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條銹菌吸器關鍵效應蛋白三維結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4 23:52
小麥條銹病是一種嚴重危害我國小麥產量的一類真菌性病害。這種病主要是由條銹菌侵染小麥細胞導致的。在侵染過程中該病原菌主要通過菌絲特化的營養(yǎng)吸收器官-吸器分泌大量的效應蛋白進入小麥宿主細胞,調節(jié)宿主細胞的免疫反應。這類分泌型小分子蛋白對病原菌的侵染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克隆小麥條銹菌吸器分泌的效應蛋白PST-1178、PST-8713和PST-1374三個基因,利用大腸桿菌原核表達系統(tǒng)表達和純化得到效應蛋白PST-1178、PST-8713和PST-1374,進而使用圓二色譜等方法研究溶液結構的特點。最后,通過核磁共振技術(NMR)解析效應蛋白的溶液結構。1通過構建原核表達載體和分離純化目的蛋白,得到純的效應蛋白。之后,通過質譜(MS)和免疫印跡反應(Western blotting)表明目的蛋白表達正確。并且通過SDS-PAGE檢測,目的蛋白純度已經達到95%,可以進行之后的結構實驗。2利用圓二色譜和激光粒度儀實驗來研究在溶液狀態(tài)下效應蛋白PST-1178和PST-8713的二級結構,結果發(fā)現(xiàn)效應蛋白PST-1178和PST-8713具有小部分二級結構,PST-1178可能是以多聚體形式存在...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植物與病菌免疫互作中植物免疫的Z字模型(JonesandDangl2006)
圖 1-1 植物與病菌免疫互作中植物免疫的 Z 字模型(Jones and Dangl 2006)Fig.1-1 Z model illustrates the quantitative output of plant immune system(Jones and Dangl 2006)應蛋白的研究進展絲狀真核微生物包括卵菌、稻瘟菌、白粉菌、番茄葉霉菌和亞麻銹菌泌效應蛋白,來修飾和影響宿主的代謝反應,使宿主的甚至喪失免疫宿主體內生長、繁殖,從而達到促進侵染。效應蛋白主要通過與它互強病原菌的毒性。目前一般把效應蛋白劃分為兩大類(Koeck et al. 201于宿主細胞間隙的非原質體效應蛋白,其與胞外的靶標蛋白和受體結于細胞內的細胞質效應蛋白,能夠與細胞內靶標互作。
圖 1-3 功能蛋白結合靶標蛋白前后的結構對比圖(Dyson and Wright 2005)Fig.1-3 Functional protein binding target protein before andafter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arison chart(Dyson and Wright 2005)白質溶液二級構象的研究進展進行蛋白質三維結構測定前,需要得到蛋白質是否存在穩(wěn)定的二級結構其他的幾種方法進行檢測,例如:圓二色譜(CD)、動態(tài)光散射(DLS)等(Du et al. 2015; Kelly et al. 2005; Rayleigh 1912; 劉春靜 et al. 2011)。二色譜和動態(tài)光散射二色譜(CD)是最常見探究蛋白質構象的方法,在圓二色譜光譜中蛋 240 nm 一下,主要是肽鍵和芳香性氨基酸的側鏈的吸收峰。其中 主要而 在 190nm 附近。而不同的二級結構也有其圓二色譜譜圖的特點。C同鹽濃度、pH、溫度下,蛋白二級結構的變化(Kelly et al. 2005; Zou et a
本文編號:3322637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植物與病菌免疫互作中植物免疫的Z字模型(JonesandDangl2006)
圖 1-1 植物與病菌免疫互作中植物免疫的 Z 字模型(Jones and Dangl 2006)Fig.1-1 Z model illustrates the quantitative output of plant immune system(Jones and Dangl 2006)應蛋白的研究進展絲狀真核微生物包括卵菌、稻瘟菌、白粉菌、番茄葉霉菌和亞麻銹菌泌效應蛋白,來修飾和影響宿主的代謝反應,使宿主的甚至喪失免疫宿主體內生長、繁殖,從而達到促進侵染。效應蛋白主要通過與它互強病原菌的毒性。目前一般把效應蛋白劃分為兩大類(Koeck et al. 201于宿主細胞間隙的非原質體效應蛋白,其與胞外的靶標蛋白和受體結于細胞內的細胞質效應蛋白,能夠與細胞內靶標互作。
圖 1-3 功能蛋白結合靶標蛋白前后的結構對比圖(Dyson and Wright 2005)Fig.1-3 Functional protein binding target protein before andafter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arison chart(Dyson and Wright 2005)白質溶液二級構象的研究進展進行蛋白質三維結構測定前,需要得到蛋白質是否存在穩(wěn)定的二級結構其他的幾種方法進行檢測,例如:圓二色譜(CD)、動態(tài)光散射(DLS)等(Du et al. 2015; Kelly et al. 2005; Rayleigh 1912; 劉春靜 et al. 2011)。二色譜和動態(tài)光散射二色譜(CD)是最常見探究蛋白質構象的方法,在圓二色譜光譜中蛋 240 nm 一下,主要是肽鍵和芳香性氨基酸的側鏈的吸收峰。其中 主要而 在 190nm 附近。而不同的二級結構也有其圓二色譜譜圖的特點。C同鹽濃度、pH、溫度下,蛋白二級結構的變化(Kelly et al. 2005; Zou et a
本文編號:33226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dzwbhlw/33226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