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河道基于坡腳沖刷的崩岸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03 20:51
一直以來,長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現(xiàn)象頻繁,嚴重威脅堤防安全和航道穩(wěn)定。隨著長江經濟帶戰(zhàn)略的延伸推動,兩岸的人口和資源越來越密集,航運量也不斷提升,防止崩岸的頻繁發(fā)生顯得尤為重要。為進一步探索崩岸發(fā)生的內在機理,開展長江中下游河道基于坡腳沖刷的崩岸試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歸納和分析長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頻發(fā)河段具體特征的基礎上,借助理論分析及物理試驗等手段展開自然岸坡條件下崩岸試驗研究,定性描述了崩岸過程中水下岸坡表面的沖刷演變過程并定義了坡腳區(qū)域;從防治崩岸的角度出發(fā)展開護岸岸坡條件下崩岸試驗研究,對比和分析了不同護岸結構(散體護岸和排體護岸)的沖刷演變特征,不同守護寬度及不同重點守護區(qū)域(坡趾區(qū)域和坡腳區(qū)域)的守護效果,得到一種較為經濟、有效的護岸布置形式。具體結論如下:1.自然岸坡條件下崩岸試驗研究表明,水流沖刷過程中岸坡近水面附近演變形成月牙型沙波,與月牙型沙波相連的坡趾方向演變?yōu)閹钌巢?兩種沙波平順連接;崩岸過程中部分岸坡泥沙將沿月牙型沙波、帶狀沙波的波谷深槽,自近水面附近向坡趾方向劇烈地橫向輸移;水下坡腳區(qū)域以月牙型沙波為輸沙載體,且持續(xù)發(fā)生縱向、橫向輸沙。2.護岸岸坡條件下崩岸...
【文章來源】: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枝城段崩岸?圖1.2下荊江段崩岸??[3]
退水期強度大的特點。從平面形態(tài)來看,窩崩呈明顯的圓弧狀,其崩岸長度(平行水流??方向)從幾十米至數(shù)百米不等,且崩退深度(垂直水流方向)一般大于崩岸長度的二分??之一,如圖1.3、圖1.4所示。此外目前也發(fā)現(xiàn)了以連續(xù)窩崩形式存在的典型崩岸段,如??北碾子灣、寡婦夾等。經調查,長江中下游河道中的窩崩一般發(fā)生在砂土層頂板較低,??粘性土層覆蓋較厚,且受水流沖刷嚴重的河段。目前認為窩崩發(fā)生前,由分界面水流摻??混提供回流能量,坡腳處土體往往己部分受沖流失,以致岸坡整體穩(wěn)定性下降,土體內??部出現(xiàn)弧形裂縫,隨后整體滑挫向下。??圖1.3茅林口窩崩?圖1.4寡婦夾窩崩??部分呈“鴨梨狀”或者“Q型”外形的窩崩則稱為“口袋型”窩崩[13?14],此類窩崩曲率??較小,口門區(qū)較窄,而崩退深度與崩岸長度相比于口門區(qū)寬度則較大。目前針對“口袋??型”窩崩的分析主要以余文疇[11,13]為代表,即當水流與岸線交角較大或近岸單寬流量很??大時
圖1.7調關洗崩?圖1.8杜家汪洗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長江中下游護岸工程段崩岸原因分析——以彭興洲—江心洲段為例[J]. 高清洋,楊陽,程小兵,李曉星,王曉旭. 水道港口. 2017(01)
[2]長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 高清洋,李旺生,楊陽,王曉旭,李曉星. 水運工程. 2016(08)
[3]滲流潛蝕作用下堤岸的崩塌機理研究[J]. 姚志雄,周健,吳波.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15(09)
[4]水流沖刷過程中的邊坡臨界滑動場及河岸崩塌問題研究[J]. 蔣澤鋒,朱大勇,沈銀斌,王小金. 巖土力學. 2015(S2)
[5]黃河源草甸型彎曲河流的懸臂式崩岸機制[J]. 朱海麗,李志威,胡夏嵩,李國榮,宋路,付江濤. 水利學報. 2015(07)
[6]河道內水位變化對上荊江河段岸坡穩(wěn)定性影響分析[J]. 鄧珊珊,夏軍強,李潔,周美蓉. 水利學報. 2015(07)
[7]分層岸灘側蝕坍塌過程及其水動力響應模擬[J]. 假冬冬,黑鵬飛,邵學軍,張幸農. 水科學進展. 2014(01)
[8]下荊江二元結構河岸土體特性及崩岸機理[J]. 夏軍強,宗全利,許全喜,鄧春艷. 水科學進展. 2013(06)
[9]水力沖刷過程中塌岸淤床交互影響試驗[J]. 余明輝,申康,吳松柏,魏紅艷. 水科學進展. 2013(05)
[10]長江(鎮(zhèn)江——泰州段)崩岸地質災害類型、特征及成因機制[J]. 于俊杰,魏乃頤,蔣仁,勞金秀,馬雪,張宗言,趙玲. 資源調查與環(huán)境. 2013(02)
博士論文
