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葡萄雜交及自交后代果實糖酸含量遺傳變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9 16:56
本試驗以山葡萄‘雙優(yōu)’、山歐雜種‘北冰紅’、‘左優(yōu)紅’、歐亞種葡萄‘紅地球’及其雜交和自交后代為試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對親本及后代果實中主要的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組分與含量進行檢測,并對山葡萄糖酸的遺傳變異進行分析研究。主要結果如下:1.山葡萄及其后代果實中的可溶性糖主要為葡萄糖和果糖,有機酸主要為酒石酸和蘋果酸。2.正交組合‘雙優(yōu)’ב紅地球’后代的總糖含量平均值(167.9mg·g-1 FW)與其親中值(170.3mg·g-1 FW)較為接近,平均廣義遺傳力(H2)和遺傳傳遞力(Ta)分別是0.79和98.6%,表現(xiàn)為趨中變異。反交組合‘紅地球’ב雙優(yōu)’雜交后代總糖含量平均值(206.7mg·g-1 FW)高于含糖量較高的親本‘雙優(yōu)’(197.2mg·g-1 FW),平均廣義遺傳力(H2)和遺傳傳遞力(Ta)分別是0.88和121.4%,超親遺傳優(yōu)勢明顯,其中葡萄糖含量(118.0mg·g-1FW)增幅較大,遠高于親中值(88.8mg·g-1 FW)。正交組合酒石酸、總酸含量平均值(4.6mg·g-1 FM,7.4mg·g-1 FW)分別高于親中值(4.0mg·g-1 ...
【文章來源】:沈陽農業(yè)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國山葡萄的發(fā)展歷程及利用
1.1.1 山葡萄的概述
1.1.2 我國山葡萄的利用情況
1.1.3 山葡萄的經濟價值與營養(yǎng)價值
1.2 果實中可溶性糖和有機酸構成特點的研究
1.2.1 果實中可溶性糖構成特點的研究
1.2.2 果實中有機酸構成特點的研究
1.3 果實中可溶性糖和有機酸含量的遺傳研究
1.3.1 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研究
1.3.2 果實中可有機酸含量的遺傳
1.4 選題目的與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2.1.1 試驗試材
2.1.2 試驗試劑
2.1.3 試驗儀器設備
2.2 試驗方法
2.2.1 果實采收
2.2.2 樣品的處理及糖酸提取
2.2.3 糖酸測定的高效液相色譜條件
2.2.4 可溶性糖的定性定量
2.2.5 有機酸的定性定量
2.2.6 注意事項
2.3 測定指標的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糖酸標準品的線性關系
3.2 山葡萄果實中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組分的測定
3.2.1 山葡萄果實中可溶性糖組分的測定
3.2.2 山葡萄果實中有機酸組分的測定
3.3 山葡萄雜交及自交后代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分析
3.3.1 山葡萄雜交后代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分析
3.3.2 山葡萄自交后代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分析
3.4 山葡萄雜交及自交后代果實有機酸含量的遺傳分析
3.4.1 山葡萄雜交后代果實有機酸含量的遺傳分析
3.4.2 山葡萄自交后代果實有機酸含量的遺傳分析
3.5 山葡萄雜交及自交組合可溶性糖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5.1 山葡萄雜交組合可溶性糖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5.2 山葡萄自交組合可溶性糖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6 山葡萄雜交及自交后代有機酸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6.1 山葡萄雜交組合有機酸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6.2 山葡萄自交組合有機酸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4 討論
4.1 親本對后代果實糖酸含量的影響
4.2 葡萄果實糖酸遺傳模式的探討
4.3 親本糖酸組分及所占比例對葡萄育種中親本選配的指導
5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4年我國水果生產統(tǒng)計分析(二)[J]. 張放. 中國果業(yè)信息. 2016(01)
[2]桃地方品種果實糖酸主要組分的遺傳關聯(lián)分析[J]. 陳昌文,張佳卉,曹珂,朱更瑞,方偉超,王新衛(wèi),王力榮. 果樹學報. 2015(06)
[3]主要果樹果實品質遺傳改良與提升實踐[J]. 陳學森,郭文武,徐娟,叢佩華,王力榮,劉崇懷,李秀根,吳樹敬,姚玉新,陳曉流.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5(17)
[4]田間自然條件下葡萄黑痘病抗性鑒定[J]. 劉曉娟,萬然,王伯花,李智,王西平.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5(06)
[5]八個貴州地方桃品種果實甜酸風味品質分析[J]. 靳志飛,楊家全,陳紅,安華明. 植物科學學報. 2015(01)
[6]南高叢越橘品種‘Sapphire’和北高叢品種‘Berkeley’正反交后代果實糖酸組分含量的遺傳傾向[J]. 劉有春,魏永祥,王興東,劉成,蔣明三,張舵,袁興福,陶承光.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4(24)
[7]山葡萄綜合開發(fā)利用研究進展[J]. 崔長偉,劉麗媛,王華,李華,馬彤彤. 食品科學. 2015(13)
[8]糖酸組分及其對水果風味的影響研究進展[J]. 鄭麗靜,聶繼云,閆震. 果樹學報. 2015(02)
[9]‘早鐘6號’與西班牙大果枇杷品種雜交及其后代果實品質評價[J]. 宋紅彥,何小龍,喬燕春,黃彪,丘新源,胡又厘,徐社金,林順權.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5(01)
[10]山葡萄園病蟲害調查及綜合防治研究[J]. 劉迎雪,許培磊,艾軍,王振興,趙瀅,秦紅艷. 北方園藝. 2014(22)
博士論文
[1]鮮食葡萄果實糖酸組分遺傳及葡萄糖苷酶基因的表達研究[D]. 張國軍.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3
[2]梨有機酸組分及含量變化與遺傳鑒定[D]. 沙守峰.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2
[3]葡萄果實糖酸構成特點、遺傳規(guī)律及庶糖與相關代謝酶關系的研究[D]. 劉懷鋒.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葡萄雜交后代主要經濟性狀遺傳規(guī)律的研究[D]. 曹亞平.河南科技大學 2014
