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農業(yè)論文 > 園藝論文 >

日中性小菊新品種選育及小菊開花期遺傳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7-09 14:36
【摘要】:日中性小菊開花不受光周期影響,大大節(jié)省了花期調控成本,在生產實踐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根據(jù)培育日中性小菊的育種目標,本研究綜合使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進行了種質資源調查,雜交親本選配和雜交后代篩選,最終獲得19個符合育種目標的小菊株系;并以雜交群體為試驗材料,使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對開花期進行遺傳分析,初步解析了日中性小菊開花期的遺傳規(guī)律。本研究獲得的主要結果如下:(1)根據(jù)培育株型大、分枝力強的日中性小菊新品種的育種目標,對119份小菊種質資源的株高、冠幅,盛花期、分枝密度等15個性狀進行了遺傳變異分析,并采用層次分析法和灰色關聯(lián)法篩選出24個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株系作為候選雜交親本。(2)以篩選的24個小菊株系為基礎,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計算了這24個小菊株系能組配的552個雜交組合間的遺傳距離;并通過對盛花期,株高,冠幅進行三維分析,篩選出了最適合作為母本和父本的株系,最終選配了 37個遺傳距離不同的雜交組合,雜交790個朵花,獲得6418粒種子。2018年選取9個遺傳距離不同的雜交組合播種,共獲得876株雜交后代。(3)根據(jù)天文臺對北京市日出日落時間的記錄,計算了 876株雜交后代處于柳芽頭,現(xiàn)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的光照長度,結合日中性小菊的定義篩選了109株日中性小菊雜交后代,并使用灰色關聯(lián)法和層次分析法篩選了 19個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株系。(4)植物數(shù)量性狀遺傳體系中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分析結果表明株高、冠幅、末花期3個性狀符合OMG模型,無主效基因控制,可能由受環(huán)境影響比較大的多基因控制。柳芽頭和現(xiàn)蕾期符合2MG-A模型,由兩對加性主基因控制;初花期和重瓣性符合2MG-ADI模型,由兩對加性-顯性-上位性基因控制;盛花期符合1MG-AD模型,由一對加性-顯性主基因控制;開花持續(xù)期符合2MG-AD模型,由兩對加性-顯性主基因控制;重瓣性符合2MG-ADI模型,由兩對加性-顯性-上位性基因控制。綜上所述,本文作者在對119份種質資源調查的基礎之上,組配了 37個雜交組合,并選取9個遺傳距離不同的雜交組合播種,獲得876株雜交后代,最終得到了19個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日中性小菊株系,并使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解析了日中性小菊開花期的遺傳規(guī)律。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681.9
【圖文】:

樹狀聚類圖,株系,小菊,聚類圖


值(表3.3)。逡逑3.2.2雜交親本的聚類分析逡逑采用離差平方和法對6個主成分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得到樹狀聚類圖(圖3.1)。逡逑根據(jù)聚類結果,若在遺傳距離20處繪制跳變線,24個株系基本按照自育和引進分為逡逑兩大類;若在遺傳距離為10處繪制跳變線,則可把24個株系分為6個群組,群組I逡逑內株系編號分別為邋D78、D90、D49、C27、D91、D61、C34、C60、H2、B200、388Q-15、逡逑CL388-3、183Q-5、388Q-298、183、388Q-76、A13;群組邋II邋內株系編號分別為邋A20、逡逑A63、82-81-19;群組III內的株系分別為12-95-39;群組IV內株系編號分別為White逡逑daisy、Maroon邋pride,群組IV邋內株系為邋Grape邋glow逡逑經計算,5個群組間可以形成552個雜交組合,群組間的平均遺傳距離為4.880逡逑(表邋3.1)。逡逑078|_逡逑D90f邐逡逑EW9邋 ̄邋 ̄逡逑C27——逡逑D91—]邐逡逑D61——逡逑C34逡逑C60—*逡逑H2邋?—邐邐邐逡逑B20C邐了一]逡逑388Q-1^邐__逡逑CL388^3邐逡逑1邋叫5!邐邐邋—逡逑388Q*298— ̄」邐邐邐逡逑183邐逡逑388Q-76^邐邋邐r邐邋1逡逑A13邐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萬祥;;人和小鼠的遺傳分析[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1987年02期

2 祁建民;鄭云雨;陳福強;盧浩然;;黃麻數(shù)量性狀的遺傳潛勢分析[J];福建農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3 田明寶;周賡堅;;試論世代平均數(shù)遺傳分析試驗中的樣本容量[J];萊陽農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4 盧宗凡;蘇敏;李夠霞;;輻矮1號小麥的矮化遺傳分析[J];陜西農業(yè)科學;1987年02期

