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桃花嶺公園植物景觀調查與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05 08:22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人們對城市環(huán)境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城市公園綠地是城市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一定的生態(tài)意義也可以起到美化城市環(huán)境的作用,因此對城市公園植物景觀進行相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實際意義。本文以長沙市桃花嶺公園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綜述、實地調查、綜合分析等調研方法,在對桃花嶺公園植物景觀整體現(xiàn)狀了解的基礎上,對園中植物景觀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1對公園中的人工植物種類與植物群落進行了詳細調查,桃花嶺公園人工植物景觀所涉及的園林植物共有103種,分屬于61科,其中排名靠前的禾本科和薔薇科分別有9種、7種,兩科共16種,占總數(shù)15.5%,地位較為突出。在103種植物中,喬木有26科37種,常綠喬木有19種,落葉喬木18種,常綠與落葉的成分比例約為1:1;灌木有21科28種,常綠灌木有18種,落葉灌木10種,常綠與落葉的成分比例約為2:1:草本有22科29種;藤本植物有4科5種:竹類植物4種:園中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較為豐富,主要以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小喬木—灌木—地被兩種模式構成,公園的植物景觀具有較強的層次感。2根據(jù)桃花...
【文章來源】:湖南農業(yè)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 植物景觀的相關概念
2 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相關研究概況
2.1 城市山地公園植物景觀營建研究現(xiàn)狀
2.2 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研究現(xiàn)狀
2.3 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研究現(xiàn)狀
3 研究目的與意義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義
4 研究內容與方法
4.1 研究內容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獻綜述法
4.2.2 實地調查法
4.2.3 綜合分析法
5 技術路線
第二章 桃花嶺公園概況
1 地理位置
2 自然環(huán)境條件
2.1 地形地貌
2.2 氣候條件
2.3 土壤條件
3 社會經(jīng)濟狀況
4 規(guī)劃布局
第三章 桃花嶺公園園林植物與群落配置模式調查與分析
1 園林植物種類調查分析
1.1 喬木樹種
1.2 小喬木樹種
1.3 灌木樹種
1.4 藤本植物
1.5 草本植物
1.6 竹類植物
2 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2.1 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
2.2 喬木—小喬木—灌木
2.3 喬木—小喬木
2.4 小喬木—灌木
第四章 桃花嶺公園主要區(qū)域植物景觀分析
1 入口區(qū)
1.1 入口區(qū)概況
1.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1.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2 景觀跌溪區(qū)
2.1 景觀跌溪區(qū)概況
2.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2.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3 景觀水庫區(qū)
3.1 景觀水庫區(qū)概況
3.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3.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4 特色水景區(qū)
4.1 特色水景區(qū)概況
4.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4.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5 匯水溪區(qū)
5.1 匯水溪區(qū)概況
5.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5.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第五章 植物與其它造園要素配置分析
1 植物與水體
1.1 各種水體
1.1.1 潭影湖
1.1.2 池塘
1.1.3 溪澗
1.2 島嶼
1.3 濱水
1.4 水面
2 植物與園路
2.1 主園路
2.2 次園路
2.3 園路局部
2.3.1 路面
2.3.2 路緣
2.3.3 路口
2.3.4 硬質鋪裝節(jié)點
2.3.5 交通環(huán)島
3 植物與建筑
3.1 墻基
3.2 角隅
3.3 入口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2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1:公園中主要喬木樹種名錄表
附錄2:公園中主要小喬木樹種名錄表
附錄3:公園中主要灌木樹種名錄表
附錄4:公園中主要藤本植物名錄表
附錄5:公園中主要觀賞花卉名錄表
附錄6:公園中主要竹類植物名錄表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古典園林到山地公園規(guī)劃設計[J]. 郝美彬,陳東田,周君. 中國農學通報. 2009(23)
[2]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園苦櫧群落的結構分析[J]. 童麗麗,許曉崗,關慶偉,湯庚國.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07(03)
[3]深圳市蓮花山公園植物景觀評價[J]. 王競紅,魏殿文,張崢嶸.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7(01)
[4]城市公園植物造景初探[J]. 丁豐華,胡希軍,熊奇志. 湖南林業(yè)科技. 2006(06)
[5]無想寺森林公園麻櫟次生林群落學特征[J]. 童麗麗,關慶偉,許曉崗,湯庚國. 浙江林業(yè)科技. 2006(05)
[6]論植物景觀設計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 李育全. 廣東園林. 2006(04)
[7]昆明市公園不同類型植物群落樹種多樣性比較[J]. 彭建松,肖輝. 西南林學院學報. 2006(03)
[8]深圳市中心公園園林植物配置淺析[J]. 陳碧梅.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6(17)
[9]對現(xiàn)代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理性思考[J]. 劉暢.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1)
[10]秦嶺北坡森林公園綜合評價模型研究[J]. 楊尚英.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6(01)
博士論文
[1]重慶主城區(qū)山地公園植物群落特征與景觀設計[D]. 張建林.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1
[2]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的研究[D]. 王競紅.東北林業(yè)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長沙市桃花嶺景區(qū)林相改造研究[D]. 王茜.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3
[2]西安市公園綠地植物景觀調查與評價[D]. 王旖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3
[3]杭州花港觀魚公園植物景觀分析研究[D]. 屠偉偉.浙江大學 2012
[4]哈爾濱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景觀評價[D]. 鄭巖.東北林業(yè)大學 2007
