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甜菜水氮耦合的生理效應
發(fā)布時間:2021-02-26 06:26
甜菜是食糖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國干旱冷涼地區(qū)的重要經濟作物,但這類地區(qū)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是限制甜菜產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多年來,農民為了追求高產,氮肥施用嚴重超標,造成甜菜含糖率持續(xù)下降。如何提高水分和氮肥在甜菜生產中的利用效率,使二者的作用達到最大化,是甜菜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亟待解決的問題。膜下滴灌技術是當前應用廣泛的一種節(jié)水灌溉方式,它可通過節(jié)水、增溫、壓草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產質量。因此,本試驗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于20162017年連續(xù)兩年在內蒙古涼城縣研究了水氮耦合對甜菜生理性能和產質量的影響,以期揭示水氮耦合對甜菜生長的生理效應,為甜菜高產優(yōu)質高效水肥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研究取得如下結果:1.膜下滴灌條件下,同一施氮水平,甜菜產量隨灌水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同一灌溉水平,在施氮量225 kg/hm2以下,產量不隨施氮量增加而變化,之后隨施氮量增加產量降低。兩年試驗結果表明,灌水量為13501427 m3/hm2,施氮量為150179.2...
【文章來源】: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10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氮素循環(huán)(引自GaryW·Hergert,2011)
華北地區(qū)甜菜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數據來源:國家糖料產業(yè)技術體系)
含蛋白質、纖維素、糖、無機鹽和微量元素較豐富。1.4.2 甜菜產業(yè)現狀從圖1-3中可以看出,從2005-2014年,世界甜菜每年種植面積大約為500萬公頃,甜菜總產量約為2.5 億噸/年。與30年前相比,目前發(fā)達國家甜菜產量翻了一倍[119]。2002~2006 年荷蘭產糖量為10.6 噸/公頃,到2012~2016年,產糖量達到13.8 噸/公頃,產糖量增加了30.2%[120]。目前我國甜菜還是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和東北三個主產區(q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數碼相機圖像的甜菜冠層氮素營養(yǎng)監(jiān)測[J]. 張玨,田海清,李哲,李斐,史樹德.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8(01)
[2]水肥耦合對滴灌矮化密植大棗生理變化及產量影響[J]. 石培君,劉洪光,何新林,陸華天,葉建威. 核農學報. 2018(01)
[3]調虧灌溉對滴灌甜菜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馮澤洋,李國龍,李智,張永豐,張少英. 灌溉排水學報. 2017(11)
[4]干濕交替灌溉與施氮量對水稻葉片光合性狀的耦合效應[J]. 徐國偉,陸大克,王賀正,陳明燦,李友軍.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7(05)
[5]不同水氮運籌對滴灌冬小麥根系生長、水分利用及產量的影響[J]. 薛麗華,趙連佳,陳興武,雷鈞杰,賽力汗·賽,喬旭,張永強.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7(09)
[6]基于冠層高光譜的甜菜不同生育時期SPAD值估測研究[J]. 楊榮超,田海清,李斐,史樹德,李哲.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7(07)
[7]根系高效銨吸收系統(tǒng)是玉米獲取氮素的重要補充機制[J]. 黃亞楠,楊順瑛,趙廣欣,張曉龍,蘇彥華.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7(03)
[8]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ucrose catabolism and sugar transport for development,defence and phloem function[J]. Jun Li,Limin Wu,Ryan Foster,Yong-Ling R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7(05)
[9]水氮耦合對冬小麥氮素吸收及產量的影響[J]. 秦姍姍,侯宗建,吳忠東,馬東豪,黃平. 排灌機械工程學報. 2017(05)
[10]不同施氮量對小麥蠶豆間作作物產量及其光合特征的影響[J]. 賈曼曼,肖靖秀,湯利,鄭毅. 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17(02)
博士論文
[1]東北半濕潤區(qū)膜下滴灌玉米增產機理及水氮優(yōu)化管理研究[D]. 劉洋.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7
[2]再生水氮素對滴灌玉米生長有效性的研究[D]. 郭利君.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2017
[3]氮素營養(yǎng)影響水稻水分吸收及光合特性的機制研究[D]. 任彬彬.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5
[4]施氮對甜菜氮素同化與碳代謝的調控機制研究[D]. 張翼飛.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3
[5]不同灌溉模式對冬小麥籽粒產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D]. 賈殿勇.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3
[6]黃土高原冬小麥水氮高效利用及優(yōu)化耦合研究[D]. 付秋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2013
[7]滇池流域集約化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氮素格局與作物功能性狀響應策略[D]. 夏體淵.華東師范大學 2011
[8]節(jié)水灌溉條件下作物根區(qū)水氮遷移和高效利用機制研究[D]. 劉小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
[9]根系形態(tài)在玉米高效獲取氮素中的作用及其生理調節(jié)機制[D]. 田秋英.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5
[10]水稻氮素行為及施氮優(yōu)化模擬研究[D]. 陳杰.浙江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膜下滴灌條件下甜菜水分代謝特點的研究[D]. 李智.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5
[2]旱作甜菜密度與施肥優(yōu)化栽培技術研究[D]. 劉蒙.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5
