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P標記的糯玉米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5-12 06:05
為了提高糯玉米種質資源的利用效率,挖掘優(yōu)異糯玉米種質資源、改良糯玉米品種,利用(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技術對44份不同來源的糯玉米自交系和5份分別代表中國玉米5大類群的普通玉米自交系進行全基因組掃描。結果表明,34 257個SNP標記在49份玉米自交系中的多態(tài)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為0.02~0.56,平均含量為0.32;最小等位基因頻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0.03。49份玉米自交系間的狀態(tài)一致性(identity-by-state,IBS)變幅為0.59~0.99,平均為0.68。基于IBS利用Neighbor-joining(NJ)聚類分析方法,將49份自交系劃分為5個類群,分別包含19份、9份、4份、9份和3份材料,其中系譜來源不清晰的糯玉米自交系被劃分至不同類群,明確了它們的親緣關系。
【文章來源】:玉米科學. 2020,2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2 基因組DNA提取
1.3 基因型鑒定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SNP數據的質量控制
2.2 SNP位點多態(tài)性分析
2.3 聚類分析
3 結論與討論
3.1 玉米SNP標記多態(tài)性分析
3.2 糯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SNP芯片揭示中國玉米育種種質的遺傳多樣性與群體遺傳結構[J]. 趙久然,李春輝,宋偉,王元東,張如養(yǎng),王繼東,王鳳格,田紅麗,王蕊.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8(04)
[2]基于SNP標記技術的糯玉米種質遺傳多樣性分析[J]. 史亞興,盧柏山,宋偉,徐麗,趙久然. 華北農學報. 2015(03)
[3]利用SNP標記劃分甜玉米自交系的雜種優(yōu)勢類群[J]. 盧柏山,史亞興,宋偉,徐麗,趙久然. 玉米科學. 2015(01)
[4]我國糯玉米種質資源的研究現狀[J]. 聶術君,陳發(fā)波.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4(03)
[5]西雙版納糯玉米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J]. 吳斌,李建,柯潔,熊志文,胡美玲,胡坤,劉堅5. 玉米科學. 2013(02)
[6]基于40個核心SSR標記揭示的820份中國玉米重要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與群體結構[J]. 劉志齋,吳迅,劉海利,李永祥,李清超,王鳳格,石云素,宋燕春,宋偉彬,趙久然,賴錦盛,黎裕,王天宇.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2(11)
[7]基于SSR標記的江蘇沿江地區(qū)糯玉米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J]. 劉麗君,張丹,薛林,李建,徐辰武. 江蘇農業(yè)學報. 2011(04)
[8]我國糯玉米種質研究進展[J]. 張勝恒,易紅華,蔡治榮. 玉米科學. 2008(03)
[9]我國糯玉米育種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 丁照華,孟昭東,張發(fā)軍,汪黎明,孫琪,張慶偉. 玉米科學. 2006(03)
[10]十年來中國玉米雜種優(yōu)勢群及其模式變化的分析[J]. 滕文濤,曹靖生,陳彥惠,劉向輝,景希強,張發(fā)軍,李建生.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4(12)
碩士論文
[1]利用SSR和SNP標記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D]. 吳金鳳.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182880
【文章來源】:玉米科學. 2020,28(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2 基因組DNA提取
1.3 基因型鑒定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SNP數據的質量控制
2.2 SNP位點多態(tài)性分析
2.3 聚類分析
3 結論與討論
3.1 玉米SNP標記多態(tài)性分析
3.2 糯玉米自交系遺傳多樣性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SNP芯片揭示中國玉米育種種質的遺傳多樣性與群體遺傳結構[J]. 趙久然,李春輝,宋偉,王元東,張如養(yǎng),王繼東,王鳳格,田紅麗,王蕊.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8(04)
[2]基于SNP標記技術的糯玉米種質遺傳多樣性分析[J]. 史亞興,盧柏山,宋偉,徐麗,趙久然. 華北農學報. 2015(03)
[3]利用SNP標記劃分甜玉米自交系的雜種優(yōu)勢類群[J]. 盧柏山,史亞興,宋偉,徐麗,趙久然. 玉米科學. 2015(01)
[4]我國糯玉米種質資源的研究現狀[J]. 聶術君,陳發(fā)波.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4(03)
[5]西雙版納糯玉米地方品種遺傳多樣性分析[J]. 吳斌,李建,柯潔,熊志文,胡美玲,胡坤,劉堅5. 玉米科學. 2013(02)
[6]基于40個核心SSR標記揭示的820份中國玉米重要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與群體結構[J]. 劉志齋,吳迅,劉海利,李永祥,李清超,王鳳格,石云素,宋燕春,宋偉彬,趙久然,賴錦盛,黎裕,王天宇.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2(11)
[7]基于SSR標記的江蘇沿江地區(qū)糯玉米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J]. 劉麗君,張丹,薛林,李建,徐辰武. 江蘇農業(yè)學報. 2011(04)
[8]我國糯玉米種質研究進展[J]. 張勝恒,易紅華,蔡治榮. 玉米科學. 2008(03)
[9]我國糯玉米育種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 丁照華,孟昭東,張發(fā)軍,汪黎明,孫琪,張慶偉. 玉米科學. 2006(03)
[10]十年來中國玉米雜種優(yōu)勢群及其模式變化的分析[J]. 滕文濤,曹靖生,陳彥惠,劉向輝,景希強,張發(fā)軍,李建生.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4(12)
碩士論文
[1]利用SSR和SNP標記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D]. 吳金鳳.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1828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zwlw/31828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