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免耕覆蓋對旱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冬小麥干物質轉運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7-15 17:49
為了解雙免耕覆蓋下旱地土壤微生物數量、土壤酶活性及冬小麥干物質轉運特征,研究了雙免耕覆蓋下麥田土壤中細菌、真菌、放線菌的數量、土壤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冬小麥花前和花后干物質向籽粒的轉運量與傳統(tǒng)耕作(對照)的差異。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雙免耕覆蓋下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酶活性在冬小麥不同生育時期和不同土層均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高于對照;在0~60 cm土壤中,雙免耕覆蓋下微生物總量平均較對照高68.2%,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土壤中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平均較對照高27.3%和32.7%。雙免耕覆蓋下冬小麥花后干物質積累量對籽粒產量的貢獻率為44.2%,較對照增加了61.7%;產量較對照提高18.4%,二者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土樣采集
1.3.2 土壤相關酶活性測定[7]
1.3.3 土壤微生物數量測定[4]
1.3.4 冬小麥干物質積累相關指標測定
1.3.5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測定
1.4 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雙免耕覆蓋對麥田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 影響
2.1.1 對麥田土壤中細菌數量的影響
2.1.2 對麥田土壤中真菌數量的影響
2.1.3 對麥田土壤中放線菌數量的影響
2.1.4 雙免耕覆蓋下麥田土壤中微生物總量的垂直分布
2.2 雙免耕覆蓋對麥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2.2.1 對冬小麥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2.2.2 雙免耕覆蓋下麥田土壤中酶活性的垂直分布
2.3 雙免耕覆蓋對冬小麥開花前后干物質積累和轉運的影響
3 討論與結論
3.1 雙免耕覆蓋對冬小麥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3.2 雙免耕覆蓋對冬小麥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3.3 雙免耕覆蓋對冬小麥花前花后干物質積累及轉運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旱作區(qū)雙免耕覆蓋下冬小麥旗葉光合特性、根系分布及產量研究[J]. 邵運輝,李俊紅,岳俊芹,丁志強,張德奇,方保停,楊程. 麥類作物學報. 2020(07)
[2]施氮量對滴灌冬小麥干物質積累、分配與轉運的影響[J]. 雷鈞杰,張永強,賽力汗·賽,薛麗華,梁玉超,張宏芝,陳興武,王志敏. 麥類作物學報. 2017(08)
[3]不同施肥模式對冬小麥干物質轉運及產量的影響[J]. 劉甘霖,王晨陽,劉衛(wèi)星,馬耕,王強,岳鵬莉,謝旭東.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6(08)
[4]免耕冬小麥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和土壤酶活性對水分調控的響應[J]. 葉德練,齊瑞娟,管大海,李建民,張明才,李召虎. 作物學報. 2015(08)
[5]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對土壤微生物數量、酶活性及作物產量的影響[J]. 趙亞麗,郭海斌,薛志偉,穆心愿,李潮海.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5(06)
[6]長期免耕覆蓋對旱地冬小麥旗葉光合特性及干物質積累與轉運的影響[J]. 王健波,嚴昌榮,劉恩科,陳保青,張恒恒.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5(02)
[7]保護性耕作冬小麥產量及土壤水分變化研究[J]. 李俊紅,呂軍杰,丁志強,張潔,姚宇卿,蔡典雄,吳會軍,于新峰. 土壤通報. 2014(06)
[8]滴灌量對冬小麥光合特性及干物質積累過程的影響[J]. 張娜,張永強,李大平,牛海生,張洋,胡春輝,趙有來,徐文修. 麥類作物學報. 2014(06)
[9]保護性耕作方式對土壤微生物生理類群和酶活性的影響[J]. 王靜,張仁陟,張?zhí)煊?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1(07)
[10]不同耕作方式對坡耕旱地土壤環(huán)境及小麥產量的影響[J]. 呂軍杰,姚宇卿,張潔,王育紅,李俊紅,丁志強,吳劍峰,于新峰. 河南農業(yè)科學. 2011(01)
本文編號:3662546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土樣采集
1.3.2 土壤相關酶活性測定[7]
1.3.3 土壤微生物數量測定[4]
1.3.4 冬小麥干物質積累相關指標測定
1.3.5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測定
1.4 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雙免耕覆蓋對麥田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 影響
2.1.1 對麥田土壤中細菌數量的影響
2.1.2 對麥田土壤中真菌數量的影響
2.1.3 對麥田土壤中放線菌數量的影響
2.1.4 雙免耕覆蓋下麥田土壤中微生物總量的垂直分布
2.2 雙免耕覆蓋對麥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2.2.1 對冬小麥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2.2.2 雙免耕覆蓋下麥田土壤中酶活性的垂直分布
2.3 雙免耕覆蓋對冬小麥開花前后干物質積累和轉運的影響
3 討論與結論
3.1 雙免耕覆蓋對冬小麥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3.2 雙免耕覆蓋對冬小麥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3.3 雙免耕覆蓋對冬小麥花前花后干物質積累及轉運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旱作區(qū)雙免耕覆蓋下冬小麥旗葉光合特性、根系分布及產量研究[J]. 邵運輝,李俊紅,岳俊芹,丁志強,張德奇,方保停,楊程. 麥類作物學報. 2020(07)
[2]施氮量對滴灌冬小麥干物質積累、分配與轉運的影響[J]. 雷鈞杰,張永強,賽力汗·賽,薛麗華,梁玉超,張宏芝,陳興武,王志敏. 麥類作物學報. 2017(08)
[3]不同施肥模式對冬小麥干物質轉運及產量的影響[J]. 劉甘霖,王晨陽,劉衛(wèi)星,馬耕,王強,岳鵬莉,謝旭東.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6(08)
[4]免耕冬小麥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和土壤酶活性對水分調控的響應[J]. 葉德練,齊瑞娟,管大海,李建民,張明才,李召虎. 作物學報. 2015(08)
[5]耕作方式與秸稈還田對土壤微生物數量、酶活性及作物產量的影響[J]. 趙亞麗,郭海斌,薛志偉,穆心愿,李潮海.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5(06)
[6]長期免耕覆蓋對旱地冬小麥旗葉光合特性及干物質積累與轉運的影響[J]. 王健波,嚴昌榮,劉恩科,陳保青,張恒恒.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5(02)
[7]保護性耕作冬小麥產量及土壤水分變化研究[J]. 李俊紅,呂軍杰,丁志強,張潔,姚宇卿,蔡典雄,吳會軍,于新峰. 土壤通報. 2014(06)
[8]滴灌量對冬小麥光合特性及干物質積累過程的影響[J]. 張娜,張永強,李大平,牛海生,張洋,胡春輝,趙有來,徐文修. 麥類作物學報. 2014(06)
[9]保護性耕作方式對土壤微生物生理類群和酶活性的影響[J]. 王靜,張仁陟,張?zhí)煊?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1(07)
[10]不同耕作方式對坡耕旱地土壤環(huán)境及小麥產量的影響[J]. 呂軍杰,姚宇卿,張潔,王育紅,李俊紅,丁志強,吳劍峰,于新峰. 河南農業(yè)科學. 2011(01)
本文編號:36625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zwlw/36625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