[3]我國農用地膜利用與回收及其財政支持政策研究[D]. 舒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4
[4]氮肥及化學調控對旱地冬小麥生長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響[D]. 魚彩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5]小麥谷氨酰胺合成酶在氮素代謝中的功能分析[D]. 張同勛.河南農業(yè)大學 2012
[6]夏玉米分根交替灌溉施肥的水氮耦合效應研究[D]. 薛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52190
【文章來源】: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10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氮素循環(huán)(引自GaryW·Hergert,2011)
華北地區(qū)甜菜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數據來源:國家糖料產業(yè)技術體系)
含蛋白質、纖維素、糖、無機鹽和微量元素較豐富。1.4.2 甜菜產業(yè)現狀從圖1-3中可以看出,從2005-2014年,世界甜菜每年種植面積大約為500萬公頃,甜菜總產量約為2.5 億噸/年。與30年前相比,目前發(fā)達國家甜菜產量翻了一倍[119]。2002~2006 年荷蘭產糖量為10.6 噸/公頃,到2012~2016年,產糖量達到13.8 噸/公頃,產糖量增加了30.2%[120]。目前我國甜菜還是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和東北三個主產區(q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數碼相機圖像的甜菜冠層氮素營養(yǎng)監(jiān)測[J]. 張玨,田海清,李哲,李斐,史樹德.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8(01)
[2]水肥耦合對滴灌矮化密植大棗生理變化及產量影響[J]. 石培君,劉洪光,何新林,陸華天,葉建威. 核農學報. 2018(01)
[3]調虧灌溉對滴灌甜菜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馮澤洋,李國龍,李智,張永豐,張少英. 灌溉排水學報. 2017(11)
[4]干濕交替灌溉與施氮量對水稻葉片光合性狀的耦合效應[J]. 徐國偉,陸大克,王賀正,陳明燦,李友軍.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7(05)
[5]不同水氮運籌對滴灌冬小麥根系生長、水分利用及產量的影響[J]. 薛麗華,趙連佳,陳興武,雷鈞杰,賽力汗·賽,喬旭,張永強.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7(09)
[6]基于冠層高光譜的甜菜不同生育時期SPAD值估測研究[J]. 楊榮超,田海清,李斐,史樹德,李哲.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7(07)
[7]根系高效銨吸收系統(tǒng)是玉米獲取氮素的重要補充機制[J]. 黃亞楠,楊順瑛,趙廣欣,張曉龍,蘇彥華.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7(03)
[8]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ucrose catabolism and sugar transport for development,defence and phloem function[J]. Jun Li,Limin Wu,Ryan Foster,Yong-Ling R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7(05)
[9]水氮耦合對冬小麥氮素吸收及產量的影響[J]. 秦姍姍,侯宗建,吳忠東,馬東豪,黃平. 排灌機械工程學報. 2017(05)
[10]不同施氮量對小麥蠶豆間作作物產量及其光合特征的影響[J]. 賈曼曼,肖靖秀,湯利,鄭毅. 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017(02)
博士論文
[1]東北半濕潤區(qū)膜下滴灌玉米增產機理及水氮優(yōu)化管理研究[D]. 劉洋.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7
[2]再生水氮素對滴灌玉米生長有效性的研究[D]. 郭利君.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2017
[3]氮素營養(yǎng)影響水稻水分吸收及光合特性的機制研究[D]. 任彬彬.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5
[4]施氮對甜菜氮素同化與碳代謝的調控機制研究[D]. 張翼飛.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3
[5]不同灌溉模式對冬小麥籽粒產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D]. 賈殿勇.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3
[6]黃土高原冬小麥水氮高效利用及優(yōu)化耦合研究[D]. 付秋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2013
[7]滇池流域集約化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氮素格局與作物功能性狀響應策略[D]. 夏體淵.華東師范大學 2011
[8]節(jié)水灌溉條件下作物根區(qū)水氮遷移和高效利用機制研究[D]. 劉小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9
[9]根系形態(tài)在玉米高效獲取氮素中的作用及其生理調節(jié)機制[D]. 田秋英.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5
[10]水稻氮素行為及施氮優(yōu)化模擬研究[D]. 陳杰.浙江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膜下滴灌條件下甜菜水分代謝特點的研究[D]. 李智.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5
[2]旱作甜菜密度與施肥優(yōu)化栽培技術研究[D]. 劉蒙.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5
[3]我國農用地膜利用與回收及其財政支持政策研究[D]. 舒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4
[4]氮肥及化學調控對旱地冬小麥生長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響[D]. 魚彩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5]小麥谷氨酰胺合成酶在氮素代謝中的功能分析[D]. 張同勛.河南農業(yè)大學 2012
[6]夏玉米分根交替灌溉施肥的水氮耦合效應研究[D]. 薛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0521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zwlw/30521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