[1]沖積河流岸灘崩塌機理的理論分析及試驗研究[D]. 王延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2003
碩士論文
[1]長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機理初析及崩岸治理[D]. 謝月秋.河海大學 2007
[2]長江江都嘶馬彎道沖刷深度研究[D]. 張偉.河海大學 2006
[3]長江江都嘶馬彎道崩岸災害機制及其預測[D]. 姜輝.河海大學 2006
[4]長江中下游崩岸機理的大型室內試驗研究[D]. 王路軍.河海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381838
【文章來源】: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10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枝城段崩岸?圖1.2下荊江段崩岸??[3]
退水期強度大的特點。從平面形態(tài)來看,窩崩呈明顯的圓弧狀,其崩岸長度(平行水流??方向)從幾十米至數(shù)百米不等,且崩退深度(垂直水流方向)一般大于崩岸長度的二分??之一,如圖1.3、圖1.4所示。此外目前也發(fā)現(xiàn)了以連續(xù)窩崩形式存在的典型崩岸段,如??北碾子灣、寡婦夾等。經調查,長江中下游河道中的窩崩一般發(fā)生在砂土層頂板較低,??粘性土層覆蓋較厚,且受水流沖刷嚴重的河段。目前認為窩崩發(fā)生前,由分界面水流摻??混提供回流能量,坡腳處土體往往己部分受沖流失,以致岸坡整體穩(wěn)定性下降,土體內??部出現(xiàn)弧形裂縫,隨后整體滑挫向下。??圖1.3茅林口窩崩?圖1.4寡婦夾窩崩??部分呈“鴨梨狀”或者“Q型”外形的窩崩則稱為“口袋型”窩崩[13?14],此類窩崩曲率??較小,口門區(qū)較窄,而崩退深度與崩岸長度相比于口門區(qū)寬度則較大。目前針對“口袋??型”窩崩的分析主要以余文疇[11,13]為代表,即當水流與岸線交角較大或近岸單寬流量很??大時
圖1.7調關洗崩?圖1.8杜家汪洗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長江中下游護岸工程段崩岸原因分析——以彭興洲—江心洲段為例[J]. 高清洋,楊陽,程小兵,李曉星,王曉旭. 水道港口. 2017(01)
[2]長江中下游河道崩岸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 高清洋,李旺生,楊陽,王曉旭,李曉星. 水運工程. 2016(08)
[3]滲流潛蝕作用下堤岸的崩塌機理研究[J]. 姚志雄,周健,吳波. 水力發(fā)電學報. 2015(09)
[4]水流沖刷過程中的邊坡臨界滑動場及河岸崩塌問題研究[J]. 蔣澤鋒,朱大勇,沈銀斌,王小金. 巖土力學. 2015(S2)
[5]黃河源草甸型彎曲河流的懸臂式崩岸機制[J]. 朱海麗,李志威,胡夏嵩,李國榮,宋路,付江濤. 水利學報. 2015(07)
[6]河道內水位變化對上荊江河段岸坡穩(wěn)定性影響分析[J]. 鄧珊珊,夏軍強,李潔,周美蓉. 水利學報. 2015(07)
[7]分層岸灘側蝕坍塌過程及其水動力響應模擬[J]. 假冬冬,黑鵬飛,邵學軍,張幸農. 水科學進展. 2014(01)
[8]下荊江二元結構河岸土體特性及崩岸機理[J]. 夏軍強,宗全利,許全喜,鄧春艷. 水科學進展. 2013(06)
[9]水力沖刷過程中塌岸淤床交互影響試驗[J]. 余明輝,申康,吳松柏,魏紅艷. 水科學進展. 2013(05)
[10]長江(鎮(zhèn)江——泰州段)崩岸地質災害類型、特征及成因機制[J]. 于俊杰,魏乃頤,蔣仁,勞金秀,馬雪,張宗言,趙玲. 資源調查與環(huán)境. 2013(02)
博士論文
[1]沖積河流岸灘崩塌機理的理論分析及試驗研究[D]. 王延貴.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2003
碩士論文
[1]長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機理初析及崩岸治理[D]. 謝月秋.河海大學 2007
[2]長江江都嘶馬彎道沖刷深度研究[D]. 張偉.河海大學 2006
[3]長江江都嘶馬彎道崩岸災害機制及其預測[D]. 姜輝.河海大學 2006
[4]長江中下游崩岸機理的大型室內試驗研究[D]. 王路軍.河海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3818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3818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