[2]不同栽培種梨果實糖酸含量特征及形成規(guī)律研究[D]. 姚改芳.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1
[3]梨種質資源風味品質評價及其代謝機理的初步研究[D]. 田長平.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0
[4]山葡萄種內、種間雜交后代果實糖、酸含量和霜霉病感病性狀遺傳規(guī)律的研究[D]. 鄭永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07
本文編號:3309703
【文章來源】:沈陽農業(yè)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國山葡萄的發(fā)展歷程及利用
1.1.1 山葡萄的概述
1.1.2 我國山葡萄的利用情況
1.1.3 山葡萄的經濟價值與營養(yǎng)價值
1.2 果實中可溶性糖和有機酸構成特點的研究
1.2.1 果實中可溶性糖構成特點的研究
1.2.2 果實中有機酸構成特點的研究
1.3 果實中可溶性糖和有機酸含量的遺傳研究
1.3.1 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研究
1.3.2 果實中可有機酸含量的遺傳
1.4 選題目的與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2.1.1 試驗試材
2.1.2 試驗試劑
2.1.3 試驗儀器設備
2.2 試驗方法
2.2.1 果實采收
2.2.2 樣品的處理及糖酸提取
2.2.3 糖酸測定的高效液相色譜條件
2.2.4 可溶性糖的定性定量
2.2.5 有機酸的定性定量
2.2.6 注意事項
2.3 測定指標的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糖酸標準品的線性關系
3.2 山葡萄果實中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組分的測定
3.2.1 山葡萄果實中可溶性糖組分的測定
3.2.2 山葡萄果實中有機酸組分的測定
3.3 山葡萄雜交及自交后代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分析
3.3.1 山葡萄雜交后代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分析
3.3.2 山葡萄自交后代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的遺傳分析
3.4 山葡萄雜交及自交后代果實有機酸含量的遺傳分析
3.4.1 山葡萄雜交后代果實有機酸含量的遺傳分析
3.4.2 山葡萄自交后代果實有機酸含量的遺傳分析
3.5 山葡萄雜交及自交組合可溶性糖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5.1 山葡萄雜交組合可溶性糖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5.2 山葡萄自交組合可溶性糖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6 山葡萄雜交及自交后代有機酸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6.1 山葡萄雜交組合有機酸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3.6.2 山葡萄自交組合有機酸含量的分離和頻率分布
4 討論
4.1 親本對后代果實糖酸含量的影響
4.2 葡萄果實糖酸遺傳模式的探討
4.3 親本糖酸組分及所占比例對葡萄育種中親本選配的指導
5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4年我國水果生產統(tǒng)計分析(二)[J]. 張放. 中國果業(yè)信息. 2016(01)
[2]桃地方品種果實糖酸主要組分的遺傳關聯(lián)分析[J]. 陳昌文,張佳卉,曹珂,朱更瑞,方偉超,王新衛(wèi),王力榮. 果樹學報. 2015(06)
[3]主要果樹果實品質遺傳改良與提升實踐[J]. 陳學森,郭文武,徐娟,叢佩華,王力榮,劉崇懷,李秀根,吳樹敬,姚玉新,陳曉流.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5(17)
[4]田間自然條件下葡萄黑痘病抗性鑒定[J]. 劉曉娟,萬然,王伯花,李智,王西平.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5(06)
[5]八個貴州地方桃品種果實甜酸風味品質分析[J]. 靳志飛,楊家全,陳紅,安華明. 植物科學學報. 2015(01)
[6]南高叢越橘品種‘Sapphire’和北高叢品種‘Berkeley’正反交后代果實糖酸組分含量的遺傳傾向[J]. 劉有春,魏永祥,王興東,劉成,蔣明三,張舵,袁興福,陶承光.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4(24)
[7]山葡萄綜合開發(fā)利用研究進展[J]. 崔長偉,劉麗媛,王華,李華,馬彤彤. 食品科學. 2015(13)
[8]糖酸組分及其對水果風味的影響研究進展[J]. 鄭麗靜,聶繼云,閆震. 果樹學報. 2015(02)
[9]‘早鐘6號’與西班牙大果枇杷品種雜交及其后代果實品質評價[J]. 宋紅彥,何小龍,喬燕春,黃彪,丘新源,胡又厘,徐社金,林順權.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5(01)
[10]山葡萄園病蟲害調查及綜合防治研究[J]. 劉迎雪,許培磊,艾軍,王振興,趙瀅,秦紅艷. 北方園藝. 2014(22)
博士論文
[1]鮮食葡萄果實糖酸組分遺傳及葡萄糖苷酶基因的表達研究[D]. 張國軍.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3
[2]梨有機酸組分及含量變化與遺傳鑒定[D]. 沙守峰.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2
[3]葡萄果實糖酸構成特點、遺傳規(guī)律及庶糖與相關代謝酶關系的研究[D]. 劉懷鋒.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葡萄雜交后代主要經濟性狀遺傳規(guī)律的研究[D]. 曹亞平.河南科技大學 2014
[2]不同栽培種梨果實糖酸含量特征及形成規(guī)律研究[D]. 姚改芳.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1
[3]梨種質資源風味品質評價及其代謝機理的初步研究[D]. 田長平.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0
[4]山葡萄種內、種間雜交后代果實糖、酸含量和霜霉病感病性狀遺傳規(guī)律的研究[D]. 鄭永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07
本文編號:330970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yylw/33097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