯乙烯;1999年04期
9 趙盛基;聚乙烯聚合出料閥的改造[J];石油化工設備;1996年04期
10 王生龍;鑭系元素化合物在乙烯聚合中的催化行為[J];應用化學;1983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紹峰;左偉偉;張樹;郝鵬;孫文華;;乙烯聚合的鈦系催化劑設計合成和催化性能研究[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7年
2 孫文華;楊文泓;曾艷寧;杜世振;黃傳兵;;單純乙烯聚合制備彈性體樹脂[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十分會:高分子[C];2016年
3 姜明財;王金萍;趙永博;李三喜;;氯化鎂醇和物和蒙脫土復合球形載體負載的鐵系后過渡催化劑用于乙烯聚合[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7年
4 陳謙;李彥國;汪永強;張寶軍;李悅生;;負載α-雙亞胺鎳催化劑的乙烯聚合[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7年
5 孫文華;楊文泓;曾艷寧;杜世振;黃傳兵;;單純乙烯聚合制備彈性體樹脂[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十一分會:應用化學[C];2016年
6 王世波;劉東兵;黃汝彬;毛炳權;;溫度對不同鐵系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的影響[A];中國化工學會2003年石油化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孫文華;唐秀波;張東恒;介素云;張聞;馬志;;鐵配合物催化的乙烯聚合與齊聚[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孔少亮;張文娟;郭存悅;孫文華;;吡啶環(huán)己酮二亞胺鐵鈷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2)[C];2012年
9 劉恒;賈翔宇;畢吉福;代全權;白晨曦;張學全;;吡啶雙亞胺酰氯后過渡金屬體系催化乙烯聚合[A];第十七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1)[C];2012年
10 胡海斌;高海洋;張玲;伍青;;α-胺基亞胺鎳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利東;助催化劑對鐵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的影響及具有寬峰/雙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的制備[D];浙江大學;2005年
2 劉希杰;雙亞甲基芳香橋雙核茂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聚合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聶玉靜;鈦鋯雙核茂金屬和非茂鈦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D];浙江大學;2007年
4 徐人威;氯化鎂負載非茂單活性中心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6年
5 義建軍;幾類半茂鈦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研究[D];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2001年
6 徐永進;后過渡金屬催化乙烯聚合及其催化乙烯與極性單體共聚合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朱鵬飛;氯乙烯聚合過程建模與質量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班青;碳橋聯同核和異核茂金屬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行為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9 許崇杰;鎳配合物和鈦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烯烴聚合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10 宰少波;吡啶氨基鎳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活性聚合研究[D];中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一凡;新型水楊醛—吡咯亞胺配合物對乙烯聚合催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9年
2 李彪;胺三酚四齒配體及其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質研究[D];吉林大學;2018年
3 王晶晶;含吡啶基茂金屬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反應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7年
4 鄭云江;(NH_4)_2SO_4改性Cr/V雙金屬催化劑的制備及乙烯聚合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8年
5 鄒文平;鎳和鈀催化劑在烯烴聚合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6 巴俊軍;基于喹啉環(huán)的N~∧N~∧N三齒配體的鈷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聚合反應的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周志英;蒙脫土層間結構對后過渡金屬催化乙烯聚合反應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4年
8 黃海兵;新型苯基取代雜環(huán)非茂金屬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9 朱棟棟;蒙脫土負載后過渡金屬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D];浙江大學;2007年
10 王秋紅;乙烯聚合反應撤熱能力的優(yōu)化及其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153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61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