[5]重慶山地公園植物景觀構建研究[D]. 徐巧.西南大學 2006
[6]上海城市綠地植物群落現(xiàn)狀及綜合評價研究[D]. 方和俊.華東師范大學 2006
[7]城市園林植物群落生態(tài)結構研究與景觀優(yōu)化構建[D]. 易軍.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5
[8]山地城市公園綠地坡地景觀設計研究[D]. 余鵬.重慶大學 2005
[9]現(xiàn)代園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點”空間植物造景初探[D]. 江嵐.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4
[10]現(xiàn)代園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線性”空間植物造景意境研究[D]. 沈員萍.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65721
【文章來源】:湖南農業(yè)大學湖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 植物景觀的相關概念
2 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相關研究概況
2.1 城市山地公園植物景觀營建研究現(xiàn)狀
2.2 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研究現(xiàn)狀
2.3 城市公園植物景觀研究現(xiàn)狀
3 研究目的與意義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義
4 研究內容與方法
4.1 研究內容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獻綜述法
4.2.2 實地調查法
4.2.3 綜合分析法
5 技術路線
第二章 桃花嶺公園概況
1 地理位置
2 自然環(huán)境條件
2.1 地形地貌
2.2 氣候條件
2.3 土壤條件
3 社會經(jīng)濟狀況
4 規(guī)劃布局
第三章 桃花嶺公園園林植物與群落配置模式調查與分析
1 園林植物種類調查分析
1.1 喬木樹種
1.2 小喬木樹種
1.3 灌木樹種
1.4 藤本植物
1.5 草本植物
1.6 竹類植物
2 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2.1 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
2.2 喬木—小喬木—灌木
2.3 喬木—小喬木
2.4 小喬木—灌木
第四章 桃花嶺公園主要區(qū)域植物景觀分析
1 入口區(qū)
1.1 入口區(qū)概況
1.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1.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2 景觀跌溪區(qū)
2.1 景觀跌溪區(qū)概況
2.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2.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3 景觀水庫區(qū)
3.1 景觀水庫區(qū)概況
3.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3.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4 特色水景區(qū)
4.1 特色水景區(qū)概況
4.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4.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5 匯水溪區(qū)
5.1 匯水溪區(qū)概況
5.2 植物景觀設計分析
5.3 典型植物配置模式
第五章 植物與其它造園要素配置分析
1 植物與水體
1.1 各種水體
1.1.1 潭影湖
1.1.2 池塘
1.1.3 溪澗
1.2 島嶼
1.3 濱水
1.4 水面
2 植物與園路
2.1 主園路
2.2 次園路
2.3 園路局部
2.3.1 路面
2.3.2 路緣
2.3.3 路口
2.3.4 硬質鋪裝節(jié)點
2.3.5 交通環(huán)島
3 植物與建筑
3.1 墻基
3.2 角隅
3.3 入口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2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1:公園中主要喬木樹種名錄表
附錄2:公園中主要小喬木樹種名錄表
附錄3:公園中主要灌木樹種名錄表
附錄4:公園中主要藤本植物名錄表
附錄5:公園中主要觀賞花卉名錄表
附錄6:公園中主要竹類植物名錄表
致謝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古典園林到山地公園規(guī)劃設計[J]. 郝美彬,陳東田,周君. 中國農學通報. 2009(23)
[2]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園苦櫧群落的結構分析[J]. 童麗麗,許曉崗,關慶偉,湯庚國.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07(03)
[3]深圳市蓮花山公園植物景觀評價[J]. 王競紅,魏殿文,張崢嶸.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7(01)
[4]城市公園植物造景初探[J]. 丁豐華,胡希軍,熊奇志. 湖南林業(yè)科技. 2006(06)
[5]無想寺森林公園麻櫟次生林群落學特征[J]. 童麗麗,關慶偉,許曉崗,湯庚國. 浙江林業(yè)科技. 2006(05)
[6]論植物景觀設計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 李育全. 廣東園林. 2006(04)
[7]昆明市公園不同類型植物群落樹種多樣性比較[J]. 彭建松,肖輝. 西南林學院學報. 2006(03)
[8]深圳市中心公園園林植物配置淺析[J]. 陳碧梅.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6(17)
[9]對現(xiàn)代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的理性思考[J]. 劉暢.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1)
[10]秦嶺北坡森林公園綜合評價模型研究[J]. 楊尚英.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6(01)
博士論文
[1]重慶主城區(qū)山地公園植物群落特征與景觀設計[D]. 張建林.四川農業(yè)大學 2011
[2]園林植物景觀評價體系的研究[D]. 王競紅.東北林業(yè)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長沙市桃花嶺景區(qū)林相改造研究[D]. 王茜.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3
[2]西安市公園綠地植物景觀調查與評價[D]. 王旖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3
[3]杭州花港觀魚公園植物景觀分析研究[D]. 屠偉偉.浙江大學 2012
[4]哈爾濱城市公園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景觀評價[D]. 鄭巖.東北林業(yè)大學 2007
[5]重慶山地公園植物景觀構建研究[D]. 徐巧.西南大學 2006
[6]上海城市綠地植物群落現(xiàn)狀及綜合評價研究[D]. 方和俊.華東師范大學 2006
[7]城市園林植物群落生態(tài)結構研究與景觀優(yōu)化構建[D]. 易軍.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5
[8]山地城市公園綠地坡地景觀設計研究[D]. 余鵬.重慶大學 2005
[9]現(xiàn)代園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點”空間植物造景初探[D]. 江嵐.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4
[10]現(xiàn)代園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線性”空間植物造景意境研究[D]. 沈員萍.南京林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657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yylw/32657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