5 余多慰;;人體一些正常性狀的遺傳分析[J];生物學通報;1987年01期

6 牟致遠;;小麥籽粒飽滿度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及其遺傳分析[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87年04期

7 王國平,羅寬,黃聲儀,萬文舉;四個水稻品種抗稻瘟病遺傳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1988年12期

8 裴新澍,傅愛軍;關于水稻雄性不育的遺傳分析[J];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1988年06期

9 俞志隆 ,徐阿炳 ,袁妙葆 ,朱睦元 ,王林濟;大麥抽穗期的遺傳分析[J];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年02期

10 朱孝達,王貴學,張澤;激光誘變小麥數(shù)量性狀的遺傳分析[J];激光雜志;198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芳權;楊杰;范方軍;王軍;朱金燕;李文奇;仲維功;;紫色果皮的延遲遺傳分析[A];江蘇省遺傳學會2014年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4年

2 周春宏;徐智斌;馮波;項超;王濤;;西藏地方小麥品種曲白春的抗條銹性遺傳分析[A];第六屆全國小麥基因組學及分子育種大會論文集[C];2015年

3 徐瓊芳;田芳;陳孝;莫英;李連城;郭三堆;杜麗璞;劉燕;辛志勇;;轉基因小麥的遺傳分析和抗蚜蟲鑒定[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農業(y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第六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4 曹志敏;;復雜疾病的遺傳分析[A];2014第八屆中國生物產業(yè)大會基因科學與人類健康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會刊[C];2014年

5 聶磊;鐘鳴;李俊;樸基正;張濤;秦利;;柞蠶雜種一代的遺傳分析[A];中國蠶學會第四屆青年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張艷梅;;GENOMELAB~(TM) GEXP遺傳分析系統(tǒng)[A];全國生物遺傳多樣性高峰論壇會刊[C];2012年

7 朱翔杰;周冰峰;吳顯達;徐新建;;武夷山中華蜜蜂種群形態(tài)遺傳分析[A];第四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張躍;朱新平;鄭光明;羅建仁;夏仕玲;;鯪魚的RAPD遺傳分析[A];面向21世紀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三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9 崔鈺;Naxin Huo;John P.Vogel;David F.Garvin;Andrew O.Jackson;劉志勇;;對二穗短柄草中抗大麥條紋花葉病毒基因的遺傳分析[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王媛;周冰峰;朱翔杰;漢學慶;吳顯達;;福州中華蜜蜂形態(tài)遺傳分析[A];中國養(yǎng)蜂學會蜜蜂飼養(yǎng)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晉楠 編譯;遺傳分析走向大眾[N];中國科學報;2017年

2 唐一塵;遺傳分析預測肥胖風險[N];中國科學報;2019年

3 劉霞;遺傳分析顯示狗源自中東灰狼[N];科技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永宏;高脂日糧誘導的雞脂肪肝表型遺傳的分子機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8年

2 楊海元;兩個野生稻來源的抗褐飛虱基因的遺傳分析和分子標記定位[D];武漢大學;2004年

3 邱生平;水稻耐鹽性的遺傳分析及耐鹽相關基因的克隆[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柯慶明;水稻對鎘累積的遺傳生態(tài)學特性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6年

5 宋亞珍;小麥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品質遺傳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6 金黎平;二倍體馬鈴薯加工品質及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7 武仙山;小麥抗旱相關性狀數(shù)量位點的遺傳剖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8 楊運清;基于動物個體和性狀特征的統(tǒng)計與遺傳分析新途徑[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1年

9 王春明;水稻RFLP連鎖圖譜構建及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2年

10 趙鵬;核桃屬植物種質資源分子鑒定與遺傳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小剛;日中性小菊新品種選育及小菊開花期遺傳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9年

2 薄娜娜;長雄蕊野生稻感光性、莖粗和柱頭外露的遺傳分析[D];廣西大學;2019年

3 宋健;雪茄茄衣葉面主要性狀的遺傳分析和QTL定位[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9年

4 楊陽;新疆石人子溝古代人群基因組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9年

5 楊金葉;小麥品種(系)抗白粉病和條銹病遺傳分析及抗條銹基因的分子檢測[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年

6 劉倩雅;黃瓜果長和果把長的遺傳分析及定位研究[D];揚州大學;2018年

7 趙斌;基于SSR標記建立家兔種質資源遺傳評價方法[D];揚州大學;2018年

8 袁晨晨;種豬遺傳育種的分析與信息化管理[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7年

9 狄勝強;黃瓜果刺基座大小遺傳分析及分子標記開發(fā)[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8年

10 余水情;玉米小籽粒和籽粒顏色突變體的遺傳分析[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7475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yylw/27475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4ba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