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家族的鑒定、表達與進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26 23:14
野生二粒小麥(Triticum dicoccoides L.)廣泛地分布于不同的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地區(qū),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適應性以及遺傳多樣性,可以為改良栽培小麥的抗病和抗逆性提供關鍵信息。R基因(Resistance Gene)是植物體內(nèi)廣泛存在的抗病基因,可以誘導植物響應病原體脅迫,在野生種植資源的抗逆和抗病機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關于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研究能夠豐富栽培小麥抗性基因數(shù)據(jù),可以為改良栽培小麥的抗逆性提供非常重要的線索和思路。本研究根據(jù)已公布的野生二粒小麥的基因組數(shù)據(jù),利用生物信息學手段,對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家族的成員進行鑒定,并對該家族的候選基因進行序列特征、系統(tǒng)發(fā)育及結構和染色體位置等分析。同時,探查了R基因中的重復事件和串聯(lián)重復基因并利用擬南芥的同源基因進行R基因的蛋白互作網(wǎng)絡圖構建;最后,對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中不同組織時期的表達特性與響應逆境的表達情況進行了探究。本研究發(fā)現(xiàn)以下結果:1.利用blastp和hmm工具,在野生二粒小麥基因組中鑒定出108個R候選基因;理化性質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R基因蛋白質序列的長度在193aa到1969aa之間,處于野生二粒小麥蛋白質...
【文章來源】: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野生二粒小麥基因組及基因家族研究進展
1.1.1 野生二粒小麥概述
1.1.2 野生二粒小麥基因組研究進展
1.1.3 野生二粒小麥基因組的完成極大促進了基因家族的研究
1.2 植物R基因研究進展
1.2.1 R基因結構與分類
1.2.2 R基因的作用機制
1.2.3 R基因在植物響應脅迫中的作用
1.2.4 R基因的進化
1.2.5 R基因在植物育種中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
1.3 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植物材料及菌株
2.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2.2 實驗方法
2.2.1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家族的鑒定
2.2.2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系統(tǒng)發(fā)育和序列特征分析
2.2.3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染色體位置和基因重復事件以及同源基因分析
2.2.4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密碼子使用偏好性和順式作用元件分析
2.2.5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表達模式分析
2.2.6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q RT-PCR分析
2.2.7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蛋白互作網(wǎng)絡分析
2.2.8 預測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mi RNA靶點
2.2.9 R基因的遺傳多樣性分析
2.2.10 方差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鑒定及分析
3.1.1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家族的鑒定
3.1.2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多序列比對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3.1.3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
3.1.4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染色體位置和基因重復事件
3.1.5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密碼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3.1.6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順式作用元件分析
3.2 R基因的表達特性分析
3.2.1 利用RNA-seq數(shù)據(jù)分析R基因的組織、時期表達特性
3.2.2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家族候選基因的表達特性驗證
3.2.3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蛋白互作網(wǎng)絡分析
3.2.4 預測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mi RNA靶點
3.3 R基因的遺傳多樣性分析
3.3.1 SNP注釋分析
3.3.2 群體結構分析
第四章 討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162299
【文章來源】: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野生二粒小麥基因組及基因家族研究進展
1.1.1 野生二粒小麥概述
1.1.2 野生二粒小麥基因組研究進展
1.1.3 野生二粒小麥基因組的完成極大促進了基因家族的研究
1.2 植物R基因研究進展
1.2.1 R基因結構與分類
1.2.2 R基因的作用機制
1.2.3 R基因在植物響應脅迫中的作用
1.2.4 R基因的進化
1.2.5 R基因在植物育種中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
1.3 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植物材料及菌株
2.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2.2 實驗方法
2.2.1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家族的鑒定
2.2.2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系統(tǒng)發(fā)育和序列特征分析
2.2.3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染色體位置和基因重復事件以及同源基因分析
2.2.4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密碼子使用偏好性和順式作用元件分析
2.2.5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表達模式分析
2.2.6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q RT-PCR分析
2.2.7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蛋白互作網(wǎng)絡分析
2.2.8 預測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mi RNA靶點
2.2.9 R基因的遺傳多樣性分析
2.2.10 方差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鑒定及分析
3.1.1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家族的鑒定
3.1.2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多序列比對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3.1.3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
3.1.4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染色體位置和基因重復事件
3.1.5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密碼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3.1.6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順式作用元件分析
3.2 R基因的表達特性分析
3.2.1 利用RNA-seq數(shù)據(jù)分析R基因的組織、時期表達特性
3.2.2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家族候選基因的表達特性驗證
3.2.3 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蛋白互作網(wǎng)絡分析
3.2.4 預測野生二粒小麥R基因的mi RNA靶點
3.3 R基因的遺傳多樣性分析
3.3.1 SNP注釋分析
3.3.2 群體結構分析
第四章 討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歷
本文編號:31622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zwlw/31622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